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常州武进公安机关:在实干中得民心,在创新中求突破

2014年04月02日09:0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起因

一是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使群众工作的对象日趋多元。当前,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社会群体、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都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人、财、物的大流动,社会人际关系日益陌生,给公安机关密切联系群众、借用民力带来了较大障碍。

二是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使群众工作的领域逐步延伸。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今天的群众利益,早已不局限于物质利益,而是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各项权益。而且随着当前政务公开程度的提高,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政策性、服务性信息有了更广泛的知情权。在群众权利意识的逐渐增强、权利诉求的不断增加、权利期待的普遍提高的全新背景下,公安机关群众工作已逐渐延伸到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

三是社会心理的深刻变迁使群众工作的环境日益复杂。在当前社会环境变化、新旧思潮碰撞等因素的影响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价值观趁虚而入,社会浮躁心态不断蔓延,诚信危机、人际关系冷漠等不良社会现象普遍存在。在这些社会心理的作用下,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对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表现出不理解、不支持、不参与,甚至产生“仇警”心理,严重动摇了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江苏常州武进公安机关以践行民生警务为抓手,深入实施群众工作创新工程,积极构建民意主导、警民共建的群众工作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武进公安特色的群众工作新路子。

(一)警民协作,在社会管理中整合群众资源。一是矛盾联调。不断完善警民联调机制,最大限度地整合社区、司法、群众等社会力量开展矛盾化解工作,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2012年以来,共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5万余起,调结率达98.5%。同时,大力推进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建设,完善“三位一体”数字化调解、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等多元化调解模式,有效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二是平安共建。深入实施群防群治工程,先后在全区组建村级联防、综合执法队等专业性巡防队伍100余支1500余人,建立治安志愿者队伍300余支5000余人。同时,在全区全面推行 “党政推动、社区行动、公安主动、部门联动、群众齐动”的平安社区建设“五动模式”,使政府部门更好地落实平安建设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三是行业自治。在娱乐场所、典当、危险物品、机动车驾驶员等行业普遍建立管理协会,通过发挥自治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行业场所的自我约束、自我维护及互相监督,促进了行业组织的健康、有序经营。目前,该区以建立各类行业自治组织15个。

(二)虚实结合,在联系服务中争取群众满意。一是加强走访联系,用脚板走出满意。在深入开展“大走访”、“三访三评”等爱民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部署开展了“千警进社区”活动,组织全局510名中层以上干部和机关民警挂钩社区,会同社区民警开展入户走访、结对帮扶、组织发动等群众工作,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争取群众满意。活动开展以来,已经走访群众7.1万余户,企业7335家次,扶贫帮困138户。二是优化行政服务,在窗口创出满意。创新创优公安窗口服务,不断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跟踪督办制等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异地办证、网上办证、送证上门等活动,为群众提供优质的行政服务。2012年以来,该区公安窗口全部实行“5+1”、“8+2”服务模式,行政审批项目平均缩短7.5个工作日,当场承办率达99.9%,得到群众一致好评。三是拓展网络平台,靠键盘敲出满意。

(三)内外兼修,在自身建设中赢得群众认可。一是抓执法树形象。加强执法服务软环境建设,完成了对全局27个执法办案场所的升级改造,为规范执法和便民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完善领导坐堂带班、法安全防范、执法同步录音录像等执法工作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执法问题的发生。主动落实短信评警、案件回访、执法告知等执法为民措施,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二是抓能力树形象。注重民警群众工作能培养和锻炼,采取集中讲座、随岗培训、巡回培训、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全警群众工作能力。同时,抽调业务部门领导和骨干成立群众工作服务队,根据基层需求送教上门,确保培训效果。今年以来,已组织各类培训活动25场次,参训民警达1500余人次。三是抓宣传树形象。四是抓考评树形象。委托民意调查中心,每季度开展一次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工作,掌握群众对社会治安、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的真实评价,为改进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成绩作为对基层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按50%的权重纳入派出所年度绩效考核,促使基层将更多警力投入到群众工作中。

三、几点启示

加强和创新新时期公安群众工作,必须积极适应群众工作对象、领域、环境、范畴的新变化,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使公安工作群众路线永葆强大的生命活力。

(一)广察民情民意,建立阳光公开型群众工作模式。民情、民意是警务工作的晴雨表、指挥棒,公安机关必须切实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沟通,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评议,通过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走访联系常态化。近年来公安机关“大走访”活动实践证明,走访联系群众是拉近警民距离、密切警民联系、推动群众工作的最根本、最有效途径。实现走访联系群众的常态化,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要充分利用“三访三评”、“千警进社区”等载体,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使各项决策部署合民情、顺民意、得民心。对于基层民警而言,要把实地走访和网上联系作为最基本工作方法,把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群众满意率作为基本工作要求,在工作中不断拉近警民距离。

二是群众评价常态化。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是评价公安机关群众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公安机关要加大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在绩效考评中的权重,真正把话语权、评判权交给群众,把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和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建立定期向群众报告工作、接受评议制度真正使民意进入警务决策,转化为警务行动。要建立民意研判和响应机制,切实做好对群众意见、群众评价的研判剖析、督办整改、信息反馈等工作,并对群众意见集中、群众评价靠后的单位和个人严格实行刚性问责,确保各项影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三是社会监督常态化。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监督评价,始终是公安工作发展前进的动力。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强化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以积极的姿态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的监督和建议。要建立常态化特邀监督员制度,并充分利用网络等资源,逐步扩大群众监督的范围,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对公安工作的监督中来。要以执法办案、行政审批为重点,以信息化为依托,进一步拓宽警务公开的领域和范围,使一切警务活动完全在阳光下运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权、监督权。

(二)力解民需民盼,建立民意导向型群众工作模式。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核心,就是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忠实履行好保平安、保稳定、保民生的重大责任,把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一要全力满足群众对平安和谐的新期待。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要。公安机关要在严打黑恶犯罪、严重暴力犯罪的同时,严厉打击“两抢一盗”、涉众型经济犯罪、电信诈骗等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侵财型犯罪,并建立“破案必追赃”工作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要建立完善信访工作机制,通过开门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等形式,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要围绕群众关注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问题,切实加大公共安全设施的建设投入,大力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要全力满足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新形势下,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尤为重视和迫切。公安机关要切实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强对民警的法治理念教育,坚持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追求,使法治理念成为民警的自觉意识,严格做到依法履职。要紧紧抓住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性化的执法制度,统一执法语言、统一执法动作、规范执法行为,确保民警“理性、平和、规范、文明”执法。要严查严处各种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坚决杜绝发生伤害群众感情、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

三要全力满足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新期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户籍、出入境、道路交通、消防等行政管理工作,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制,最大限度地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程序,精减审批项目,缩短审批时间,减免服务费用,提升公安行政服务水平。要深化“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对公安机关可公开的行政许可事项和办事服务事项实行全网络流转,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网上预约、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缴费等业务。

四要全力满足群众对公安形象的新期待。公安机关自身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群众工作的效果。对此,公安机关要强化民警的宗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解决部分民警执法为民意识淡薄、党性不强等问题,使民警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服务、去管理。要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从“治浮、治庸、治腐、治散”上动真格、下真功,切实纠正各项作风形象问题。

(三)集聚民智民力,建立互动协作型群众工作模式。“群策之为则无不成,群力之举则无不胜。”在公安工作中,人民群众就是载水之舟、扶翼之风。只有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认同、发动群众参与、获取舆论支持,群众工作才能有血有肉、生机勃发。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级机关工委供稿)

(责编:秦华、权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