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他有一副雪山铁骨(时代先锋)

—— 追记四川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毕世祥(上)

本报记者 刘裕国

2014年04月03日08: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毕世祥同志在寺庙调研。
  资料照片

  山高路险,挡不住他冲锋的脚步,任甘孜州政府副州长时,一年11次进入灾区现场;雪山草原,人们称他为“马背上的局长”,任旅游局长6年,走遍甘孜州上百景点;他说,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为弘扬藏文化奔走呼喊。他就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毕世祥。2013年12月16日早7点,毕世祥乘车从康定机关宿舍出发,前往新龙县开展基层群众工作,在翻越318国道线上4412米的高尔寺山时,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终年53岁……

               

  3月23日,怀着沉痛的心情,记者踏上川西北高原。天空,还飘着小雪。藏寨连绵成片的梨园捧出春日圣洁的花朵,这漫山遍野的千言万语,深情,凝重,像是家乡父老对自己优秀儿子毕世祥由衷的祈福,又像是对他心疼的问候。

  乡亲们说——

  祥娃子,你咋就那么傻?

  你是高原土生土长的娃,明知大雪封道,路面有冰,咋还起那么早去赶路?你要是多睡会儿,等太阳把路面上硬邦邦的冰晒软点,车轮就不会打滑,你就不会把我们扔下!

  乡亲们说——

  祥娃子,你咋就那么犟?

  你一年到头在高原奔忙,两次发生过车祸,两次与死神擦肩,俗话都说“事不过三”,你咋还硬要往死神跟前冲呢?

  毕世祥,你是为了啥……

  “干部打头阵,就要有牺牲得起的勇气”

  山高路险,挡不住他冲锋的脚步

  心中有大爱,脚下有力量。

  甘孜州的干部群众都说,从来没见他在艰险和困难面前打过退堂鼓。

  喝着牦牛河水长大的毕世祥,骨子里有一股子“牛”劲儿。

  在高原工作,行路是一大考验。“鹰嘴岩”“鬼招手”,这些地名是危险的代名词。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里,一次出行,一个平常的日子,其实都困难重重。

  在毕世祥的生命历程里,经历过两次危险。

  第一次是1989年初夏。毕世祥在康定师范专科学校任团委书记。他在成都开会,学校发生了突发事件,他星夜兼程往回赶。当时的甘孜州许多路段坡陡弯急,坑洼不平,途中发生了车祸。这次车祸给他留下病根,每当严寒袭来,或上到高海拔地段,他的头就会疼痛难忍。

  第二次是1994年11月。时任甘孜州外贸局副局长兼外贸公司副总经理的毕世祥,在成都处理完松茸交易又急着往回赶。明知天气预报说甘孜有暴雨,可他对同事说:“明天是康定松茸交易会,不能冷落了客商。”打早启程,一路颠簸疾驰,在距离康定城不到3公里处,汽车打滑侧翻到河坎下,毕世祥又一次受伤。

  在基层工作,经常会遇到一些急难险重的情况,虽然有困难有风险,还是要迎难而上。他说:“干部打头阵,就要有牺牲得起的勇气。”

  2010年春节前夕,险情再一次检验着毕世祥的胆识和意志。2月10日,雅江县木绒乡发生森林火灾,时任甘孜州政府副州长、州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的毕世祥刚在医院做了胆结石手术,伤口尚未痊愈。他不顾医务人员的劝阻,迅速赶到火灾现场,一面指挥扑火,一面与县领导会商完善救火方案。

  祸不单行。2月13日,雅江八角楼乡扎日村又起森林火灾,毕世祥连夜赶了过去。整个春节,他就奔跑在两个火场,满脸尘灰,嗓音沙哑。

  憋着这股拼劲儿,毕世祥把在2010年玉树“4·14”地震中受到重创的甘孜石渠县当做冲锋陷阵的又一战场。他第一时间奔向灾区,穿梭在灾情最严重的真达乡真达村、麻达村和紫夫村,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一年当中,他11次进入灾区现场。住帐篷,爬废墟,看伤员,稳民心,绘蓝图。当一幢幢漂亮的藏式民居在废墟上崛起,他牦牛一样壮实的身体,却瘦了一大圈。

  这是怎样的一股劲儿,毕世祥一憋就是32年!打头阵,挑重担,身先为范,他行遍全州18个县、325个乡镇,年均深入农牧区达5个月以上,行程8万公里。

  “干部有担当,就要有脚板下出思路的坚持”

