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庆畅
2014年05月06日08: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机关干部在四川达州大竹县石河镇刘家场村为村民讲解蔬菜种植技术。 |
“不喊‘口号’,多出‘实招’,实惠真正落到了我们身上!”4月26日,在革命老区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新市乡方井村便民服务代办点(以下简称代办点),79岁的村民李文清从“银行”——移动POS机取出了儿子从广东寄回的3000元钱。
山村里有“银行”,村民取钱不出村,这是达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下大力解决民生“小事”,零距离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
便民服务代办点,让群众办事不出村
达州多山,100多万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老弱病残和小孩留守在村(社区),由于居住离县城、场镇远,山区交通条件有限,加之不识字、不熟悉办事流程,办事难成为很多群众的心病。
“建村组连户路,修补水渠堰塘,给旱山村打井引水,推广良种良法,给群众开个证明盖个章,调解邻里纠纷,这在党委、政府全局工作中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些小事,可在群众眼里,那就是天大的事!”达州市委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把服务民生作为检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试金石”,作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载体,通过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事,连起党心民心。
在渠县,从去年10月开始推行城乡居民办事不出村(社区)制度,全县563个村(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全部建立起代办点,落实村干部全程代办本村(居)民20多项事务,全程解决基层群众办事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代办点逐个登记每天前来办事的村(居)民基本情况、办事内容、处理情况,还要将征集的意见建议、问题整改落实进度等,系统建好民生诉求、困难群众、稳定工作“三本台账”。县委书记王善平介绍说,截至目前,渠县已形成由1个县政务服务中心、61个乡镇和工业园区服务中心、563个村社区代办点构成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了城乡居民办事不出村(社区)。
“是老刘帮着修成了通往果园的最后一公里水泥路,才使‘李子’变成了‘金子’!”庙安乡八庙村村民黄孝全的感慨,得益于宣汉县委开展的“院坝服务进万家”项目。黄孝全是当地著名的李子种植户,但苦于所在村不通公路,收获的大量李子不能及时运出去而腐烂。负责联系黄孝全家的县委办公室干部刘代礼不但帮助村里修通了公路,还联系技术和市场调研人员对黄孝全一家进行技术指导,并把他家果园及李子照片上传到网上,使甜脆爽口的“庙安李子”成为重庆、成都、西安等地许多超市的抢手货。
服务群众不能因人因事而变。为此,达州市委专门出台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举措,将服务群众的行动制度化、规范化。
开放式一线常委会,零距离触摸群众心声
金灿灿的油菜花与红艳艳的桃花,将华蓥山麓的达州市大竹县庙坝镇装扮得分外悦目。3月14日,达州市委常委会第一次在农村院坝召开。
学习“民心工作法”,围绕“群众路线怎么走、改进作风怎么办、五好干部怎么当”,市委常委们一个接一个发言谈体会、提计划:“党心连民心,群众关切就是工作‘总开关’!好点子、好意见从群众中来,这样就对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形成了倒逼机制。”
“新村聚居点通往村小学的人行桥设计很不合理,一遇下雨就遭淹,娃娃们上学很不方便,市里能不能重新设计改造?”进入常委会第二个议题——“听取村民提意见和建议”时,村民廖伯兴迅速挤进会场最前排并大声提问。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当即要求分管交通建设的市委常委针对提问现场回答。
当廖伯兴和围观村民们得到满意答复后,闻讯聚拢“看热闹”的村民们争先恐后讲意见、提建议。村民褚方文提议市县领导“多到偏远贫困山区看看”;村里鹏程果业专业合作社业主朱鹏程询问“合作社固定资产为啥不能抵押贷款”;村民文谟万希望“上头多来村里搞些文体活动,多弄些我们好懂的政策法规宣传图片”;一位村民反映“学校里娃娃们的营养餐搭配根本不合理,反映了好多次就是没见改善”……
“病根要从痛处找。加强党建创新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重点要建立长效机制,畅通民情倾诉渠道,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让便民设施真正为民服务,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惠民措施真正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实惠。”院坝里的市委常委会比预计时间多开了一个多小时,焦伟侠表示,不仅要坚持把常委会开到村民院坝,更要把院坝常委会开到群众的心里去,“只有跟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才能真实了解基层,真正解决群众疾苦!”
为避免院坝常委会“走过场”“一阵风”,达州市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开放式一线常委会”(党委会、党组会)工作方法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通知》,规定全市市县党委常委会议,以及乡镇(街道)和市县部门党组(党委、党工委)会议,都要开到农村、社区院坝和重点项目施工现场等一线去。召开“开放式一线常委会”时,议题的确立决不能“拈轻怕重”,决不允许只拿容易解决的议题上会“现场解决”、难以解决的议题则“下次研究”,同时还要提前3个工作日在会议地点对外公示议题,将“开放式一线常委会”工作纳入年度党建目标考核。
3月14日至今,达州市、县党委常委会和部门(单位)党组、党委会已分别在176个村、社区的居民院坝召开,一大批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民生实事”由百姓点题、评议
“诺在阳光下”,是达州市各级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硬招”之一。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的承诺事项,不仅要在“达州市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双向互动网络平台”上公开,还要在当地电视台“亮相”,接受社会监督。
4月19日以来,大竹县电视台陆续播出涉及该县各地党委、县级部门应完成的《2014年度实干惠民预决算暨民生实事工作电视公开承诺事项》。此前,县委还发出文件,分解落实今年县城社区民生实事任务,对县城社区“小街小巷整治、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等5大类122件“民生实事”进行督查督办。
“群众最希望办哪些事,我们问需于民;事办得如何,我们问效于民。”县委书记何洪波介绍,就在3月28日,县委召开有上千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通村民(居)民、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百件民生实事”工作评议会,由负责干部当场陈述民生实事办结情况,让涉及整改地的群众当场挑刺、打分。
“群众痛恨的并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我们的一些政策往往到了基层落实不了,群众没得到实惠。”达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健表示,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注重从机制入手,真正把服务送到村落院坝,把温暖送进百姓心间。
《 人民日报 》( 2014年05月06日 18 版)
相关专题 |
· 党建周刊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