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用爱编织幸福社区 做居民群众贴心人

山西阳泉市城区上站街道小阳泉南社区 杨艳荣

2014年06月12日10:4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杨艳荣,来自阳泉市城区上站街道小阳泉南社区。

2002年我从南山路街道办事处退休后,走上了小阳泉南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的工作岗位,寒来暑往已有11个年头,我始终努力用自己的“真心、热心、爱心”换得群众的“开心、放心、顺心”,以亲情化服务,把社区建设成温馨和谐幸福的大家庭,居民朋友们都把我当成了他们的贴心人。2012年我有幸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成为我省党的十八大代表中唯一的一名基层社区代表。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一名来自基层的共产党员,能够步入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近距离的接触,聆听他们的声音,一起学习、生活、工作,一起接受中外记者的采访,一起合影留念,一起行使一个党代表的权利,一起投下了神圣的一票,我深感荣幸。在倍感荣耀的同时,我深知离开党的培养,领导的关怀,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就没有我的成长和进步,在此,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帮助我的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今天我向你们汇报的题目是《用爱心编织幸福社区,做居民群众贴心人》,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从薄弱的党支部到充满凝聚力的五星级党支部

小阳泉南社区以建设五星级党支部为主题。强化班子建设凝聚力量。对社区党组织进行合理调整和设置。在“纵向”延伸上,把党支部建在社区,党小组建在楼院,党员身份亮在楼门。在“横向”拓展上,对社区内“两新”组织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登记,对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三家“两新”组织提前介入,认真指导,及时成立了党组织。按照“划小组织、方便管理、发挥作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以社区网格管理为基础的“社区党组织——居民小区党支部——居民楼栋党小组”三级垂直管理系统和由辖区范围内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联席会、社区党员代表大会的横向管理系统,从制度上捆绑了社区单位,搭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区域性社区党建组织架构。

强化制度建设激发活力。着力在促进社区居民自治和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上下功夫。在三年一次的两委班子换届过程中,产生的社区干部大专及以上学历有7名,占社区工作者的87.5%,并配备了专职副书记,实现两委交叉任职。社区工作经费有保障,每年不低于5万元。通过定期召开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座谈会、社区党务居务公开等途径扩大居民自治,落实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赢得了广大居民的信任和支持;在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中实行了“五必访”、“四必问”、“五必记”。打造团结协作,一心为民的服务团队。推行延时服务、节假日值班等工作制度,每年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满意率达到99%。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站、困难党员帮扶站、下岗职工党员服务站、离退休党员活动站、在职党员加油站和社区党员之家”的“五站一家”党建工作模式;建立党员服务联系卡,设立“党员先锋岗”,推行挂牌上岗服务,开展“树好党员一面旗”、“党员奉献日”等主题活动,实现了党员教育活动的全覆盖,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了更好的发挥居民自治作用,社区根据党员地域分布及自身特点,在纯居民楼和商住楼建立楼院党小组,积极调动在职及离退休党员的积极性,建立业主委员会、小区业主议事会等小区楼院自治管理模式。

强化学习建设提高素质。社区党支部把“学习”作为提升社区党组织核心凝聚力的重要法宝,在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加强支部建设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实行动态管理。对在职党员实行报道卡、服务卡、反馈卡“三卡”管理;对下岗失业的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以及“两新”组织党员实行定时学习、定点活动、定期反馈思想的“三定”管理;对直属党员实行开展“为民建一言、为民办一事、为民解一难”活动的“三为”管理,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党支部的管理能力。规范党员学习,每月16日为党员集中学习日,“一月一主题”,做到了“四个从不间断”(即:党课教育从不间断、集中学习从不间断、交流讨论从不间断、学习实践从不间断)。分类施教,开设“党员手机课堂”,不断提高党员、社区干部的综合业务素质与实践能力。强调学以致用,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四百”活动。