  雪山草原,人们称他“马背上的局长”

  作为党的干部,大事难事看担当。

  毕世祥常说,一名牵头领导,靠啥担当?最要紧的,就是要挂帅出征摸实情。情况摸得透,摸得准,工作才会抓得紧,干得实,担当才不会落空。

  2006年6月的一天,高原上阳光白得耀眼,高山峡谷间,几队人马正在徒步穿行,土道上迤逦着一行行深深的脚印。这是时任州旅游局长毕世祥组织的旅游开发考察队伍,他们分别来自稻城、乡城、得荣、巴塘、理塘五县。

  旅游是甘孜州的一篇大文章。康巴大地广袤神奇,旅游资源丰富,有许多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在毕世祥看来,只有用双脚丈量,才能探明它们的价值,让这些养在深闺的景点展示在世人面前。

  几路考察队伍一路跋山涉水,走得疲惫不堪,有时还被阵雨浇湿了衣服,冷得打颤。当他们到达格聂神山脚下会合处,迎接他们的是皑皑雪峰、清幽溪流、悠悠彩云、如茵的草地、竞艳的野花……每一处景致都为他们绽开笑颜,毕世祥和考察队员们惊叹不已,忍不住欢呼雀跃。

  这是“走”出来的激动。毕世祥勾勒出甘孜州南部香格里拉生态旅游一体开发的蓝图。

  这是“走”出来的机遇。很快,毕世祥的这一设想被国家旅游局纳入“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文化旅游区”规划。这对甘孜南部旅游产业的发展乃至亚丁机场项目的落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开发甘孜州旅游是大事,却也是难事。

  毕世祥善抓大事,敢碰难事,靠的就是一双腿。他认为:“干部有担当,就要有铁脚板底下出思路的坚持。”

  甘孜州许多尚未开发的景点大多藏在深山峡谷之中,毕世祥凭着一股敢于担当的劲头,走遍了甘孜州每一处山水,得了个“马背上的局长”的雅号。

  冬迎雪花,夏顶骄阳,毕世祥带队骑马,常年穿行在雪山草地间。一次,他带队考察乡城县巴姆七湖景区,连续六个多小时的奔波,本已人困马乏,毕世祥却还要坚持登上5000米高的顶峰观测。

  同行的干部说:“毕局长,你歇着!我们上,你等着看照片就行了。”毕世祥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完,抬腿就往山上爬。

  上顶峰要攀岩爬壁,毕世祥又有高海拔头疼后遗症,但他依然顽强地攀登着。当登上山巅最佳观测点,望着呈阶梯状分布的七个蓝幽幽的高山湖泊,他不禁脱口赞叹道:七湖连阶,直通天界。他建议将巴姆七湖更名为香巴拉七湖。这个名字沿用至今,被世人熟悉。

  又一次,毕世祥连夜骑马,风急火燎地赶到乡城县一个景点。这里正在召开村组以上干部参加的旅游发展现场会。他明白,当地不少农牧民“身在宝山不识宝”,对发展旅游产业认知不够。他觉得,要让基层干部行动,先得让他们“心动”。

  到了现场,他擦了一把汗,往那一站,说开了。他从旅游发展的远景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娓娓道来,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会场鸦雀无声,大家听得全神贯注,不少群众自发赶来听他讲……

  一次次走景区、摸实情,甘孜旅游发展思路在毕世祥脑中越发清晰。

  不久,全州旅游规划体系形成。毕世祥提出:打造东部环贡嘎山旅游圈、南部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北部格萨尔文化旅游区。先后推出了海螺沟、稻城亚丁、木格措、美人谷、泸定桥、德格印经院等一大批生态文化景区。

  毕世祥任旅游局长6年,走遍甘孜州上百个景点,亲手写了几十个旅游发展规划方案和几十万字的相关论文,被称为甘孜州的“旅游规划师”。

  如今,旅游业已成为甘孜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和“新引擎”。

  3月的甘孜,草绿莺飞,花灿村寨,游客满藏乡。依托旅游业走上致富路的农牧民群众提起毕世祥,很多都忍不住落泪……他们说:“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是他的铁脚走出来的,多么希望他能来家中看一看,坐一坐,可惜他走了。”

  “干部干事情,就要有不落骂名的敬畏”

