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王晓江:以民意为导向以满意为目标

2014年04月21日15:2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延安4月20日电 今天,“群众工作典型案例”颁奖座谈会在延安举行,中共陕西省紫阳县委书记王晓江在会上发言,全文如下:

紫阳县地处陕南,面积2204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21镇210个村、20个社区,境内山大沟深,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发,人口居住分散,社情民情复杂。一度时期,和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我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干群关系却越来越疏远,曾是全市有名的信访大县。如何让干部服务群众成为常态?如何让干部自觉主动地为群众服务?如何更好地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难事、实事?如何通过干部选任和考核导向形成主动服务群众的风气?县委、县政府认真分析上述问题,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是从群众最盼望的事做起,找准县委、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从2007年开始,县委、县政府不断拓展问计问政渠道,让群众意愿成为施政方向。

——发放“万人问卷”。每年“两会”前,县委、县政府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工业经济、社会民生、干部作风等方面,在社区居民、村组农户、各级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中开展“万人问卷”调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据此,我们认真收集归类整理,从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确定来年县委、县政府工作着力点。8年来,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连年实施城乡20件实事,累计投资近40亿元,群众出行、上学、就医、住房、增收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建立覆盖全县的民情信息库。随着手机等通讯手段普及和人口流动性大的实际,为更快捷获得更真实的民意,2012年成立全省首家县级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以户为单位录入全县所有干部、职工和农户电话18万部,覆盖城乡居民户93.6%。对录入所有电话分行业、分系统、分地域建立到县直单位、到镇、到村、到组的数据库。针对惠民政策落实、社会治安状况、干部作风和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中心设立4412340专门电话开展经常性调查,不断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随时发现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动态。建立网络舆情信息系统,不间断自动检索中、省、市主流网站、各级政务网站和“紫阳人社区”等网站涉及紫阳的各类信息,当天汇总,直送领导。这些民意收集渠道基本覆盖了全县工作的方方面面,每年征集各类意见建议近万条,有的被直接采纳,有的作为领导决策依据。

二是创新联系方式,搭建与群众零距离的快捷通道。服务群众的前提是联系群众,新形势下怎样联系群众,实现联系群众经常化,是一个实践难题。为改变领导干部习惯层层听汇报、逐级发指示的工作方式,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着力畅通直接联系群众途径,让群众一个电话就能解决所要反映的问题。

——公开领导干部手机。2007年开始,县委、县政府领导率先在县城广场公开自己的照片、手机号码、办公电话和分工。凡政策咨询类的,能当面解释的直接电话解释清楚;涉及有关部门的职责的,转交督促有关部门限期办理;比较复杂或反映特别重大的问题,县级领导亲自上手,直到问题解决。目前,全县所有县、镇干部职务、岗位分工、手机号码等信息均在县政府网站和办公场所全面公开,搭建了一条快捷高效的群众诉求反映通道。

——开通441111便民服务热线。为及时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上又开通了“4411111”便民百事通热线电话。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接受政策咨询、投诉建议、困难求助、政务转办、信访举报等,建立来电“接洽、登记、转办、督办、回访”闭合系统,确保有问必答、有难必帮、推诿必究。通过这些渠道,及时化解老百姓的急事、难事、怨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县委、县政府更侧重于长效机制的建立,通过每月一次来电问题分析、预警,督促有关镇和部门及时改进工作。

三是变被动为主动,把干部服务群众工作做实做深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逐渐增多,如何不走样的“直通车”式的送到群众手中?农村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何有效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群众需求不断增多,如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快捷服务?我们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方法,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服务的贴心。

——推行干部固定包联农户。过去干部下乡大多有事只找村组干部,与群众基本不照面,工作浮在表面,流于形式。为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全县1077名县直部门干部与5896个示范户、搬迁户、低保户等结成对子,898名镇干部与70000余农户签订帮扶承诺书,每人包联100户左右农户,每月至少登门或电话联系群众一次,并做到“发生突发事件、邻里纠纷、婚丧嫁娶”三必到,“产业发展大户、防汛防滑重点户、矛盾纠纷重点户、低保五保困难户、计划生育重点户”五必访,突破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脚路”,从源头上主动解决基层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实现了基层联系服务群众的“无缝对接”。在具体包联工作中,群众最盼望的是致富增收。我们要求包联干部针对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增收计划。广大包联干部因户施策,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有组织输出劳务;引导发展茶叶、魔芋、中药材等高效产业;帮助群众协调贷款,发展畜牧和渔业养殖等方式增收致富。