从5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到800平方米综合服务大楼

我刚起步之初,也曾面临着诸多的困难,社区只有一处5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场所,条件非常简陋,许多工作开展都受到了局限。为了让居民有困难时能找到社区,有问题时能想到社区, 2004年,我借全市“社区建设年”的东风,决心不等不靠,充分发挥社区自己的力量,修建一幢社区自己的办公楼。

在产生为社区修建办公楼的想法之前,我还是一个从未接触过基建工程的门外汉,加上毕竟自己也是50多岁的人了,当时真有点硬着头皮的感觉。但是,作为社区的书记、主任在困难面前不能低头退缩,于是我自加压力,在选址、规划、设计、资金、地质勘探等前期工作中,我一次次地找、一趟趟地跑,无数次往返于有关部门之间,有时一天跑下来腿肿了,嗓子也哑了,可事情常常办得还是没个结果。回到家里,我累得倒在沙发上,一动也不想动。有好几次,联想起我外出协调所受的委屈,我不由自主地跑进卫生间流起了眼泪,心里真是觉得自己很累,也很委屈。但每次哭过以后,想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社区的带头人,我还是选择坚持下去。一路的磕磕拌拌,一路的苦辣酸甜,在我们社区姐妹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盼到了工程开工的日子,却没想到更多更大的困难还在等着我们。

那是在地基浇筑的时候,到了晚上休息时间进度还没完成。懂建筑的人都知道,混凝土浇筑需要一次性完成,否则会影响到未来工程的质量。然而,入夜以后,机器的轰鸣声影响到了附近居民的休息,居民对此反映十分强烈,有人跑出来一下拉了电闸,要求立即停止施工。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我拖着已经忙碌了一天的疲惫身体,连夜挨家挨户向居民做解释说服工作,楼上楼下也不知跑了多少次,恳请原谅的话也不知重复了多少遍,虽然一夜未合眼,但心里觉得甜甜的、暖暖的,因为终于争取到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当办公楼施工到一半的时候,建设资金又出现了问题,工程进度受到了影响,情急之下,我没有和丈夫商量,就从家里拿出了两万元钱垫支了进去。不管怎么样,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社区在经费、人员短缺的情况下,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 五层8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胜利竣工。2005年7月1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顺利剪彩,有的单位送来了节目,有的送来了桌椅板凳,有的送来了祝贺。居民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用手机留下了美好的瞬间。有一位居民走到我面前,握着我的手亲切地说:“大姐,你刚到社区时,我们认为你是一个外乡人,又是女流之辈,凭什么领导我们小阳泉的坐底户,所以我们有事没事给你找事,就是想赶你走,没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你没白天没黑夜的硬撑着为我们6000多居民建起了800平方米的服务场所,让我们有了活动阵地,你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真是服了你了,以后社区有什么大事小情需要我们做的,你支一声,我们会毫不含糊地帮助你。”他讲话时,我能看见他眼睛里充满着泪水,那是既内疚又信任的泪光啊!。顿时,以往的汗水、泪水都化作我继续为居民服务的热情和力量,我在一张白纸上画下了最美最好的图画,首次赢得了居民的认可。我的心里热乎乎的。随后的日子里,我们的相关工作趁势而上,社区图书室、活动室、警务室、悄悄话室、健身室、棋牌室、聊天室、未成年人阳光理疗室、博爱友伴电脑室、温馨话室、残疾人康复室等功能相继完善,居民们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各种服务,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山西省和谐示范社区、绿色社区、安全示范社区”、“阳泉市十星级示范社区、一类社区”等。

从“三多”社区到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

小阳泉南社区居民大都是原小阳泉村的村民,居民中存在着下岗失业多、吃低保多、纯居民多的“三多”现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社区才能和谐,社区和谐社会才能和谐,要想家庭和谐必须有稳定的经济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后,我从社区现状及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在社区成立了“创业就业培训基地”,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开办了美容美发、刺绣、剪纸、花卉种植、健康养生、电脑操作及维修、民间小工艺品制作等专业技术培训,让下岗失业人员、无业居民、农民工、“零就业家庭”成员、未就业大学生学到一技之长。目前,我们社区已经有8位原本生活困难的居民,通过社区“创业就业培训基地”成功创业。