  功成不必在我,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有人说,毕世祥敢打头阵敢担当,什么都不怕。

  然而,怕与不怕,从来都是相对而论,他也有怕的事。

  他在旅游局长位置上,最怕有人只顾眼前,盲目开发。

  1999年,他得知稻城县准备修一条从日瓦乡到洛绒牛场的公路,他打开旅游发展规划图一看,急了:这条路穿过亚丁景区,将会对景点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必须刹住!他立即带领工作组急忙赶往稻城。他与县委主要领导交换意见,从长计议,达成共识,才保住了如今的香格里拉之魂——稻城亚丁。

  他任副州长时,分管农业,告诫手下干部:“功成不必在我,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和同事们一道深入细致调研,因地制宜制定出甘孜州北部生态、南部特色和东部效益农业的发展新构架,还实施了“院州”农业科技合作,策划了“四川省农业科技进藏区行动”等。他分管甘孜州农业4年,一年上一个台阶,创下了农业产值“四连增”。

  毕世祥常说,“干部干事情,就要有不落骂名的敬畏”。

  2011年11月,毕世祥在担任甘孜州副州长的同时又担任了州委常委、宣传部长。刚走马上任,就有一桩职责,让他感到沉甸甸的,害怕干不好。

  毕世祥生长在高原藏区,打小就受藏文化熏陶,深知藏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传承和弘扬优秀藏民族文化,是他多年的一个夙愿。

  为此,毕世祥又忙碌起来:

  一段时间,同事说他忙得像个“疯子”,他却笑笑,说:“藏文化只能弘扬不能丢失。我这个藏区宣传部长责任重啊,做梦都担心干不好,怕愧对工作岗位,挨后人的骂。”

  弘扬藏文化,毕世祥走了两步棋:

  走向世界——

  抢抓机遇。他向文化部争取到了“欢乐春节”的出国演出活动,并率州民族歌舞团一行29人,赴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演出,用传统的藏民族歌舞展示了当代藏族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受到两国政要的高度评价。

  抢抓项目。在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甘孜州的锅庄舞、藏戏、巴塘弦子、川西藏族山歌等荣获“特别奖”和“太阳神鸟”最佳表演奖;完成丹巴、甘孜、炉霍山歌220首、锅庄185首、甘孜踢踏24首共计4000多分钟的音频录制和对外发行;几年来,“康巴作家群”崛起,创作成就斐然,仅2013年,全州共创作文学、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曲艺小品共740余件。

  走向基层——

  毕世祥任州委宣传部长两年多来,强调最多的是“基层是宣传的第一阵地!”他说:“送米送油更要送文化。”

  每年,甘孜州民族歌舞团以80场以上、各县以50场以上的覆盖速度强力推进,截至2013年底,州县送文艺下乡场次已达1400多场,覆盖200多个乡镇。石渠县长沙贡马乡村民其美多吉激动地说:“没想到在家门口还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

  他还到一座座寺庙去考察和宣讲。与活佛、僧侣交朋友,把寺庙的藏文化保护与传承当大事,亲自为石渠县觉悟寺等大殿翻新争取到项目资金。

  他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张甘孜州地图,群众文艺演出覆盖过的乡镇,他都用红旗标示,越来越密集的红旗,“插”上越来越多的高山牧场和深谷村寨,标注着藏族人民日益红火的文化生活。

         

  干部的形象是干出来的(短评)

  务实肯干,干出实效,是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企盼,也是执政为民的底线。

  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毕世祥用生命向他深爱的土地和人民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他视责任重于生命,心中时刻牵挂着群众。他敢打头阵,哪里有危情就出现在哪里;他敢于担当,大事难事挂帅出征,靠一双铁脚长期奔波在基层一线,摸实情,干实事;他事事出于公心,不贪功近利,稳扎稳打,善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他不把自己当“官”,俯身为民,虚怀若谷,汲取群众的智慧来改进工作;他干事一抓到底,不做表面文章,不做“夹生饭”,不当“差不多”先生,作风“严细实”。

  毕世祥的一生,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一生,高标准、严要求的一生。他以亲身实践,深刻诠释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时代呼唤千千万万毕世祥式的好干部,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作为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都应当有毕世祥那样的情操,那样的实际行动,不断锤炼党性修养,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03日 06 版)

(责编:秦华、赵晶)
相关专题
· 毕世祥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