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可敬可爱的基层“移民”干部

朱东恺

2014年06月16日15:2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这里讲到的“移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移民,而是为水库建设不得不远离故土、背井离乡的人们。今年十月即将建成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大坝加高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淹没涉及河南、湖北6个区县40个乡镇、441个村,影响土地面积308平方公里,需搬迁34.5万移民,他们被安置到省内13个省辖市51个县市区、649个安置点。34.5万移民搬迁被视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关键。

水库移民是困扰全世界水利水电工程的共同难题。基层干部称其为“天下第一难”。古有愚公,宁可移山不移民;今有“钉子户”,宁死不拆不搬家。对于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既有一般水库移民的共性问题,又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时间的紧迫性,短短两年内要搬迁34.5万移民,且近三分之二移民要出县外迁,年均搬迁强度超过了三峡移民等;还体现在任务的艰巨性,600个移民安置点,上千万平方米的住房,从规划选点、安置点对接、房屋建设、组织搬迁、财产公示兑付等几十个工作环节,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一着不慎,影响整体进度;更体现在利益的平衡,移民搬迁涉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群体性利益诉求和个体需求差异,物质利益和精神文化关注,加上群众参与意愿、民主权利表达和参与能力增强,社会敏感度高,矛盾层出不穷,这些都超出了常规工作的认知。移民搬迁就像一场战役,在和平年代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考验、历炼着我们的基层干部。担当起34.5万移民搬迁这一历史使命的,既有我们的“正规军”,为数不多的专职移民干部,更有那些临时组成的“指挥部”、“冲锋队”,各级干部兼职成为指战员,教师、医务、新闻工作者等组成工作队,任务重的市县,在攻坚时期,全民动员、全员上阵,基层干部个个都成为了移民干部。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移民问题研究,历经移民规划编制、审查审批和组织实施全过程、参与南水北调建设十年的工作人员,移民干部的担当和实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时在脑中回味。说到“担当”,记得在移民搬迁“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工作目标提出之初,正组织专家开展移民规划技术审查,移民专家、技术人员听到要在两年内搬迁34.5万人,直接说“不可能”、“无法想象”、“不符合规律”,省市县移民部门的同志和基层干部则有“痛而不言”的感觉和“自古华山一条道”的豪迈。事非经过不知难。相对于常规性的日常工作,基层干部说,“移民工作比以前老大难的计划生育都难”。

为了南水北调,为了北方人民喝上甘甜的丹江水,广大移民群众,舍小家、为国家,离开祖祖辈辈休养生息的地方,远迁新地,重建家园。为了移民乡亲,广大基层移民干部把移民工作当作最大的“政治任务”、“天大的事”,把移民当亲人,把人生价值融汇于这场波澜壮阔的移民大搬迁的历史洪流中。为了移民的利益,本着对事业的忠诚,他们把个人利益乃至生命安全置之度外,不畏困难,勇担重任,任劳任怨,激情奉献;他们跋山涉水、走村串户,“白加黑”、“五加二”、“雨加晴”,夜以继日,艰苦奋战,在工作中洒下了汗水、苦水、泪水,甚至血水,赢得了广大移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理解支持。34.5万移民搬迁,没有一名移民因搬迁发生意外,真正做到了“不伤、不亡、不漏、不掉一人”,却有18名干部为搬迁而极度劳累,永远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用他们壮丽的人生,不平凡的业绩,在汉水两岸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广大移民干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担当与责任,充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的宗旨,践行了“三严三实”的要求。

说到“实在”,主要是基层干部的朴素情怀。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工作都是实实在在的任务,具体到丈量每家每户的房屋,数尽每一棵树,他们要去学习政策、宣讲政策,和移民一道察看安置点、监督建房,组织每一车的搬迁,清点人数,不落下一人一物,还要直接面对群众质询和上访。他们的工作方法也很实在,设身处地想群众所想,硬着头皮、厚着脸皮、吐沫说干、嘴皮磨破、鞋底跑穿,各种“土办法”、“笨办法”,用真情打动群众。搬迁完成之后,他们没有居功自傲,没有丝毫懈怠,只有一个心愿就是移民搬迁完成后,大睡一场、大醉一场、大哭一场。这是多么质朴的大地情怀。对于移民的后续工作,却总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

世纪工程孕育伟大精神。34.5万移民大搬迁中,移民干部以无畏的担当、坚强的意志、勇往直前的气势、无坚不摧的努力,破解了移民这个“天下第一难”的难题,创造了特有的“精神”,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和敢于负责的担当,是一笔继往开来、永励后人的精神财富,体现了我们基层干部在一场艰苦卓越移民搬迁“大考”中的战斗力和优良品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秦华、权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