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她是群众的贴心人——记黑龙江七台河市桃山区桃北街道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于凤

2014年06月12日09:5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是提起她来,人们总要津津乐道地竖起大拇指,因为她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多年如一日的执著与坚守,成为居民群众的好当家人,孤寡老人的好女儿,失学儿童的好妈妈,下岗工人的好干部,义工兄弟的好姐妹。她,就是扎根基层近20年的一名普通党员--七台河市桃山区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于凤。

热爱本职 社区是她梦想起飞的地方

1972年,于凤出生在鸡东县向阳镇古城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是村里的支部书记,家里姐妹六个,她排行老三。在于凤很小的时候,父亲经常把自家的粮食送给那些孩子多粮食不够吃的人家,把分给自家的柴火拉到村里的五保户家,把自家卖猪羔子的钱给了急等看病的村民......那时候于凤家里也并不富裕,妈妈只能用一点点米熬一大锅菜粥,烧的不够还要经常出去捡柴火。每次当妈妈答应给孩子们做新衣服的钱让爸爸给了别人时,于凤的心里虽然不乐意,可看着村民充满感激的眼神也让她感动。作为全村带头人的父亲,那种乐善好施的品格在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为她后来成为优秀的党员、社区干部埋下了种子。

谈起做社区工作,并不是偶然。在于凤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让全班同学谈自己的理想,她说她长大要当村长,同学们都笑话她的理想太小。但她从小就愿意和年龄大的人交流,还总说大人话,从小就愿意串门子,谁家有啥事她都先知道,谁家孩子哭没人看她就领着玩儿,谁家两口子计较了婆媳有矛盾了她就像个大人似的帮着劝。应该说,小时候的于凤就善于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有一次父亲因为阑尾炎穿孔住院了,听说父亲生病村民们都来了,院子里站满了人,有的年龄大的还哭了,那时她就想长大了也要当村长,当一名像爸爸一样受人尊重的好村官。

无独有偶。于凤结婚后,她家的邻居华姨刚好是居民委主任,她问华姨委主任是啥官,都管啥?华姨告诉她委主任就是和村长一样的官,居民的大事小事都得管。她当时就说她也想干。华姨说:“那你得先跟我学。”这样,只要华姨下委入户的时候,她就跟着去,比如发耗子药、邻居吵架、自来水漏水、出租房屋登记、生孩子入户、送避孕药具等,她都去帮忙。华姨还跟她开玩笑说:“你真挺带架儿,适合干这活儿,我早点退了你接我的班吧”。

后来于凤的家搬到了兴岗街十委居住,她还像以前一样愿意管闲事、愿意操心。老委主任李成荣退休时推荐了她,经过街道考核、居民选举,她当上了兴岗街第十居民委主任,圆了她当“村长”的梦想。

当热爱变成一种责任,于凤的心和群众贴得更近了。她心里想着的,不是手中的权利,而是怎样为百姓服务。多年来,在社区工作这个岗位上,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用心做好居民群众的每一件事,赢得了广大居民的信赖和认可。她本人也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社区文化建设先进个人、全省十大社区工作者标兵、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十佳女职工敬老标兵、七台河十大新闻人物等多项荣誉,2012年她光荣地当选了全国党的十八大代表。

这一项项荣誉的取得源于组织的信任、培养和关怀,更源于她对社区工作的热爱,源于她默默的付出与努力。闪光的荣誉背后,是她闪光的汗水和泪水。

倾心为民 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小巷总理”

“既然选择了扎根基层,就要心中装着居民、事事想着居民、时刻为了居民”。这是她写在“民情日记”里的一句话。如今她的“民情日记”已经积攒了二十几本,上面记载着社区党员情况、贫困户家庭帮扶情况以及社区企业、个体工商业户的经营情况、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社区服务当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走访时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等。可以说,她的“民情日记”就是一部社区发展史、创业史,是她服务居民群众的点滴记录和倾心为民、辛勤工作的真实写照。

