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陕西礼泉袁家村:老典型焕发新活力

元莉华 程伟

2014年04月09日13:36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礼泉袁家村:老典型焕发新活力

开栏语:

中央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日前发出通知要求,推动党员干部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即日起,本报特开辟“基层干部好典型”栏目,刊登我省各地涌现出的焦裕禄式的基层党员干部典型,号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镜,向先进典型看齐,深学、细照、笃行,真心诚意拜人民为师,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党员、好干部。

在陕西,提起礼泉袁家村,提起郭裕禄,大名鼎鼎——40年前,时任袁家大队大队长的郭裕禄带领群众战天斗地谋求幸福生活,成为全省农业战线学习的先进典型。

2007年,袁家村转型发展休闲农业,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就成为全国首批10个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之一。6年后的2013年,袁家村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近亿元。

尽管也曾落寞过,但40年来袁家村几度崛起。如果换做是一个人的话,会被认为是性格所致的“要强”。而作为一个集体,拥有这种能力,则必然与某些优良传统的传承有关。袁家村即是如此。

好的带头人带出一个好班子,好的村班子带出一村正风气

“烂杆村”必有一个涣散的党支部,先进村必有一帮得力的带头人,这是经过中国农村几十年实践经验验证的近乎铁一般的规律。袁家村的发展就验证了这条铁律。

袁家村位于礼泉县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墓——唐昭陵脚下,现有62户285人,耕地面积620亩。上世纪70年代以前,袁家村叫袁家大队,村民住着土坯房,吃着沤窖水,女人去讨饭,男人晒暖暖,7年生产队没有分过一分钱。

在前途无望的时候,1970年,郭裕禄出任大队长。他带领村民挖坡填沟、打井修渠,把全村靠天吃饭的坡地、小块地全部翻了个个儿,改成平展整齐的水浇地。群众从此过上了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此后,袁家村由农业转型发展工业。2007年,再次向休闲农业、服务业转型。“方向是对的,但我们确实没有预料到能发展这么快,做得这么好。”时任县长、现任县委书记孙矿玲说。时年,唐昭陵的年门票收入也只有10万元左右。

“袁家村发展休闲农业,政府没有投钱,不是用公共财政资金包装出来的典型。袁家村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最主要的是村上有个好的带头人,带了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村正风气。”孙矿玲说。

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是位返乡的成功商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一心扑在袁家村的事业上,不拿报酬,全心全意为群众、为袁家村的发展服务。

“我是土生土长的袁家村人,不想让袁家村的这面红旗倒下去。”郭占武说,当干部就不要想着与民争利,否则就没有威信。在袁家村当干部,没有一点特权。干部就是服务队,就是为村上跑腿的,为群众服务的、干活的。当干部如果只管自己挣钱对大家的事漠不关心,自然会被淘汰。

不仅郭占武如此,其他村干部亦是如此。村上挣钱多的经营户都是群众的,因为村干部不能一心扑在挣钱上。

对于这个只付出不计回报的团体,还有人自愿加入,村上累计有10名义务村干部。

在袁家村开小吃店的北屯村党员王红卫就是义务村长。“没有一分钱报酬,白干。不为啥,就是看着人家村干部一心为了大家的事跑前跑后,感动、佩服,咱就也想做点啥。”王红卫说。

群众以“听话”为村干部的付出“投票”。在不少村党支部开会都难以召集的现在,袁家村农民学校开会,不用人催,经营户个个参加,随叫随到。因为大家知道,听村干部的,没有错。更因为,跟着村干部走,大家的生活确实越来越好了。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老支书郭裕禄的那句话,“当干部要先有德才有威”。袁家村干部带头苦干无私奉献的老传统没有丢,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没有倒,这是过去是典型,现在仍是典型的袁家村能在40多年的发展中几次打赢“翻身仗”的基础。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

袁家村的老百姓很富裕。据公开报道的数据,2013年,袁家村群众人均纯收入3万元。实则远不止这个数。在节假日旅游高峰期,袁家村每天都会产生几个万元收入户。

但高收入的并不全是袁家村人,很多是外村、外县甚至外省过来的经营户。袁家村现有农家乐、小作坊、酒吧等经营户200多家,袁家村人自己经营的只占到三成。

让人不能理解的是,这些外来户竟然是“赤手空拳”的过来,只带着一身经过村干部考核、能代表关中民俗特点的好手艺。地盘是袁家村的,房子是袁家村盖好的,免费使用,不收取任何税费,挣的钱全部拿走。

