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 柳
2014年05月26日08: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今年2月19日,59岁的河北省内丘县柳林镇西石河村党支部书记王胜(上图,资料照片)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一线。全村男女老少,络绎不绝来到他的家中,瞻仰遗容,久久不愿离去。
王胜带领村民兴水利、办企业、治荒山,把一个穷山村变成了集体经济壮大、村民富裕、村风和谐的新农村。
治水拔穷根
西石河村位于内丘县西部丘陵区。上世纪70年代,全村600多口人,水浇地只有30多亩,岗坡荒地则有5000多亩,是全县有名的穷村。
年仅18岁的王胜,决心改变西石河面貌,放弃上大学的机会,给公社书记韩金堂写信毛遂自荐。韩金堂看到这封信,找到正在村里当老师的王胜,两个人挤在学校宿舍一张床上,一直讨论到天亮。最后,这位公社书记被王胜的胆识和魄力感动,选择王胜担任西石河村支部书记。
“那时候,西石河45里荒沙岗,种啥啥不长。” 西石河村党支部副书记于洋小说,“王胜认为,荒岗一毛不长,关键是缺水。西石河老百姓要想吃饱饭,必须先得治水,把荒岗变成良田。”
1975年冬,王胜号召村民出义务工到村里的北河修河整地,他第一个扛起铺盖卷儿住进了工地窝棚。寒冬腊月,他们自带干粮上山,饿了就拾把柴火烤一烤干粮,渴了就凿几块冰煮水喝。经过一冬天艰苦努力,蓄水池建成了,300多亩旱地变成水浇地。
此后10年,王胜带领乡亲们在贫瘠的山沟先后建成2座水库、挖了10眼大口井,使全村1390多亩旱地变成水浇地,彻底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
“泉”开致富路
解决了温饱,王胜并没有满足,他还想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西石河村西南长寿岗上,有一眼常年喷涌的泉水,村里老百姓把这泉叫做“长寿泉”。王胜采集泉水跑省城、进北京,到科研院所、医疗单位、地矿部门,请专家化验泉水。化验结果显示,泉水中含有3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王胜想,一定要让如此优质的矿泉水为西石河村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1990年初,王胜带领村民在村南山岗上开发“矿泉水”,经过积极争取,他们取得了全省第一家矿泉水开采证。
“1991年,我们俩凭着年轻力壮,一个人背两箱水,一箱26斤,一直背到四川成都,第一次参加糖酒会。”于洋小说。也就是这次糖酒会,在还没有启动矿泉水厂的情况下,他们硬是签出去20多万元的合同。
1992年,邢台长寿岗矿泉水饮料厂正式建成投产,当年获利26万元。之后,他们又陆续建成了“红豆沙”“八宝粥”等生产线,产品多达十几个品种。经过滚动发展,矿泉水厂已发展成为年产矿泉水6000吨,经济效益100多万元的规模企业。
2000年以后,王胜年年都要给全村群众发福利,还格外照顾困难户和老年人。过年时,西石河村不管大人小孩人人有红包。村民王常林说,“就连农村合作医疗也不用自己掏腰包,村里直接把钱都出了。”
建设“花果山”
西石河村共有荒山5000多亩,如何把荒山利用起来,是王胜一直思考的问题。
新世纪之初,王胜提出新设想:对荒山荒坡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建一座高效农业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长寿百果庄园。但大家提出了疑问:南岗没土,能不能长树?南岗缺水,树能活吗?南岗已经分到户里,再归拢起来容易吗?
面对质疑,王胜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南岗没土,村北有个土疙瘩,削平了运过去,既解决了土的问题,又解决了老百姓的宅基地。南岗没水,咱们不是守着马河水库吗,把马河的水调过来。没有地,咱们可打乱重分,把荒岗收回来!
思想统一了,干劲也就足了。2000年6月,长寿百果庄园拉开建设帷幕。那段时间,全村几乎家家出工,人人出力,男女老少齐上阵,拖拉机满山跑。十几年过去了,现在,百果庄园已初具规模,种植了林果160多种,26万株。他们还与大专院校建立技术协作关系,聘请果树、农业、林业、水土保持、旅游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参与指导。2007年,百果庄园对外开放,以“树上超市、鲜果采摘”吸引游客,当年就实现旅游收入150万元,吸纳周边村民238人就业。
在西石河村集体经济一天天壮大的同时,王胜还把心思放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上。走进西石河村,30年不落后的农村教学楼、漂亮气派的农娱宫、宽阔平坦的通村路、家家户户的自来水……无不凝聚着几十年来王胜为集体、为村民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雨水前后,百果庄园大棚里的葡萄开始吐蕾,山花也慢慢盛开。王胜走了,几乎没有留下个人财产,却为集体留下一座苍翠宝山。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26日 04 版)
相关专题 |
· 致敬基层好干部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