1994年冬天,于凤当上社区委主任没多久,在几个月的入户走访中,遇到了工作中的第一道难关。由于她所在的十委是矿工居住地,属于“三不管”地带,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有300多户居民的自来水管道腐烂、断裂,长期没水吃,冬天得到500米外的市煤矿工房去挑水。听着居民一遍遍诉苦,看着大伙在冰雪路上一哧一滑的身影,她坐不住了,硬着头皮到矿里水暖科“上访”,从矿上到家往返八里路,她顶着“大烟炮”连跑了半个月,鞋也开胶了,脚也冻坏了,热炕一缓刺挠的钻心。她不放弃的劲头终于感动了矿领导,同意重新铺设一条主管线。她又挨家动员居民出钱出力,往自家接新管道,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吃水难题。听着居民们连声的感谢,她的心里热乎乎的,第一次感受到这个委主任沉甸甸的份量。居民胡大娘还特意给她织了双毛袜子,感谢这个能为居民办实事的小主任。

打胜了第一个硬仗,让于凤明白了一个道理:怕苦怕累就干不了社区工作,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有面对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她所在的居民委的卫生归矿区管理,居民多年不交卫生费,导致垃圾多年不运,堆积成山,一到夏天脏水横流、臭味刺鼻,苍蝇乱飞,冬天四处结冰,所以无论是行人还是过车都很困难,对此居民反映十分强烈。1997年初春,经深思熟虑和多方考察,她向街道递交了《请命书》,在全市率先提出民办环卫的构想,并在十委先搞试点。她领着几个人雇了两台四轮车,起早贪黑清垃圾,累得回家吃饭手都拿不住筷子了。丈夫心疼地说;“咱别干了,你挨那累图个啥?自己搭钱,居民还不理解,到头来两边不讨好!”可她就认准了这个理儿:“只要真心实意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办不成的事”!苦干三个月后,垃圾清运终于见了亮,她又趁热打铁召开了“打造新环境、建设新家园”听证会,让社区居民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居民们热情高涨,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80多条建议,还有20多户居民自觉拆除了自家的违章建筑,与其他居民一起修整巷道、栽花种草,十委居住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因工作业绩比较突出,2000年,于凤被任命为花园社区支部书记、社区主任。面对这样一个有着3600多户居民、接近1万人口的大社区,她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压力也更大了,她也变得更加忙碌了。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每天起早贪黑地忙乎。谁家下水道堵了,哪个小区设施损坏了,哪户生活遇到困难了,这些“家务事”都装进了她的心里。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小巷总理”。

从早期的民办环卫到近几年的环境治理,对社区来说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考验。在2012年辖区开展立面改造期间,于凤具体负责居民和施工队之间的协调工作。为了确保正常施工,她每天早上五点到施工现场,提前通知需要家里留人的居民,还有哪户居民没联系上,在哪接水,用谁家的电,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在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段,她还要做好安全疏导。每天晚上施工队离开现场时都要交给她一堆事:张某某不让拆了,李某某不让动了,她就利用晚上的时间挨家去沟通、解释。有一次,一楼的商户因为进度慢影响他家生意了,业主见到于凤就劈头盖脸一顿骂。连日来的劳累加上居民的不理解瞬间化成委屈,当着居民的面她流泪了。但是静下心来,她想不能因为个别的居民不理解影响工作情绪,还有那么多的居民支持她、理解她,擦干眼泪继续耐心地工作。业主见她也不容易,气很快就消了。当小区的整体立面改造完成,崭新的面貌让居民们拍手叫好,也对这个社区主任竖起了大拇指。