社区居民贾来福身患小儿麻痹,就业多次碰壁,妻子刘建华也没有工作,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夫妇俩通过社区民间小工艺品制作培训,为自己打开就业之门。

商金荣是小阳泉南社区居民,她和丈夫前些年双双遭遇下岗,一家人的生活仅靠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勉强维持。我根据社区里有好多家长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的实际,帮助这夫妻俩办了“小餐桌”,现在他们又聘请了1名大学生开办了“小课桌”。有了稳定收入之后,夫妻俩主动退出低保又补交了养老、医疗保险,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

近几年,我和社区的姐妹们还充分发挥共驻共建的优势,创建开办了4个为民服务的项目,自筹资金2万余元组建了“心连心”礼仪服务中心,安置80名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投资5万余元建起了绿矾沟汽车存车场,安置2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针对社区空巢家庭、独居老人多、服务场所少的问题,拓宽思路,借助驻地单位资源,开办了方便餐桌,并成立“阳光服务中心”,为社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发放了社区“阳光温馨卡”,让他们随时随地享受最快捷的温馨服务。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免费的职业介绍,先后为社区失业人员和无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帮助实现就业230余人。我们社区的工作也得到了中央巡回检查组副组长高俊良和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汤涛的充分肯定。并多次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社区的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示范单位。 2010年,我们社区被授予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称号,成为全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社区。

从一个个居民小家庭到社区和谐大家庭

社区工作比较琐碎,一个个居民小家庭构成了社区大家庭,小家幸福则大家和谐。为此,我在社区全面推行了亲情化服务,把自己更多的努力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当中。2010年夏季的一天早晨,我刚上班就接待了这样一位居民。“大姐,帮帮郝琪这个孩子吧,要不然她就辍学了。”

“你别急,慢慢说。”看到我恳切的神情,这位居民哽咽着对我说:“郝琪是我的侄女,她父亲几年前就去世了,母亲也离开了这个家,丢下正读书的郝琪和瘫痪在床的奶奶。几年来的生活也全靠我这个下岗职工接济着。如今郝琪考上大学了,可我凑不上孩子的学费,我都快急死了。”

听着他的讲述,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眼泪也开始控制不住地向外涌。“我不会让这个孩子辍学的。”我暗暗地告诉自己。

为了孩子,我一趟趟往返于有关部门和驻地单位之间交申请、想办法。当我为孩子领回了5000元助学金和2000元募捐款时,我突然觉得7000元钱好多、也好沉。我明白,这不仅仅是7000元钱,更体现着党的关怀,社会的温暖。郝琪接过这笔钱时,刚刚哭过的小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孩子的大爷说:“这是我看到郝琪拿到通知书后第一次露出笑脸,我这辈子永远记住大姐的帮助,感谢大姐帮助郝琪圆了大学梦。”七一党的生日那天,他还特地送来了“党的好书记,人民好公仆”的锦旗一面。

我在走动式服务中发现绿矾沟5栋楼、15个单元、246户居民因下水管道堵塞,脏水乱流,污染了环境,我和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入户了解协调解决,利用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挨门挨户向每户居民收10元钱,经过加班加点,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解决,居民拍手称快;22岁居民张栋瑞,患有智障残疾,父母没有工作,家庭生活捉襟见肘。我了解情况后,积极主动为他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居民张瑞萍,患尿毒症,每周需化疗三次,每月花费6000元,孩子上学,丈夫是普通工人,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我通过多方途径为他家解决经济问题;94岁高龄的老人郗梦连瘫痪在床,虽有6个子女但孩子们年龄最大的是74,最小的是57,照顾老人都很困难,为此我主动承担起了为老人找家政的任务,经过多次联系寻找,终于找到合适的人选。让有问题找社区变为社区主动解民忧。

