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群众工作要做进家庭

2014年04月29日09:5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61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接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工作会议全体同志的讲话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群众工作要做得深入是靠“家喻户晓”。把群众工作做进家庭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开展群众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否则群众工作看似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则雨过地皮湿,不能解决深层次的问题、根本的问题。

在广大亚洲国家尤其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南亚国家,家庭的地位十分重要。李光耀在分析家庭在东亚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时有这样一段评价:“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西方社会则大多相信政府无所不能,在家庭结构崩溃时足以履行家庭固有的义务,未婚妈妈的现象就是一例。东亚人不信这一套。新加坡仰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勤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

好情绪是社会资本,坏情绪是社会成本。家庭是爱的港湾,也是许多社会矛盾的源泉。家庭的爱向社会扩散,全社会就会充满爱,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家庭的矛盾向社会扩散,社会矛盾由此产生并有可能转变为社会仇恨。在任何家庭里,矛盾产生的源头不外乎孩子有残疾、子女教育不成功、夫妻关系不和谐、婆媳关系不和谐、贫穷、家庭成员生病没有钱医治、家庭看不到未来与希望等。一旦家庭产生了这些矛盾与问题,家庭成员的不快乐感和负面情绪就会向社会传播,导致社会不快乐感的产生。比如,一个家庭中夫妻吵架,丈夫吵不过妻子,动手打了妻子;妻子打不过丈夫,就拿孩子出气并动手打了小孩;小孩没有办法出气,出门上学的路上发现了一只猫,把猫给踢死了;猫的主人知道这个情况,动手打了小孩,并到该家兴师问罪,两个家庭的矛盾就产生了。于是,家庭矛盾就转变成社会矛盾,需要自治组织、社会组织或一些仲裁机构来协调解决。

妇女是家庭教育的关键点,也是群众工作的关键性群体。据说,犹太人很重视对女孩的教育,如果一个犹太家庭贫穷到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学,那么这个家庭宁愿让男孩待在家里也要让女孩去上学。于是,女孩的聪明才智在一代代的传承中不断强化,这或许是犹太人聪明的根源之一。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把群众工作做进家庭历来是我们的光荣传统,重视妇女工作就是其中一例。比如,在江西瑞金,率先解放妇女,颁布婚姻法,废除童养媳和一夫多妻制,在革命根据地废除娼妓制度、大力举办识字班、提倡妇女学文化,让妇女成为革命的力量,而妇女的支持也成功地带动了家庭男性成员对革命的支持;同时,共产党大力办教育,农民的孩子上学不要钱,让广大未婚妇女识字、学知识,大力扫除文盲。革命的新风尚、新观念被妇女和家庭中的小孩成功带入家庭,最终产生了底层群众支持革命的良好态势。妇女的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家庭的素质,决定了民族的素质;小孩的未来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家庭的未来,决定了民族的未来。在任何家庭里边,这都是两个关键性群体。做群众工作应该牢牢抓住这两个群体:抓住了女人,就抓住了男人;抓住了小孩,就抓住了老人。抓住了妇女和小孩,就抓住了家庭;抓住了家庭,就抓住了群众。1939年9月18日,陈云在《共产党人》创刊号上发表文章指出:“妇女是群众运动中巨大的力量,哪个地方妇女已经发动起来,这个地方的群众运动就深入了。过去中央苏区的经验如此,现在有些战区也是如此。”

相反,如果不重视妇女和小孩素质的提高,必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我在西北一些边远的农村调研时发现,由于近亲通婚,残障儿童很多,一些家庭处于极度贫困状态。一些群众至今还信守着落后的婚姻观念,对待婚姻生活不严肃。女孩年龄很小就嫁给了某些有头有脸的人物,过早当上了母亲,却不善于教育小孩。而一些男人又以一生中讨到多个老婆为荣,随意离婚成为常态。于是,家庭瓦解以后,小孩没人管,在社会上流浪,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在任何社会中,家庭都是最重要的社会细胞,牢固捍卫家庭的价值、谋求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前提;相反,家庭的解体往往是社会解体的先兆,而社会的解体又是政治不稳定的先兆。

在基层对群众工作进行调研时,我还经常听到一些基层同志反映:个别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看似“做进”了家庭,但是效果却不是很好。原因是平时不闻不问,逢年过节才带点礼品、送点钱去问候个别贫困群众。群众接受了礼品和慰问金,嘴巴上说好,心里并不一定领情。而且,群众也养成了习惯,逢年过节就在家门口等候领导干部出现,若出现还好,若没出现则产生深深的失落感。这样做群众工作尽管“做”了,却并没有“进”家庭,徒有表面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却没有抓住群众的心。

2008年,我在西北某地挂职,其中一件事情令我记忆犹新。为了帮助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我们专门从北京请来一位教育专家做讲座。讲座在一个小学礼堂进行,结果来听课的家长(主要是当地少数民族)把整个礼堂都挤满了,而且还有不少人在礼堂的走廊里听课。这位专家的课讲得非常精彩,掌声不断。讲座结束以后,许多人留下了专家的联系方式,希望今后能继续向他请教。当家长们听说这次讲座是由一些挂职干部组织的,全体听众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对挂职干部和当地的组织者(当地的统战部门)的举动给予高度认同。那次活动给我的感受是:少数民族的老百姓非常关心孩子的教育,只要我们把这些工作做到他们家庭里去,一定能得到他们的欢迎,民族团结也可以依靠这个平台来实现。这个事例也给我另外一种启示:今后我们党和政府应该大力培养一支家长教育专家队伍,通过孩子这个爱心平台,提升家长承担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责任的能力,最终培养祖国合格下一代,提升全民族素质。

我国是一个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我们有丰富独特的东方伦理和东方道德,在世界文化中有很大的影响,如今我们面临着优秀传统价值观解体的危险,却缺少有效应对的办法。如果有专门的电视台如家庭教育电视台,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传播新形势下的家庭观念、社会价值观、法治观念、世界潮流等,一定会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引领中国文化发展,最终形成中国社会的凝聚力,使我国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更加健康的发展方向。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要做进家庭,党组织还要善于在群众居住点建立“家庭俱乐部”,让那些具有公益心和爱心的老退休干部、老党员、老劳模、老军人、老专家等发挥“家庭顾问”的作用,也可以积极培养在校大学生和社会爱心人士做义工,发挥志愿者的作用。群众有情绪,有人理一理;有困难,有人帮一帮;有问题,有地方问一问。这样的群众工作就是长效的,也是制度化的,可以真正做进家庭。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健、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