社区工作纷繁复杂,这里一根针,上面下面千根线,大事小事都要管。一天,居民杨阿姨找到于凤诉苦:“孩子们把我赶出来了,现在无家可归,老头子也撇下我不管了……”说着,老人泪如雨下。杨阿姨所说的“老头子”是她再婚后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蔡昌春大爷。几年前,蔡大爷把社区干部、左邻右舍找到家中,立了一份死后把房子留给老伴杨淑芳的遗嘱。可蔡大爷刚刚过世,他的5个儿女就把继母赶出了家门。面对老人无助的眼神,于凤当即带老人到法院起诉。察大爷的五个儿女明里暗里地威胁于凤:“都少管闲事,要是谁敢去作证,腿给她打折!”面对威胁于凤没有退缩,她带着社区几位当事人出庭为老人作证,帮助杨阿姨打赢了官司。老人激动得止不住热泪,抱着于凤说:“要是没有你,我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你就是俺的亲闺女啊!”黑龙江省电视台《法制在线》、央视《道德与法》栏目还对此事做了专题报道。

为了改善为民服务的办公条件,于凤先后筹集物资、资金,建成了一个近400平米的全市一流的服务中心,内设文体活动室、服务大厅、电子超市、心理咨询室、警务室等服务阵地,配齐配全了现代化办公设备,使为民服务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为了丰富居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于凤又多方化缘,修建了社区图书阅览室、学习室、培训室,配备各类图书8000余册,对社区居民全天开放。修建了百米文化宣传长廊,利用文字、漫画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社区内的好人好事,在居民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先后组建了秧歌队、太极拳队、民乐队、广场舞队等7支群众文化组织。每天早晚在社区的楼院、广场、公园吸引成千上万居民锻练、娱乐。仅2013年,就组织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20多场次,使文明和谐之风悄然吹进了社区大家庭,提升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甘于奉献 她用平凡谱写大爱

群众利益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多年来,于凤要求自已切实做到尊重每一个困难群众,把他们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从细节入手,竭尽所能让每一个服务对象怀着希望而来,带着满意而归。

2010年,46岁的下岗职工周丽艳,丈夫因伤害罪被判刑13年,刑满释放后,又患上了脑血栓、肝硬化,家里当时还有两个孩子上学,全靠周丽艳一人打工维持。过度劳累使她身患腰间盘突出、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需要立即手术,可周丽艳家所有积蓄还不到200元。于凤和爱人商量从家里拿出3000元钱交了住院押金,市民政局的领导得知后,送来了2000元的医药费,共同帮助周丽艳渡过了难关。病情恢复后,于凤把她安排到一家食品厂打工。不久,周丽艳又患上了乳腺癌,真是雪上加霜。社区又帮助她筹集住院费、手术费近1万元,帮助她申请了大病救助5000元,再次帮她度过难关。感动得周丽艳逢人便说,于凤是她的大恩人。

对刑满释放人员的教育管理,始终是最让于凤挂心的事情。为了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融入社会,她费了很多心思。社区居民李佳成因交通肇事判刑6年,妻子领着孩子带着患有精神病的婆婆苦苦等了6年。刑满释放后,因没有生活出路,他开始自暴自弃。于凤一边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劝导他重树生活的信心,一边帮他联系寻找就业门路。当了解到擦鞋行业本钱小、又不需要特殊技能后,她联系了一家开擦鞋店的朋友,让李佳成免费学习,并拿出500元钱买来擦鞋用具,协调市场管理处提供了免费摊位,解决了他的就业难题。现在,李佳成的小摊每个月都能挣上2000元左右,他自己还主动申请成为了社区志愿者。

作为社区的负责人,她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去想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而要常想还有哪些工作没有做,没有做好、做实、做细。在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中,于凤感到,少数人的帮助对于众多的贫困居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只有建立社区自己的救助体系,才能让更多的贫困居民享受到社会的关爱。在市、区民政局的支持下,花园社区成立了全市首家社区慈善超市和党员扶弱济贫捐赠接受站,给每个特贫家庭都办了一张满载浓情厚意的“爱心卡”,社区的工作人员都是爱心使者。2004年开办以来,已救助贫困居民367户,资助群众3000多人次。协调社区内2个卫生服务中心常年免费为276个低保和9位孤寡老人看病,70岁以上老人免费上门就诊。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凝聚了人心,使社区真正成为了众多贫困居民的“主心骨”和“娘家人”。