2012年12月22日我在阳泉市率先成立了小阳泉联合党委。2013年7月4日,我在区域党委联席会议上提出了“一元党费”爱心基金的提议,各支部、党员积极响应,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共筹集到3608元,救助24户78人家庭困难的党员群众,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让百姓感受到了党的温暖,社会的关爱,“一元党费”爱心基金实现社区跨界服务。

2012年,社区成立了阳泉市首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老年人生活区为圆心,以路程不超过15分钟的距离为半径,明确“打造4个15分钟便民服务圈”,提升了社区服务社会、服务居民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打造15分钟内按时定点生活照料服务圈,为老年人提供托老、购物、就餐、送餐等服务。为70岁以上的老党员和90岁以上的老年人送生日寿桃,为金婚老人过金婚纪念,社区居民都说,方便餐桌为老年人办了一件实事、好事,真正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郭段敏老人留下了“饮食无小事,关乎生命线,一枝一叶情,爱心存人间”的赞语。

二是打造15分钟内安全便利的医疗保健服务圈,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以及紧急救助等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内的老人进行了一对一家庭医生签约,为每一位老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发放了医护人员服务卡,还为60岁以上的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发放了一键通手机,保证一旦有病情,医护人员能够在15分钟内抵达老人家中。艳荣工作室志愿者黄淑英每周三为老年人免费测量体温和血压,艳荣大讲堂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免费发放健康教育和科普知识小册子,举办专家进社区义诊等活动,方便老年人咨询或就医。

三是打造15分钟自娱自乐的老年文体服务圈,为老年人提供政治文化讲座,学习培训,体育健身等服务。免费为老年人全天开放电脑室、图书室、健身室、棋牌室、聊天室、多功能文体活动室等娱乐健身场所,保证健康老人行走15分钟就能到达活动场所。依托“睦邻文化节”,举办“大爱社区中、亲情楼道里”,“万家图书进家庭、社区,和睦邻居饺子宴、幸福楼院寿丝面”活动;开展书法绘画剪纸作品展、卡拉OK大赛、和谐社区谱新篇联谊会、趣味运动会、消夏晚会、居民才艺表演活动等活动;组建了夕阳红太极拳、剑、扇、俏夕阳舞蹈队、银发科普合唱团、戏迷协会等多支业余文化活动队伍,营造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表演、季季有比赛、重大节日有重大演出的文化氛围,丰富了老年人的文体活动。

四是打造15分钟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圈,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互助,感情沟通,谈心聊天,心理咨询等精神慰藉服务。社区成立了“老年维权站”,开通了“QQ群”和热线电话,提供“爱心志工服务”,保证老人需要精神援助、心理调解时,爱心志工服务人员能在15分钟内到达老人家里,进行慰藉疏导、妥善解决。李淑兰,是一位70岁高龄的孤寡老人,因房屋渗水与邻居发生了纠纷,老人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得知情况后,我迅速赶往老人家里,协调解决,安抚老人,稳定了老人情绪,妥善解决了邻里纠纷,防止了事态的扩大。这几年里,为老年人提供就近生活照料、就近医疗保健、就近文体健身、就近陪护聊天,老年人也就近发挥了他们老有所为的作用。

从探索党代表常任制到架起党群连心桥

11年的社区工作,虽然很累,但很充实,那么多的老百姓都是我的亲人,大家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和奖励,各级领导那么关心我,那么多的好心人支持我、帮助我,我就怕自己干差了,对不起大家,现在我经常睡不好觉,心里又高兴、又担心,老想着如何才能更多地回报社会,回报大家对我的爱, 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不少。如何当好这个党代表,履行好党代表的职责,带领党员群众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用平常心干平凡事,把居民群众当亲人,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

