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世界之巅上的奉献——记西藏自治区浪卡子县普玛江塘党委书记次仁罗布

2014年06月12日17:1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县境内,座落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乡——普玛江塘乡。普玛江塘,藏语意为“(雪山)里头的草原”。乡政府所在地海拔5373米,全乡平均海拔5573米。普玛江塘乡共辖6个行政村,982人,7个党支部,党员135人。

科学家们认为,超过海拔5000米的地方,是生命禁区。普玛江塘这块“生命禁区”,许多人望而生畏。

而就在这块“生命禁区”,却有着一群共产党员在这里创先争优,默默燃烧青春,奉献边疆。次仁罗布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次仁罗布,浪卡子县人,一个普普通通的藏族汉子,2006年2月主动请缨到普玛江塘乡工作,一干就是七个年头。七年来,他像一头老黄牛,殚精竭虑,勤勉工作,奉献在世界之巅。创先争优活动中,他带头创先争优,在这离天最近的地方,创造着奇迹。

“誓让群众全部住进新房”

“再艰苦的地方也需要有人守,再坚苦的工作也需要有人干”,怀着这样的信念,2006年,次仁罗布放弃条件较好的县城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到普玛江塘乡工作。

许多人说,在普玛江塘工作,躺着都是贡献。但次仁罗布却不这样想。他一到新岗位,就立即投入工作,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全乡各村居、学校、贫困户家中广泛开展实地调查,熟悉和掌握乡情、村情。在调研中他发现,普玛江塘乡经济社会发展原始而落后,一部分牧民还过着游牧生活,还有相当一部分牧民居住的是草皮房子。那些天,次仁罗布彻夜难眠,他想:“普玛江塘海拔这么高,群众生活却这么苦。我是党员干部,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牧民兄弟居无定所,还过着苦日子。”他决心要为牧民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此时,西藏正在大力开展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次仁罗布抓住这一有利机遇,全力动员,四处奔走,多方争取。在上级的重视下,游牧民定居、整村扶贫搬迁、农牧民安居等一系列工程在普玛江塘乡得以顺利实施。如今,全乡共221户牧民全部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土木结构的新房,彻底告别了数百年的草皮房。

普玛江塘由于海拔商、年平均气温只有-7℃。由于天气太冷,取暖方式单一,群众和乡里干部大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炎和高原病,如果不生炉火,房子里冷的根本呆不住。“住不了人,就留不住人”,次仁罗布忧心如焚。2010年,他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到兄弟地市参观取经,在干部职工和群众的房前建起了玻璃太阳房,有效提高了白天室内的温度,既节约了能源,又改善了群众和干部职工的居住条件。

当牧民群众都住上了温暖的新房,次仁罗布心里又想着整治乡村风貌、美化环境的事。创先争优活动中,他带领乡领导班子把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列入乡政府重要议程,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普玛江塘乡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乡村面貌彻底改观,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一个初具规模现代化、医疗、商品流通,文化中心屹立在世界屋脊的高处。

“让最高乡的发展更科学”

“发展是硬道理,最高乡虽说艰苦,但也要发展,而且要较快地科学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全乡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在全乡创先争优活动动员会上,次仁罗布向全乡干部群众阐述了最高乡的发展理念。

次仁罗布带领乡镇班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与劣势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并积极思考谋划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次仁罗布深深知道,要想推进普玛江塘乡的发展,必须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更新观念。次仁罗布和乡镇干部充分利用召开党员大会、群众大会、座谈会,进村入户调研及党内各项活动的机会,把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有关知识以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等,及时全面地向广大农牧民群众做了宣传,使农牧民群众真正了解“惠在何处,惠从何来”。同时他广泛收集农牧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分析对策,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五年工作规划等,并认真组织实施。

