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乡镇仁医张广仁

2014年05月31日14:56   来源:河南日报

原标题:乡镇仁医张广仁

张广仁(右一)和家人在一起。⑤3本报资料图片

门口的小菜园里,新栽的辣椒、茄子、南瓜刚长了一拃多高。

“这都是我妹妹、妹夫帮着栽的。从广仁走到现在,我一直没心情收拾它。”看着自家的小菜园,脸色憔悴的史凤娥失神地说。

这天是5月29日,一个艳阳天。早上8时许,当地气温就接近30℃。推着自行车,走过小菜园,史凤娥要回5华里外的娘家照顾年迈的母亲:“换个环境,陪老母亲说说话,心里会好受一些。”

史凤娥口中的“广仁”是她的丈夫,名叫张广仁,生前任汝州市临汝镇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今年2月8日突发心梗去世,年仅48岁。

张广仁从医28年,始终扎根基层,献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厚德仁心,救死扶伤,当地群众亲切称他为“当代仁医”。

如今,他的事迹正在中原大地广为传颂。

一、医者仁心

“救死扶伤是咱当医生的本分。咱们要多替病人着想,一切为了病人、一切围绕病人。”

提到张广仁,57岁的闫春献伤心不已。3月中旬一个凌晨,他梦见张广仁说,这棵冬青长这么高,你安排人修剪一下。醒来以后闫春献很难过,老觉着张院长去世了还在关心卫生院的一草一木,念念不忘院里的大事小情……

闫春献1986年和张广仁一起到临汝镇卫生院上班,后来做过这家卫生院的工会主席。他们相识相知28年,关系密切,彼此间互称“老伙计”。

闫春献说:“广仁真是一心为了病人。他从病房医生干起,前后当过外科主任、副院长、院长。岗位、职务变了,但他救死扶伤的仁爱之心始终没变。”

2012年5月15日,临汝镇庙张村70多岁的孤寡老人张文奇高烧昏迷,被送到了临汝镇卫生院。经检查,老人患有脑梗塞、糖尿病,病情危重。

“当时床位紧张,院长要求我们把外科医护值班室腾出来收治张文奇,并指派一名护士24小时监护。”内科大夫李蔚娟说。

张文奇长期在外流浪,无人照顾,但在临汝镇卫生院的8天里,却得到了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张广仁每天都过问病情和疗效,有时还帮助护理人员为老人翻身、排痰、擦洗身子。

住院第6天,张文奇全身出现浮肿。因无法输液,张广仁亲自给他做静脉切开手术。

“院长这样做,大家都很感动,科里的人一有空就过来帮助照看张文奇。虽说从入院到去世一直昏迷,但老人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还是活出了尊严。”李蔚娟动情地说。

为什么张广仁能有一颗救死扶伤的仁爱之心?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同事们纷纷提到张广仁生前常挂在嘴边的话:“救死扶伤是咱当医生的本分。将心比心,要是家人亲戚病了,咱会是啥心情?咱们要多替病人着想,一切为了病人、一切围绕病人。”

2003年夏天一个夜晚,温泉镇官西村村民张九占遭遇车祸:先是被一台拖拉机撞伤,后又被一辆小轿车拖行了300多米,当场人事不省;两个肇事司机先后驾车逃逸。

家人见到张九占时,他已躺在汝州市一家医院里,全身多处骨折,血肉模糊,“连个人形都没了”。一周后,因无钱治疗,家人只好将他拉回家,甚至认为他活不成了。

听到昏迷中的张九占“哼”了一声,家人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抬着他到临汝镇卫生院直接找张广仁。张广仁二话不说,让人把张九占抬进换药室,不顾恶臭,一点点清理张九占的伤口。那次清理,张广仁用完了卫生院全部备用纱布。

两周后,张九占脸上有了血色;4个月后,受伤的软组织基本恢复正常。由于上次住院未做骨折复位手术,致使张九占无法直立行走,要想让他再站起来,必须二次手术。为节省手术费用,张广仁跑遍洛阳城区为张九占选买钢板,自己加工,自己设计手术方案,亲自主刀为他做膝关节复位手术,手术一次成功。车祸6个月后,张九占下床站了起来;10个月后,扔掉了拐杖。