2013年3月20日,为了更好的发挥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履职能力,在城区区委书记康晓剑的倡导下,一个由我的名字命名的党代表工作室挂牌成立。工作室以“知党情、听民意、惠民生、促和谐”为宗旨,招募两代表一委员、辖区内外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志愿者、专家学者组成服务团队开展工作。工作室为居民群众提供政策宣传、养老助残、小区维护、党员教育、文体健身、医疗保健、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还辅助热线电话(2012118)、QQ群、网站、微博等现代电子手段服务居民。

目前工作室网站点击率达到2800余次,发布各类微博信息227条,撰写周报43期,信息194篇,开设志愿者风采、领导关怀、好人好事、政策吹风、艳荣大讲堂等周报栏目,艳荣日记坚持每天更新,QQ群现吸纳成员85名,在册志愿者407人,累计接听群众热线电话1378次,来电来访(预约)服务478人次,小区维护44处,心理咨询98人次,党员教育216次,文体活动115次,政策宣传253次,医疗保健180次,接待参观学习150次,反映问题118件,解决率达到97.8%,接待上访人员7人次,整改通知书下达13份,艳荣大讲堂开展讲座24次。

“网名“月光下的海”在QQ群上向我们求助,需要寻找一名出租车白班司机,工作人员通过多方寻找,为其找到一名出租车白班司机;网名“花妮”的居民希望在小阳泉附近找一个少年乒乓球培训班,工作人员接到求助后,及时为其联系并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教练;帝神广告因有位家住矿区客户把身份证丢在其店里,希望归还失主,及时在QQ群中发布信息寻找失主,工作室志愿者及时与矿区相关社区联系,帮助其找到了失主,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等等。居民群众到现场来找我们的也很多,反映的问题也五花八门,内容涵盖政策咨询、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上下水管道破裂、厕所管道维修、乱倾倒垃圾、乱摆摊位、汽车乱停乱放、校车驾驶员的养老补助、防汛、透山水倒灌、井盖破裂更换、更换落水管、污水管道处理后路面恢复等,97.8%的已经处理,剩下的也已提交到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经过我们的努力,艳荣工作室已经成为全市唯一一家全省党代表工作室建设试点,艳荣工作室已成为区委区政府的“扩音器”、民情民意的“回音壁”、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小区路灯问题是困绕小阳泉南社区多年的顽疾,一到晚上小区就漆黑一片,严重影响了社区的安全和居民们的出行,居民经常向我反映,我也多次找有关部门反映协调。今年4月26日,小区路灯问题终于得到了彻底的解决。晚上灯火通明,道路畅通,居民们兴高采烈拍手称好,握住我的手亲切地说“您又给我们办了一件惠民的实事,社区平安了,我们幸福了,您辛苦了,您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是社区这块小小的田地,给了我体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一个退了休的人,还能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些事情,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我心里快乐并幸福着,十几年来,居民就像大海一样的胸怀接纳着我,包容着我,关心着我,支持着我,我就像一滴小小的水,融入了大海,才有生命,才有青春,才有快乐,才有使不完的劲,每当我看到居民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时,对我来说,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但我对不起我的家人,丈夫、儿子、女儿,因为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更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以我的年龄应该是颐养天年,我没有给他们看过一天孩子,接送过一次孩子,我对不起我自己的孩子们。但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一定要用心去对待,认真去解决。从事社区工作十几年来,我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最大的感受就是每天早出晚归,不厌其烦的做着那些婆婆妈妈的“小事”,然而小事不小,小事接地气,小事连民心,小事影响百姓工作生活,小事关乎百姓幸福冷暖,所以我们要认真去解决每一件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小事”,党的群众路线才能贯彻始终,惠泽民心,我们才能不脱离群众,继续前行,做好居民群众的贴心人。

谢谢大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乔业琼、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