——主动送政策到群众手中。为提高群众对涉农政策法规的知晓率,使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更加公开透明,县委、县政府专门编印了《惠民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问答》9万多册,内容包括移民搬迁、土地流转、医疗保险、城乡低保、退耕还林,以及贫困学生资助、外出务工维权、社会治安管理等中、省、市、县政策和法规628问,全县所有农户和干部人手一册。《问答》涵盖群众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惠民政策清清楚楚,办事程序一目了然。成为群众的“政策明白卡”和约束干部的“施政监督卡”。

——公开县级权力清单。为解决少数部门办事相互推诿、吃拿卡要以及窗口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成立县政务服务大厅,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公开县级权力清单,把38个县级职能部门所承担的251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中心集中审批办理,中心窗口负责全程办理本部门审批服务事项,对即办件即来即办,承诺件、联办件限时办结,实现了“前台受理,后台审批,部门管理”的审管分离格局,群众和企业办事不与审批人见面,杜绝吃拿卡要;在县政府网站全面公开行政审批事项流程,承诺审批时限;建立电子监察系统,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推行乡镇和县镇便民服务大厅全天候上班。针对农民有赶集办事的习惯,在乡镇全面实行镇干部两周轮休制度,确保节假日有半数以上干部在岗,随时受理群众诉求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县镇便民服务大厅365天上班,随时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是树牢干部考核和选任导向,让联系服务群众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联系服务群众容易,难的是坚持和保持。要让联系服务群众成为常态,必须在干部考核和干部选任上进行创新。过去对干部的考核评价,实质是干部对干部的评价,少数领导干部对干部的评价,如果普通群众对干部考核和选任没有话语权,干部主动服务就难以坚持。为此,我们相继建立了民意导向的干部选任、考核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普通群众对干部选任、考核的话语权,促使广大干部完成了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的转变,有力地保障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持续深入有效的开展。

——重视在群众工作一线选拔干部。镇村一级与群众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直接面对群众,直接服务群众。针对基层条件艰苦,县直部门优秀干部不愿去、基层干部不安心的实际,县委规定:优先从镇干部中选拔镇党政领导干部,鼓励县直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县直部门正职一般从具有镇党委书记任职经历的干部中选任;县直部门除业务性较强职位外,一般不直接从机关干部中提任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县直部门副职优先从镇现任科级领导干部中选任。每年从县直部门提拔担任部门副科级领导职务的干部不得超过当年度县直各部门提拔和转任领导干部总数的20%。通过重基层用人导向,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主动到基层为群众服务、到一线建功立业的积极性。

——干部选任实行群众满意率一票否决。首先在干部提名的初始环节,书记办公会在酝酿干部选任时,原则只定条件和调整人数,具体人选由考察组现场汇总民意后报组织部部务会审定。干部考察环节,随机在信息库中抽取一定数量服务对象或包联农户进行满意率测评,拟提拔对象群众满意率低于80%的,暂缓研究。

——强化日常考核管理。为充分体现民意在干部评价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将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年度目标综合考核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实绩评价考核体系。规定在各镇、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包联农户或服务对象满意度占10分分值,干部个人年度考核中联系服务群众占20分分值。定期对各部门、各镇群众满意率进行抽查,月排名通报到镇、到村、到组、到行业、到干部个人,群众满意率低于75%的镇和县直部门,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提醒谈话,限期整改;年度平均满意率低于80%的,单位和个人年度考核不得进入优秀等次;对镇干部考核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确定为基本称职的,不享受年度考核奖金,由镇纪委实施诫勉谈话,限期改进;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个人年度考核直接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连续两年不称职的,个人年度考核直接确定为不称职等次,予以待岗培训。村组干部服务群众情况与报酬直接挂钩。

主动化联系群众,常态化服务群众,凝聚了人心,汇集了民智,促进了和谐,推动了发展。近年紫阳先后荣获全省“工业经济增速前十位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移民搬迁工作先进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十佳县”,连续三年在安康市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位列优秀等次,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2012年,紫阳县委被中组部授予“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党委”称号。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评价:“紫阳的系列做法很实在、很管用,做到了联系群众主动化、服务群众常态化。”人民日报、新华社、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等中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乔业琼、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