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好干部>>杨兆顺

红旗飘飘

社区居民的好兄弟

——记上海普陀区紫藤苑小区党总支书记杨兆顺

记者  姜泓冰

2011年05月28日14: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杨兆顺(右一)看望社区老人。
  本报记者 屠知力摄

  【人物小传】

  杨兆顺,上海棉纺织业转型中的一个下岗分流者,上世纪80年代后期,偶然参加了社区管理培训班,成了居委会干部。1998年来到紫藤苑小区担任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至今。

  紫藤苑小区,位于普陀区桃浦镇,居民大多从上海棚户区搬迁而来。6000多居民的小区有“五多”:两劳释放人员多、精神病人多、下岗职工多、吃低保的多、外来人员多,光是受过刑罚的就有400多人,社区管理难度大,不稳定因素集中,治安状况严峻。

  杨兆顺上任10多年来,带领党总支、居委会一班人,团结居民群众,硬是让紫藤苑旧貌换新颜,挂上了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小区,平安小区、模范居委会等荣誉牌,成了有名的“样板村”。

  

  【心语】

  “人要懂得感恩。从下岗工人到党总支书记,组织上对我这么好,我必须把工作干好,干出个名堂。在这个岗位,上能为组织分忧,下能为居民解愁,能把别人说‘难弄’的地方‘摆平’,我就觉得自己活着有价值!”

  ——杨兆顺  

  

  杨兆顺有点“草根”气。

  走在紫藤苑小区里,他一路和居民们亲亲热热地打着招呼、聊几句天,“兄弟”“阿叔”“阿姐”等称呼不离口,上海话、苏北话、普通话自由转换,自然而然,就有种街坊邻里、自家人相处的随意与亲密。

  “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分子。”杨兆顺这样给自己定位。

  每天婆婆妈妈,关键时刻豁得出去

  当居委会干部,经常要与婆婆妈妈、琐琐碎碎,有时又很棘手难缠、烦心劳神的事打交道。杨兆顺也不例外。

  今年春节后,小区里一对姓周的老夫妻找到杨兆顺,眼泪汪汪地说24岁的儿子因为体重超过170公斤,四处应聘却没一家用人单位要他,一直在家“啃老”玩电脑游戏。杨兆顺答应老夫妻帮他们想办法,四处打电话联系工作却都被拒绝。晚上睡不着,他突发奇想:小周这么个“大块头”,可以做小区保安嘛。跟居委会一班人一商量,又去请物业公司经理“给个面子”,于是,小区多了一个超级“魁梧”的保安;小周有了收入,脸上多了笑容,老周夫妻少了一块心病。可是杨兆顺却多了一件操心事:小周太胖,当保安也有很多细节小事要特别考虑周详:找出哪些岗位他能胜任,如何利用他懂电脑的特长;他的制服需要找人定做,还要价廉物美;普通椅子他一坐就坏,得设计一把大号铁凳,让人焊制;帮他制定减肥计划……在小周值班时跑去看看聊聊,督促他减肥,甚至成了老杨的一个新习惯。

  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信任,多半都是在点滴小事的积累中慢慢生长起来的。紫藤苑小区的保安队长夏某,16岁犯罪,几进监狱,2007年刑满释放回到小区,连父母都和他划清界限。杨兆顺怕他再犯法,一次次上门做他的工作,甚至干脆住到他家里守着,以隔断不良诱惑。夏某逐渐被他的“仗义”感动,不仅改过自新,还积极支持居委会工作。今年初,一户民宅起火,夏某冲在前头,眉毛也被烧掉了。居民们交口称赞,夏某感慨:“如果当初杨书记不与我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事说道理,我可能又‘进去’了!”

  有江湖义气的夏某觉得杨兆顺像个哥们儿,杨兆顺却很清楚,虽然拍肩膀称兄弟讲感情,但“咱得时刻记住:大道不偏,小节不失,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含糊,守牢自己的底线”。

  10多年不离不弃,图的是活得有价值

  在一个人员成分比较复杂的社区内任职,杨兆顺经受过不少极端时刻的考验:面对过“刺儿头”晃着刀子锤子的恫吓威胁,调解矛盾时挨过冷拳头,甚至还要给居民收殓处理后事。紫藤苑的老居民们都说:“杨书记在关键时候豁得出去、靠得住!”有一次,原居住小区里的流浪汉黄某病卧大门口,身体脏臭溃烂,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却没人敢上去拉一把。有人打电话找来杨兆顺,他二话不说就抱起黄某,找了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安置好,每天照料。黄某去世后,因为黄某家属不愿意管,连火葬场火化也是杨兆顺去送的。

  “我们身在最基层,党和政府的想法要落到实处,不能光靠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去年8月4日深夜,紫藤苑一栋房屋出现险情,需要撤离居民。在当天动员了大部分群众撤离之后,他开始上门说服少量因故不肯撤离者。一天又一天,他瘦了黑了,体力严重透支,悄悄去医院打点滴之后,冒着滂沱大雨,又出现在居民区,奔忙到夜里。住在33号的秦阿姨被杨兆顺彻底感动了:“就凭你这种精神,我明天就搬!”

  杨兆顺平时走家串户,作为普通一分子融入居民群众中。2007年初,他听到几户居民反映:现在日子比过去好多了,但有时烦心事不少,常常为电脑死机了、电视飘“雪花”了、洗衣机不转了烦恼,尤其上了年岁的孤老,连剃头都挺麻烦。杨兆顺琢磨了几天,萌生出创立小区为民服务社的念头。经过几个月的酝酿准备,为民服务社正式挂牌,把本小区内有专业知识和一技之长又热心社会工作的居民组织起来,还请来周边社区的绿化美化、家政服务、废品收购人员一起组成为民服务志愿者队伍,把他们的姓名、住址、特长、服务承诺等公开并制成便民服务联系卡,居民们打个电话就可享受志愿者提供的上门服务。眼下,这个为民服务社提供服务的志愿者有50多人,其中党员20余人。到寒暑假,发现有些父母忙着工作不能照顾孩子,他又想出点子,请志愿者们搞起“红孩子”系列活动,建起“红孩子广播站”、“红孩子合唱团”、“红孩子读书会”等,让孩子参与社区建设,还带动了身边的大人们。

  10多年扎根居民小区,杨兆顺领导的紫藤苑小区获得了30多个集体先进称号,他个人荣获各类奖项80多个,其中包括两次入围上海市“十大平安英雄”、市综治工作先进工作者等。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振聋发聩的豪言,是日复一日的付出与劳作,赢得了民心。不少居民主动写信、打电话给新闻媒体和镇党委镇政府,要求表彰这样一位令人感佩不已的好书记。

  “我图个啥?要说图利,居委会干部拿的是死工资,我老杨做得再好,上级也不会给我一个人加薪。要说图名,我不虚荣,荣誉不能当饭吃。为了当官?我没那个想头。”“在这个岗位,上能为组织分忧,下能为居民解愁,能把别人说‘难弄’的地方‘摆平’,我就觉得自己活着有价值!”杨兆顺说。

 

(责编:乔业琼、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