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社区民警陈德骅:社区里可靠的“肩膀”

简工博

2014年05月19日08:52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他是社区里可靠的“肩膀”

一位是社区民警,一位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德骅和梁慧丽是好搭档。蒋迪雯 摄

人物档案

姓名:陈德骅

出生年月:1958年9月

职务:普陀公安分局桃浦派出所第一警务区社区民警

荣誉:2010年 中华孝亲敬老楷模;2012年 全国公安机关最美警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 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成绩突出个人

梁慧丽,普陀区桃浦镇莲花公寓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本报曾于今年4月3日起推出系列报道,介绍了“小巷总理”梁慧丽在社区治理中的智慧、干劲和热情。而梁慧丽认为,这一切离不开与她“并肩战斗”的社区民警陈德骅。以下是本报记者采访梁慧丽的实录。

2000年我到莲花公寓居民区工作,陈德骅就是负责这个小区的社区民警。这么多年,他做人做事没有变过,但他在小区的“角色”却在不断变化。

“这个警察蛮好”

2000年1月,我第一次走进莲花公寓小区居委会,在外面就听到里面闹得像菜市场。一推开门就看见一个穿警察制服的高个子被居民堵着骂:“水电煤都没有,电视全是雪花,报纸说上海99%的小区有线信号都覆盖了,1%就是我们小区吗?我们看电视的权利都没有吗?”

居民连串责难发完,这个警察才开腔:“我是社区民警,也是党员。你们的诉求,我肯定反映上去。小区里的治安问题,我有责任,我会想办法让小区好起来,我做事凭良心,你们等着看吧。”

这是我见陈德骅的第一面。那句“等着看”,大家都看到了。过几天有家人搬家,锅放门口不见了,找到陈德骅说没法做饭。他二话不说,借来一辆自行车就出去给这家人买了个新锅。当时我问他:“有些事情不是你的责任,别人这么说,你怎么不解释?”陈德骅说:“居民有怨气,是因为小区基础设施差,工作还没做到位。他们心里不舒服,我就当当‘出气筒’吧。”

日久见人心,居民们说:“这个警察蛮好,被骂了也不响。”居民区老书记退休时也跟我说:“小梁,今后工作一定要跟陈德骅搞好关系。从居委筹建他就是这里的社区民警,小区最困难的时候他顶在最前面。他人很憨厚,你不好欺负他。要是你们有矛盾,我肯定帮他不帮你。”

“你不要怕,我陪你”

听说我是有编制的干部,陈德骅很高兴:“这下你逃不掉了,我们一起把这个小区工作做好!”合作这么多年,我常说,我是居民的勤务兵,陈德骅就是居民的消防员——急难愁的事,他都第一个站出来。

2001年,78岁的孤老潘燕秋迁到小区,是原居住地的居委干部送来的。带他去看房子,一点没有乔迁的喜悦,门一推蚊虫就扑出来了,天井里的草比人还高。当时潘伯伯就哭了。他不肯住,说以前邻居都认得,互相帮衬,现在一个人搬到这里怎么办。他拉着送他来的居委干部说:“带我回去,我死在那边算了。”我也跟着哭了。这时候陈德骅说,他来照顾潘伯伯:“一帮一,一对红。”

潘伯伯不肯住新家,陈德骅就安顿他先住居委会:“你不要怕,我陪你。”当天晚上潘伯伯睡沙发,陈德骅拼两张桌子,一睡就是三天。这三天陈德骅带着保安,把潘伯伯天井里的草拔了,自掏腰包帮他装纱窗和电话,让潘伯伯有事直接打他手机——这门电话的费用陈德骅一直缴到老人去世。

房子弄得差不多后,潘伯伯走了一圈,说天井里要种花。陈德骅二话不说又带人修了花池。潘伯伯又提出周围邻居没一个认识,自己害怕,陈德骅就继续陪他住。当时陈德骅晚上还要巡逻,每天忙到很晚。几天之后潘伯伯自己也看不过去,说觉得挺安全,让陈德骅回家。

让大家感受生活的美好

陈德骅这个人有个“缺点”,对老人简直言听计从。他说帮助弱势群体可以凝聚人心,不然小区就是一盘沙,聚不起来。

我刚来居委时,小区有11个孤老,一到春节别家团圆,这些老人就流眼泪,我看着心里难受,就找陈德骅商量,决定和他们一起吃年夜饭。大年夜我们和陈德骅都要值班,年夜饭就放在小年夜,初一再上门拜年送年货。这个传统延续了十几年,原先拼桌子,现在也换成了圆台面。

第一年吃了年夜饭,后来又有老人找到我们,说自己有退休工资的,想出200元请孤老中秋买月饼吃。

陈德骅一听就受不了了。这年中秋我们又组织老人聚会,月饼是陈德骅特别选的,是他爱人的外婆喜欢的品种,适合老年人咬。中秋聚会我们唱了《十五的月亮》,陈德骅现场宣布今后要带老人出去玩,他们很高兴。

第二年就去了东方明珠。当时参加活动的,除了孤老,还有一些“刺头”。陈德骅跟我说,他希望大家都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形成小区好风气,把小区能量聚沙成塔。

结果,这不光感染了小区居民,连旁人都感受到了。东方明珠要收门票,陈德骅他们在门口讨论要不要上去,被东方明珠工作人员听到了。他们看到一个大盖帽带着这么多老人,就询问情况。得知实情后,免费让大家登上东方明珠——这些老人可是第一次上去啊!

“什么事情都搭界”

一起共事这么多年,陈德骅也是我们居委的依靠。我跟他性格互补,有人说我是“铁娘子”,他就擅长“以柔克刚”。有些事我一个女同志不好解决,他就主动承担。

小区基础条件差,没有商业配套,原先破墙开店的居民有152户,安全隐患很大,是当时普陀区最大的拆违工程。2003年,城管、工商、房管等各个部门都来了,准备联合执法彻底整治。开会时领导问我,要派几个民警来维持秩序,我说只要陈德骅一个就行。

当时这么说,是因为我清楚陈德骅在社区有基础。陈德骅也说:“我一个人可以。”

整治从7月15日开始,要求7月30日完成。按照法规,那些挑头闹事的可以拘留。陈德骅跟我商量,尽量不要让居民“进去”。我们连夜挨家挨户做居民工作。当时天气很热,跑得汗淌淌滴。

最后绝大多数居民都答应关门封闭,只剩一家不肯,还去煽动别家“把事情搞大”。陈德骅直接把这人拉上警车。待了一会儿,这人从警车下来就改变主意了。

我问陈德骅怎么做到的,他说:“我跟这人说,现在警车还没开,我跟你还有商量的余地,有困难说出来,我可以帮你。但进了派出所,我就保不住你了。”

7月29日,小区里破墙开店的难题就全部解决了。

最近我到外地学习,5天不在小区里,陈德骅天天来,很多小事他一听说就马上去解决。他一直跟我说,小事不解决,就会变成大事,所以要把小事看重,这其实也能为自己工作减负。

作为社区民警,按规定一周只要下社区一两次就行了,可陈德骅基本上天天蹲居委,我们都把他当自己人。他自己也说,社区民警就是“什么事情都搭界”。我们现在各种工作,都要把他摆进去,看到他的名字,我们就有了安全感。他是社区可靠的“肩膀”。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