重获生命的张九占先是开摩的,后来又到天瑞集团铸钢厂上班。张广仁去世后,他经常念叨:“要不是广仁,俺早就埋土里了。他救了俺的命,又让俺站了起来……”

张广仁救人助人的故事很多很多:当机立断剖腹救子,免费收治拾荒老人,果断救治宫外孕输卵管破裂患者……

汝州的同行们这样评价张广仁的医德、医术:

从医28年,凭着对医疗技术的不懈追求和对乡亲们的深情厚谊,张广仁用爱善待每一个人,治好了一个个患者,抢救了一条条生命,经年累月,从未懈怠,彰显了“厚德仁心、扶弱济困”的大医精神。

二、智者实干

“好医术也要有硬件作保障。改善就医条件就是为医院着想、为病人着想。”

2011年11月16日,张广仁调回临汝镇卫生院任院长、党支部书记。

此前2009年1月1日到2011年11月15日,张广仁在杨楼镇卫生院担任院长一职。近三年间,基础薄弱的杨楼镇卫生院建综合大楼、装医用电梯、降药价、通暖气、涨工资……连创汝州市乡镇卫生院多个“第一”。

调张广仁回临汝镇卫生院任职,组织上寄予了厚望,

希望他能带着这家卫生院走出困境——此时的临汝镇卫生院已经是“破败不堪、举步维艰”:

病房内门窗损坏,水管漏水,墙皮大片脱落,病房楼一楼早就废弃。

冬天,为了让病人取暖,卫生院只能在病房内生个煤炉,为此还引发过住院病人煤气中毒事件;医生做手术要靠烧酒精取暖,肺气肿病人都不敢来这里住院。

有100多名职工的临汝镇卫生院,住院病人最少时只有2个,业务收入最少时一天仅800元。

2011年,卫生院有20名职工调走;内科一下子就走了4名主治医师。人才大量流失,让负债400多万元的临汝镇卫生院雪上加霜。当年汝州市20家卫生院和防保站综合评比中,该卫生院排名靠后。

“临危受命”的张广仁下定决心,要在新岗位上大干一场!

闫春献讲起张广仁上任当天他俩的第一次谈话:“好医术也要有硬件作保障。咱乡镇卫生院条件本来就差,更应该改善环境,添置好设备、好器械。改善就医条件就是为医院着想、为病人着想。”

上任第二天,张广仁就从家里拿出妻子积攒的6万元钱,又从亲戚朋友处借了30多万元,筹备安装锅炉;上任第25天,卫生院正式供暖。

为了早一天让病患者用上暖气,他和安装工人一起干。12月11日晚,锅炉点火调压测试开始,张广仁一直守在现场,直到深夜测试成功。

安装锅炉的同时,张广仁又找来十几拨工匠:安门窗、换玻璃、修水管、改线路,建厕所、粉刷病房……为加快进度、节省开支,他总是守在施工现场。

看到张广仁天天泡在工地上,同村老乡张庆伟劝他:“你安排安排就行了,何必事必躬亲?这样身体能受得了吗?”张广仁的回答却是:“不亲眼看着不放心。咱年轻,歇歇就过来劲儿了!”

2011年12月26日,改造后的门诊楼、病房楼投入使用,病床由原来的60张增加到200张。短短一个多月,卫生院就一扫颓废之象:收治了60多名住院病人,全院职工精神振奋。

接下来,临汝镇卫生院“好事不断”:购置螺旋CT,病房装上新空调,采购安装了大功率发电机组。2013年,日均接待病患者1000多人次,全院年业务收入1300多万元,职工月均工资达到3000元;三个指标在汝州各乡镇卫生院中均位列第一。

“他把卫生院的事看得比自己的事都重,话不多,不提口号,但大事要事都要亲自管,并且一管到底。”卫生院内科主任马赛峰说。

2012年10月的一天,张广仁带人去洛阳订购发电机组。“那天没顾上吃早饭,路上他胃疼了起来,喝了一杯热豆浆压了压。快中午到了洛拖集团,人家让我们吃过午饭再去。半小时吃完饭,他又带着我们赶到洛阳星光发电设备公司,说是货比三家,哪家的性价比高买哪家的。”已退二线的临汝镇卫生院原副院长李长松含泪回忆。

走进张广仁生前的办公室,办公桌上摆满了密密麻麻的稿纸,有他亲手绘制的病房改造设计图、职工宿舍设计图,有小到一张复印纸的手记医院账目,还有没写完的工作日志。

“一看到这些,心里就难受。”4月24日,春雨淅沥的采访中,闫春献、李长松用沉默压抑着悲伤。

三、勇者坚守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和乡亲们有感情。我就想在乡镇卫生院长岗位上为乡亲们看病治病。”

张广仁在乡镇卫生院一干28年,这中间就没想到过离开?