普玛江塘乡属纯牧边境乡。牧业是牧民的生命,也是全乡经济的命脉。次仁罗布在牧业上做足了功夫。他针对部分牧民“惜杀”、“措售”的观念,带领乡、村干部连续三年一家一户地做思想工作,并亲自到县、地区为牛羊肉找销路。群众在劝说中逐步改变了观念,全乡牲畜出栏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草场载畜量也明显降低,仅此一项还为群众增加人均收入1000元左右。2011年,全乡牧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守土有责,守土更要尽责”

普玛江塘乡不仅是海拔最高乡,还是海拔最高的边境乡。它距不丹王国只有25公里,全乡边境线长25公里。

“普玛江塘虽然海拔高,但每寸土地都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我们一定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全乡干部大会上,次仁罗布的话掷地有声。

打铁还需自身硬。针对普玛江塘处在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的实际,乡党委着力加强全乡干部群众思想教育。次仁罗布时时处处利用各种机会,用新旧社会的对比和大量生动的事实,教育村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为确保边境安宁,乡党委组织党员成立了由30名民兵,25名边境巡逻队员,7个治保小组组成的“边境党员义务联防队”,全面加强边境一线巡逻和监管工作,确保边境通道被牢牢掌控。为使边境防控做到全方位、无缝隙,次仁罗布积极做好在边境牧民中发展党员工作,在边境放牧点发展农牧民党员,真正做到了“放牧点是哨所、放牧人是哨兵”,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维稳防线。

如今,全乡连续多年实现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目标,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大好局面。

“群众的事都是大事”

普玛江塘乡人均寿命只有45岁。

次仁罗布在调查中了解到,除了气候、海拔原因,全乡人均寿命低还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缺医少药有关。在大会上,在走访中,次仁罗布循循善诱,教育牧民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身体,呵护生命健康,并多次邀请地区和县医疗卫生专家到普玛江塘乡开展卫生防疫知识讲座。他还四处争取资金改善乡卫生院的条件、选派医生到对口支援省市医院业务进修,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买药难的问题。

2011年10月,一场罕见的大雪袭击了普玛江塘。面对灾情,面对危险,次仁罗布一直冲在最前面、奋斗在第一线,在雪地指挥救灾连续18个多小时,在最短的时间里打通了通往县城的道路,确保了救灾人员和物资的畅通进入。当路打通的时候,他再也坚持不住了,累倒在地上。当他醒来的时候,听说牧民扎西一家还在牧场上没有找到的消息时,他又立即带领村干部和牧民冒着没过膝盖的大雪和随时迷路的危险,上山寻找扎西,直到把扎西转移到安全的地点。

在次仁罗布心中,牧民之事无小事,牧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当得知牧民需要改良畜种时,次仁罗布多方争取资金70万元,从亚东和洛扎两县引进种牛72头,从桑日县引进优质种羊100只,有效地改善了畜群结构并且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使牧民群众尝到了甜头;在一次下乡调研时他发现五户特田户的住房破旧,生活困苦,当即组织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以自愿捐款的方式筹措资金3万元修建了6栋64平方米的住房,并且为特困户购进50只羊和12头牦牛鼓励他们在党的富民政策下早日甩掉贫困帽子,走上致富之路。针对三户“五保户”的住房面临危房的情况,次仁罗布带领党委一班人共筹措资金15000余元,对五保户的房屋进行重建并购置了生活必须品。他还经常与基层干部群众拉家常、交流谈心,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子女上学、住房、饮水、用电、出行、就医,抗灾以及牲畜防病、草场纠纷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他每次下乡总忘不了探访贫困群众或孤寡老人,遇到生活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总是慷慨解囊,少则几十一百,多则几百上千。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他个人为农牧民群众捐款捐物3万余元,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由于长期在高寒缺氧的地区工作,次仁罗布患上了高原心脏病、多血症、关节炎等疾病。但七年来他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从没有休过假,也没有因私事请过假。他双亲年老多病,但因工作忙也不能陪伴老人去看病,他对父母和妻儿深感愧疚,他的爱只能埋藏在心底。他为大家,舍小家,诠释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乔业琼、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