七一社区        注册

小小村官 大有作为

吴小勇

2014年07月04日08:4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0年7月我被选派到重庆市忠县拔山镇八德村,担任村主任助理。虽然参加了岗前培训,但到村任职时,我依然心怀忐忑,因为自己虽然出生农村,但对农村工作一点儿不熟悉。现在回想在村工作的两年,感慨尤甚。那两年时间是忙碌和艰辛的,到村后不久就开始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紧接着土地确权颁证、全国人口普查、村两委换届,半年的时间,遇到了以往几年都难得遇到的大事,加上村两委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不会用电脑,养老保险、土地确权等的录入工作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这使得自己多数时候不得不上午在村里收集资料,下午再到镇上录入电脑。忙碌一天后回到村里给我找的住的地方,疲惫的到头就睡。后来看到那些老爷爷、老奶奶拿到领取社保金存折的开心的笑容时,自己也感觉很高兴、很值。

农村工作千丝万缕,千头万绪,涉及到方方面面,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开证明,发身份证,咨询一些生育、建房、土地等方面的政策等,这些都是一些小事、琐事,但做好这些小事、琐事,确是赢得群众信任的关键。一方面这些在你眼中的小事、琐事,但对于关乎其切身利益的村民来说就是大事、难事了,另一方面只有在办理这些小事、琐事时,我们才能更加的了解群众需要,也让群众更加的了解我们、信任我们。如何做好这些小事、琐事,赢得群众和亲近和信任,却是大有“学问”,下面我就自身的经历,谈两点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一、处理好心理的落差

无论你是刚从大学毕业走上村官岗位还是已经工作了几年,在到村之前你也做好了要吃苦坚持的打算,但当你刚到村时,或许你会发现自己面临的工作、生活条件比你预想的还要差,心中难免会有落差。从象牙塔的无忧无虑一步跨入农村这个偏远而又陌生的新环境,从大都市的熙熙攘攘、热闹喧嚣来到这个举目无亲、偏远冷清的地方,无论谁都会有短暂的迷茫和困惑,这是人之常情。当然,镇村两级领导也会关心才到村的同志,会召开座谈会交心谈心,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器具等。但处理好这种心理的落差,更关键的还是要靠自己。我认为,这个时候首先要与村里的书记、主任等多沟通、交流,慢慢的熟悉村里的工作,投入到工作中去,找到“存在感”。其次,可以利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农家书屋、电脑网络等为村民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结识更多的村民,与他们“打成一片”。最后,可以与父母、朋友和同乡镇的村官多交流,向他们倾诉自己工作、生活的困苦,把心中的迷茫和困惑“发泄”出来。

当然还有影响我们更久,更让我们纠结的待遇问题。你会发现自己的收入,远远比不上一起大学毕业的同学。但不管你是抱着先就业在择业的观念,还是把村官当成一个跳板,首先你必须尊重自己的这份职业,尊重自己,把手中的事干好。感觉待遇不好时,你可以想想那些比你待遇更低的人,你比书记、主任等村两委干部的工资高;工作环境不好,想想那些在工厂工作的亲戚、朋友,他们每天都要工作十一、二个小时,日子单调而又枯燥。而跟那些下岗、失业、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相比,你就更加幸运了。虽然这看似有些“阿Q”,但想想你毕竟是干部,在为人民服务,可以自嘲,但无需自卑。因为每个人的人生因选择而不同,但精彩却有千百种。

二、对待群众要真心和诚心

村民来办事,能够办的,尽快帮他们办好,不能办理的,也要细致、耐心的给他们讲清楚。要懂得将心比心,假设来办事的是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兄弟姐妹等,即使他们有“火气”,也只能“疏”,不能“堵”,更不能“顶”。做事情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赞赏,不否认也有蛮横不讲理的人,但绝大多数村民都是淳朴、善良的,只要你真心对他们好,他们也会理解和支持你的。记得到村后,每逢赶场日,有个老大爷就会到办公室来跟我说他家里多么的困难,应该吃“低保”,上场来一次,下场来一次。通过村干部了解到他们家的情况,儿子大学毕业了,在成都上班,房子、车子都买了,不符合“低保”条件。后来他到办公室,我依然热情、耐心的听他说叨家里的情况,耐心的给他讲解享受低保待遇的条件。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儿子“贷款买了房子、车子”,还要照顾孩子,他们两个老人在家,体弱多病,无经济来源又没有人照顾,生活确实“困难”,还是该吃低保。我也无法说通让他放弃想吃“低保”的想法,但我也不与他争吵,每次他来就耐心的跟他拉拉家常,听他摆下家里的情况,久而久之他也不再跟我说吃“低保”的事了。后来这几乎成了一个习惯,每次赶场他都会到办公室来跟我说上几句,下场了没事还要拉上我一起去喝酒。

其实,农村的绝大多数村民都是淳朴和善良的,这绝不是一句空话、套话,只要你放下大学生的“身段”,真心的与他们交流、交谈,真心的对待他们,听他们摆摆家常,说说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你会惊喜的发现他们其实还是很容易亲近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秦华、权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