“他压根就没产生过走的念头,即便是卫生院最艰难的时候。”妻子史凤娥说。

上世纪90年代初,张广仁担任临汝镇卫生院外科主任。那时乡镇卫生院发不下来工资,一些职工一拿到执业医师证就忙着调走。有段时间,市区的一家大医院两次请张广仁当外科主任,他坚辞不就。张广仁说:“卫生院派我出去进修学习,掌握了技术,我得感恩,不能走;乡亲们也需要我。”

苏国荃是汝州市卫生局党委委员,张广仁去世后受命代理临汝镇卫生院院长;他特别推崇张广仁“热爱基层、无怨无悔”的坚守精神。

“2010年5月,局里想从基层提拔三个干部到汝州市区工作,张广仁最符合选拔条件。我找他谈话,可他婉拒了。”

那次张广仁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和乡亲们有感情,人头也熟。我就想在乡镇卫生院长岗位上为乡亲们看病治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儿。”

苏国荃说:“说起来乡镇卫生院院长也就是个正股级。以广仁的能力人品,到汝州市直医院或者卫生系统解决个副科级,一点问题都没有。”

其实,不光张广仁有机会调走,在镇上农信社上班的史凤娥也有多次调到汝州市区工作的机会,但为了支持丈夫,最终还是放弃了。当然她也有过埋怨:“谁像他这样傻,能走不走?”

“广仁在农村长大,小时候家庭贫困,这种经历让他对农村的缺医少药感受很深。从上班起,他就想为乡亲们做点事情。所以,无论是到村里防疫,还是在卫生院救人,他都是从不叫苦、不喊累。”现任汝州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席孟杰说。

席孟杰曾在临汝镇卫生院工作多年,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多次和张广仁一起进村入户防疫、搞病源调查。说到当年的事情,他数度哽咽:我们骑自行车去村里,一来一回就是几十公里。进村入户喂糖丸、接种疫苗,忙活大半天,经常是又累又饿。有一次饿得实在受不了,看见路边一个卖豆腐的,我们就买了二斤生豆腐,一人一半,站在路边狼吞虎咽吃了下去。广仁还打趣说,凉豆腐的滋味真美啊。

“在临汝镇卫生院院长岗位上,他更是想方设法为乡亲们做事情。”张广仁现在的同事们说。

卫生院病房楼西侧有一座露天公厕,他担心雨雪天病人滑倒,就让人在上面加装透明雨搭;冬天病人做心电图用的电极水太凉,他发现后立即派人购买加温器;病房楼前有3级台阶,病人通行不便,他又雇人把台阶改成无障碍通行的缓坡;厕所墙上钉上输液挂钩、便池上放把坐便椅,这些服务细节无不凝结着张广仁的心血。

“他深知乡亲们看病住院不容易,于是给自己定下规矩:能在门诊解决的问题,决不让患者住院解决;能用一种药治的病决不用两种药治;能用便宜药决不用价贵药。当院长后,他更是要求卫生院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政策。”苏国荃说。

近两年,临汝镇卫生院收治的病人越来越多。病人多了,张广仁反倒要求卫生院不仅不能涨价,而且还要降价:床位费由每天7.8元降到6.6元,病房的取暖费由每床每天6元降到3元,空调降温费由每床每天8元降为6元,心电图检查费由每次14元降到了9元……

群众得到了实惠,可很少有人知道“仁医”张广仁患糖尿病和心脏病已有数年,长期被胃疼、糖尿病折磨,家里、办公桌上、汽车上总放着大包小包的止疼药。

张广仁赢得了汝州群众的好口碑——“28年在基层‘救人无数’”,是“临汝镇卫生院每天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他守住清贫,不图钱不图名,实实在在为百姓看病治病。

汝州市委称赞他:“把一生奉献给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是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党员、好干部”,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向张广仁同志学习。

四、德者永存

“我们要永远纪念这位乡镇仁医!”