在群众面前,于凤是一个强者,然而,在她的生活中还有一件鲜为人知的难事。2008年,丈夫患上了罕见的格林巴利综合症,手脚不好使,大部分肌肉萎缩,家里花光了积蓄,变卖了房子和工厂,也没治好他的病。同年8月份丈夫又因血栓脱落导致大面积脑梗,造成右侧偏瘫,不能说话。于凤咬紧牙关,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忙于工作。

2010年,丈夫又得了继发性癫痫。有一次发病身边没人,摔在一堆建筑垃圾上,脸、胳膊、大腿多处严重磕伤,舌头也咬掉了一块。这一次,她再也忍不住泪水痛哭了,犹豫了,动摇了,她一遍遍地问自己:“还能干了吗?现在丈夫都这样了,还是别干了......”当她把心里的想法跟丈夫一说,丈夫使劲地摇头......丈夫太了解她了,她离不开社区,割舍不下这个大家庭。经过认真的考虑,她决定不放弃社区工作,但必须得照顾好丈夫。于是,她一边忙于社区繁杂的事务,一边照顾爱人,一边还要挤时间打零工挣钱还债,她每天从早到晚就像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

有一天,于凤处理完政府4号楼下水堵塞问题后,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还没走到家门口就昏倒了,好心的邻居把她送回家,热心的居民送来了鸡蛋、牛奶和大枣等。有的居民直接对她说,“于主任,你不能这么干了,累垮了咋办啊,大家小家都指着你哪,家里有什么活就跟我们说一声,我们帮你干,你可不能太累了,身体要紧!”更让她感动的是,居民白阿姨拉着她的手说:“于凤,大家知道你还在租房子住都很着急,大伙商量着要动员居民给你凑钱买房子哪。”当时,她的眼泪就下来了,赶紧说:“这可不行啊,大伙的心意我领了,谢谢大家了。”感受到居民表达的心意,她再次感受到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的欣慰与骄傲,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扎根社区、服务群众的信念。

大家都知道在花园社区工作就四个字“事多活累”,工作人员调整的时候大家都表示再累也愿意跟着于凤干。她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不仅激励着社区工作者忘我工作,也感染着身边的居民群众。

柳万江、张桂平夫妻都是下岗职工,2002年刚刚失业的时候感到很无助,于凤就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帮助他们办理小额担保贷款干起了超市,生活一点点有了起色、有了积蓄,两口子说一定要为社会、社区做点什么。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5000元,玉树地震捐款2000元,每年都要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并带去吃的、穿的、用的,去年还把自己家的房子腾出来,无偿对居民开办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孔子书院,吸纳了像他们一样的30多名义工,吸引了上千人来学习。

有一户居民叫卢占才,今年58岁。前些天,他来找到于凤书记,说:“这些年都是咱社区帮我了,现在我就想能不能为社区做点啥呢,我利用下班时间琢磨构思了很多围绕反腐倡廉的漫画内容,然后就去找人画,现在已经画了60多张了,如果能帮社区组织一个画展就好了,你抽时间上我家看看,如果不够我再画.....”

一个又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有失业的,有下岗的,有退休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却深怀一颗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心,时刻想着回报社区,回报社会。这些看似平常,却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举动,在花园社区形成了一种风气,这不能不说,是于凤书记的一言一行产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于凤,就是这样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她用执着与奉献打理着崭新的每一天,擦亮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绩,只有信心、爱心、热心和执著的追求,她用共产党员赤诚的心浇铸着一种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做群众的贴心人,她用辛劳和汗水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本色。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乔业琼、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