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记江西芦溪县长丰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陈德友

江 河

2014年04月21日14:08   来源:江西日报

原标题:一名山乡医生的赤子情怀

一身白大褂,一辆摩托车,一只裂纹斑斑的棕色医药箱,在芦溪县长丰乡的崇山峻岭,村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身影。

他叫陈德友,一名扎根山区24年的乡村医生。他以每年行走1000多公里山路,骑坏了6辆自行车,4辆摩托车的付出,守护着全乡5000多名群众的健康。去年7月,他荣登“中国好人榜”并当选为敬业奉献好人。

芦溪县长丰乡地处武功山脉,地广人稀,是芦溪、莲花、湘东三县区的“插花”地带,因为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等原因,外面的医生很少能在这里呆长久,看见散居在山岭腹地的群众,为了看一次病,要走上几个小时的山路,陈德友定下了从医的决心。18岁那年,刚走出校门的陈德友谢绝了亲友带他外出创业的盛情,毅然选择了随父学医。此后的24年里,这个并不高大的身影便经常穿梭在大山深处。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出诊路上,因山高路陡弯急被一辆货车撞倒,险些丧命。由自己出诊的困难甚至危险,联想到边远山区群众就医要受的劳累之苦,陈德友义无反顾地背起药箱,穿梭在大山深处。24年来,他出诊上万次,最多的一天出诊过5次,从未收过出诊费。

陈德友出诊不分昼夜,也没有双休和节假日,只要患者一声招呼,他便立即动身。去年5月一天凌晨,家住浒岭村的彭小萍打来电话,说他剧烈腹痛并呕吐。当时外面下着倾盆大雨,病情就是命令,睡梦中的陈德友立即起床,拿上药箱,戴好雨衣,骑着摩托车就出发。经过半个小时的车程,再走20分钟的山路,到达患者家中时,他的衣服已经湿透了。陈德友顾不上这些,立即给病人检查身体,初步确诊为急性腹膜炎后,迅速给病人进行输液止痛,然后拨打萍乡市医院的急救电话,急救车到达后,又和患者家属一起,用睡椅抬着彭小萍上急救车。陈德友介绍,像这种紧急出诊经常会遇到,现在比起以前条件好得多,通信更方便,交通工具也更好。以前遇上急诊,全靠两只脚走路 ,晚上只要听到家里的狗叫,就要起床查看是不是有人叫诊,记得1995年左右,经常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病人家里,看完病后还得留宿,第二天凌晨又要起床赶回卫生院接诊。

王正萍是陈德友的一位老患者,一提起陈德友,便滔滔不绝。1997年正月,王正萍被检查出患脑瘤,手术后,本不宽裕的家庭已是债台高筑,为节省开支,王正萍将药带回家,从此陈德友便成了他家的常客。17年来,陈德友每周两到三次到王正萍家巡诊从没间断过。半山村的巫桂英,2006年8月患病以来一直瘫痪在床上,陈德友每个月都要去她家巡诊三次,给巫桂英打点滴,进行推拿按摩,每次去都要骑半个小时的摩托车,然后再走50分钟山路。经过陈德友多年的精心治疗,巫桂英的病情得到稳定并有所好转。陈德友说,像巫桂英这样不能走动的患者目前有5位,分布在长丰乡的各个大山深处,每位患者家中每月都要去两三次,为患者进行免费体检和保健治疗。家住宗里村的王帮辉夫妇是一对特殊的患者。2012年2月王帮辉患脑梗塞导致双脚不能站立走路,他的妻子邓秋云今年2月不小心摔致骰骨颈骨折。今年仅4月8日这天,陈德友就到他家两次,上午给邓秋云送药,下午又给王帮辉打点滴。

面对孤寡和困难乡亲,陈德友更是关爱到家。家住宗里村的困难户李大嫂,因长期患病无钱治疗而产生轻生念头,服农药自杀。陈德友得知后,立即赶往,经过一番紧张的抢救,防止了悲剧的发生。在得知她轻生的原因后,陈德友硬是帮她垫付了全部医药费。同时,陈德友作为长丰乡党员服务队医疗小分队的队长,还经常带领卫生院的党员牺牲节假日开展义诊活动,为群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2600余人次,为全乡干部群众都建立了健康档案。

山乡医生紧缺,陈德友有时一晚就要出诊好几次,而村民又居住分散,经常刚从患者家出来,又要赶往十几里外的另一患者家,往往是一夜无眠。由于生活没有规律,加上过度劳累,他的身体也常常会出现状况。每当这时,他首先想到的是病人。2009年5月,陈德友经县医院诊断轻度心脏病,需要住院治疗,但他在县医院只住了3天,便带病回到了卫生院。2012年6月,敬老院有一位老人患病需要治疗,陈德友尽管自身不适,仍然坚持出诊,回来途中,腹痛不已,不能行走,幸好有村民路过,及时送至县医院,被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因放心不下卫生院的病人,本须住院治疗一个星期的陈德友只住院两天就出了院。和陈德友共事14年的贺水兰说:“陈书记眼里只有病人,对待病人就像对待亲人,他既要做医生,还要做护士,有时还要做陪护,给患者接大小便。”曾有人问他:你这么没日没夜的工作,既没有高收入,又不能升官,这是为了什么呢?陈德友回答:就凭我是一名乡村医生,救治村民就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赵晶)
相关专题
· 致敬基层好干部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