张广仁生于1966年2月4日,农历马年正月十五。他一直按地方风俗在农历正月十五过生日。

2014年2月8日他病逝那天,是农历马年的正月初九。

一想起没能喝上张广仁48岁本命年生日酒,50岁的临汝镇卫生院保卫科科长颜定国就伤心不已:“这人走得太急,太可惜了!”

颜定国说起他和张广仁一个已经无法兑现的约定。

2014年1月30日,除夕。晚上8点多,万家团圆之时,张广仁独自在医院巡视。

颜定国看到后叫住了院长:“早些回家吧。这一阵子你气色不好,千万注意身体。”“没事!”俩人边走边聊。

院长再三叮嘱:“过年一定要把锅炉看好,把水、电看好,千万不能出意外。你再买两挂鞭炮,初一、初六放放,好好喜庆喜庆。”

张广仁和颜定国相约:“你也辛苦一年了。正月十五你来我家里,我炒俩菜,给你端杯酒……”

正月初一、初二,张广仁在卫生院值班,嘱咐餐厅工作人员一定要给住院的病人包饺子吃。初一早上,卫生院大门口放起了鞭炮,鞭炮声清脆猛烈,满地红纸屑格外喜庆。

初四上午11点,颜定国接到史凤娥的电话:广仁在上班路上突发心梗,在汝州第四人民医院抢救。

正月初六,颜定国茶饭无心,挂念着病危中的张院长。

正月初九,张广仁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8岁。

2月10日是正月十一。这天送别张广仁时,史凤娥把丈夫生前穿过的白大褂叠好塞到他枕边,流着泪说:“我知道你喜欢当医生……”数百名同事、乡亲冒着风雪自发赶到殡仪馆哭送,他们互相讲述着张广仁的“仁医”故事。

在张广仁病危住院的几天里,前来探望的当地村民、同事在ICU病房前排起了长队。为见张广仁最后一面,北李庄村的村民李春旺在医院苦守4天4夜。当医生确诊张广仁脑死亡、要拔去插管时,一些村民和同事死死拉住,苦苦哀求:“医生,再想想办法吧!”

参与救治的专家们说,张广仁的胃痛其实是心脏反射痛,一直忙于工作的他竟忽略了这个危险的信号。这时大家才想起,每当胃不舒服时张广仁总是用右手拇指顶着胸口。

在张广仁留下的手机里,有一长串妻子史凤娥发给他的短信,几乎都是提醒注意身体的。

“短信他也只是看看,不在意。他心里只有病人,只有工作,经常整夜不睡,还吸烟。我们多次劝他去做检查,他总是说‘没空’。自己还是个医生,到走也没做过一次体检……”史凤娥追悔莫及。

5年前,为方便张广仁进村督导卫生室工作,史凤娥凑了8万块钱买了一辆小汽车。5年间,张广仁开着这辆车跑了15万公里。一次出车祸受伤住院,亲朋好友纷纷劝他:“你太忙、太累,就让卫生院雇个司机吧。”他却说:“雇个司机一年得多开支几万元,还是我自己开吧。”

张广仁病逝后,同事们从他办公室和家里翻出厚厚一沓荣誉证书,却找不到他一张像样的照片。同事们说:“他老惦记着别人,常常忘了自己!”

临汝镇卫生院副院长仝志全清楚地记得,正月初三早上张院长还说,过完春节长假院里要完成两项重大任务:一是职工宿舍楼要开工;二是“全省群众最满意的医疗机构”评选材料已经上报省里,要争取一次通过……

“张院长到生命的最后还在想着医院工作。”仝志全说。

“要是广仁能看到这两件事办成该多好呀。”5月28日的清晨,看着烈日下自家的小菜园,史凤娥忧伤地说。

这位坚强的女子告诉自己:“不管生活有多困难,有多不容易,我也一定要撑下去,给儿子成个家,完成广仁的心愿。”

早前,4月20日,临汝镇卫生院医技楼改名为“广仁楼”,以此来纪念张广仁。职工们对此倍感欣慰:“张院长生前就在这栋楼上办公;我们要永远纪念这位乡镇仁医!”(记者马禄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姚奕、赵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