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春雨,大巴山的土地温润起来。“有了这场雨,我们村的核桃产业园收成差不了!”3月30日一大早,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一个拄着双拐的中年人欣喜地说——他就是被评为巴中市“模范村党支部书记”、荣获“感动巴中年度人物”称号的枇杷村党支部书记杨彬。
10年来,杨彬拄着拐杖,丈量枇杷村的每一道沟沟坎坎,带领乡亲们修公路、兴产业、建新居。到2013年底,这个偏僻山村的人均纯收入从不足千元增加到近4000元。
枇杷村离巴城55公里,共287户。由于山高土贫,水源缺乏,乡亲们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1990年,杨彬退伍后毅然放弃经商和外出务工的机会,回到村里。1994年底,杨彬当选为村委会主任,1998年初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那几年,杨彬和乡亲们一起,修路、修村小学,努力改变枇杷村落后面貌。
眼看村子的面貌一天天好起来,不幸却降临。2003年10月11日,杨彬到水宁寺镇开会,傍晚回家时,他乘坐的摩托车迎面与一辆小车相撞,他失去了几乎整条左腿。
躺在病床上的杨彬一度感到绝望、无助,络绎不绝前来看望的乡亲们给了他面对磨难的勇气。当时年已七旬的焦连秀拿来一个筐,筐内装着老人积攒的13个鸡蛋。乡亲们送来的不只是慰问,更是信任与期盼。他说,要记住这份恩情,用行动去报答。
2004年,杨彬再次被村民高票选为村支书。修公路、兴水利、建学校、兴产业、建聚居点……这一干,又是10年。
杨彬原本拄着单拐,车祸两年后,由于右腿长期负重,导致股骨头坏死,不得不拄上双拐。杨彬带领其他村干部,通过群众一事一议筹集资金、争取上级支持、向各界人士募捐、甚至自己出钱垫付等方式,实现17.7公里村社公路全部连通,村道全部硬化,并通到全村80%的院户。
培植重点产业、引导村民增收致富。杨彬和其他村干部主动帮群众找项目,探索核桃、银杏、皂角等产业发展。如今,枇杷村的250亩核桃产业园即将投产,600亩银杏产业园即将形成。
杨彬以身作则,用严格的制度和铁的纪律带好班子队伍。截至目前,枇杷村调解民事纠纷100余起,不论是邻里还是村民家庭发生纠纷,村干部都第一时间赶到,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12年里无一例越级上访和安全事故发生。
目前,枇杷村统一规划的聚居点已有20多户村民聚居,年底可建成80户。村小学成为当地硬件设施最好的学校,27名留守儿童在村小学吃上了可口的热饭、热菜。
如今的枇杷村,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团结和睦,产业发展欣欣向荣。而拄着双拐坚守岗位的杨彬,书写出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爱之歌。(记者 庞峰伟)
短评
群众需要知心人
李建英
一个偏僻的山村,十年来人均纯收入从不足千元增加到近4000元;还是这个山村,十来年无一例越级上访和安全事故——这样的实绩足以让人称道。更让人敬佩的是,让这个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团结和睦、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的,是一位独腿村支书——杨彬和一班人带领群众一起做到的。
这个山村能发生这样显著的变化,关键看干部。为什么杨彬能有这样的作为?我们从这篇报道中看到,做好基层工作要有一种朴素的感情,那就是“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要一股作风劲头,那就是“使大力气干、下真功夫干”;更要有一个崇高的责任,那就是为官一任不能辜负乡亲们的信任与期盼。正是干部有了这些感情、劲头和责任,群众就会把干部当知心人,因而这个山村凝聚成强大的合力,推动了各方面的发展。
相关专题 |
· 地方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