而最最不能让人理解的是,袁家村群众竟然能够允许外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和自己竞争、挣钱。

“这就是境界。袁家村是老先进,传承下来的精神就是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村干部说,还因为如果只有袁家村本村人做,小小62户的小村子,50几家农家乐,怎么也发展不到如今能够代表陕西关中民俗体验地的特色,也就不会有现在的人气,本地经营户自然不会有现在这样的高收入。

“村民刚开始不理解,没关系,我们有农民学校。农民学校就是化解各种矛盾、转变思想、及时解决各种思想问题的地方。为了把产业持续下去,教育农民是第一位的。”村支书郭占武说。

先有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后有村干部谋发展的高瞻远瞩,再加上细致入微的群众工作,才有袁家村如此博大的胸襟。

在袁家村小吃街,老吕粉汤羊血店天天生意红火。店主吕伟就是外村人。他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小吃一条街要改成袁家村二组了,以后我们就是袁家村人了。”

其实,改的只是没有经过法定程序的称谓,他们该是哪里人还是哪里人,但内心是温暖的。他们不仅把袁家村当成挣钱的地方,还把这里当成了“家”,自觉维护着这个家的繁荣。

吕伟的粉汤羊血卖得太火,常常供不应求,特别是去年,往往卖半天就关门了,越是节假日,关门越早。但就算少挣钱,吕伟也坚守底线——必须保证羊血质量,绝不从市场上随便买原材料。

袁家村小吃一条街和作坊一条街的商户都是如此,他们用最土却最管用的以子孙后代发毒誓的方式来为自己的产品质量打保票,并将此誓言书写于门店旁,这也成了袁家村一道独特的民俗文化,并卓有成效地树立了诚信经营的传统美德,也由此几乎是瞬间就得到游客的广泛信任,为袁家村赢得了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和人气。

“火”起来的袁家村常年有2000多人在村上打工。以每人每天60元计,年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4000多万元,并带动了相邻的山底村和东周村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三次转型,次次争做最好

由昔日名不见经传的穷村,转型到全省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再转型发展乡镇企业、休闲农业。袁家村的三次转型,次次争做最好,体现出了袁家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所在。

“我们的梦想,就是把关中民俗做到陕西第一,乡村度假旅游陕西第一。游客到陕西,提起‘红色’,看延安;提起文物古迹,看兵马俑;提起寺庙,看法门寺;提起关中民俗,看袁家村。”郭占武说。

实际上,袁家村的这一梦想已经初步实现。在发展休闲农业的第4年,袁家村就被评为全国首批10个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之一。其发展模式,融入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结合统筹城乡发展,特别注重对农民的诚信教育,从而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当前休闲农业发展业态中成长性良好、最具内生动力的代表。

不收取经营户的费用,到袁家村旅游,不收门票,不收停车费,为的是“放水养鱼”。郭占武说,做旅游就是做口碑,必须打破信任屏障,把袁家村的口碑和品牌做出去。每个商户都是袁家村的活广告。东西会说话,生产出好的东西是商户们能够在袁家村做生意挣钱的唯一理由。若质量出了问题,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换人。

而一年几十万元的收入,也让商户们倍加珍惜这个机会。货真价实的好东西为袁家村赢得了口碑和人气。游玩结束时,客人们往往大包小包地提着袁家村的各式农副产品。

“我们的理想,就是袁家村能持续发展,农民持续挣钱。这一代人受益、发展,下一代人还能受益、发展。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严守质量‘红线’,做口碑、打品牌,时刻警惕不能‘昙花一现’。我们希望所有的小店最终都能孵化成农产品加工企业。”郭占武说,现在已经有豆腐、酸奶等7家作坊孵化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正在做QS认证。

先进典型固然可贵,而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则是更加可贵的财富。它会像涟漪一样,影响更多人。这当是学习典型的要义所在。

“当干部要先有德才有威”、“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支撑袁家村历次转型发展的,就是党员干部严以修身、一心为了群众的精神财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