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宝鸡市将“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分类定级中确定的群众满意度低、问题最突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的95个村级党组织作为工作重点,上下联动,集中攻关,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群众对整顿工作满意率超过了90%,绝大多数后进村摘掉了后进帽子。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调整村级班子33个,更换村级党组织书记23名,下派第一书记58名,选派党建指导员105名;召开各类座谈会583场次,与村干部谈心谈话1629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07个;协调实施帮扶项目211个,落实帮扶资金9905.6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861件;修订完善村级组织工作制度711项。通过集中整顿,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和加强,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宝鸡市委认为,后进村大多班子软弱涣散、矛盾纠纷错综复杂、上访问题突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群众意见大,虽然数量少,但直接影响着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影响着党和政府在基层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成绩不讲不会少,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最后积重难返。俗话讲,麻绳最易从细处断。为此,市委把集中整顿后进村党组织作为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建工作、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牛鼻子”来抓,在工作对象上由抓“一般的多数”到抓“关键的少数”,在工作方式上由一般抓、抓一般到重点抓、抓重点,实现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思路的创新和转变,找到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建工作的有效方法,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摸清实情,找准症结
宝鸡市在整顿后进村党组织工作中,明确标准,摸清对象,查找根源,找准“病灶”,确保整顿工作有的放矢。市委明确要求,凡具有下列问题之一的村必须纳入整顿范围:一是班子软弱涣散、“两委会”关系不协调,村主要干部不团结,工作推动不力,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矛盾纠纷问题较多,群众上访、信访频繁;三是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群众意见较大;四是宗族宗教势力干预村务,村风民风不正,歪风邪气滋长;五是村干部违法乱纪,群众威信低,群众反响较大。根据市委要求,各县区、各镇街党委及时组织力量,采取召开座谈会、开展满意度测评、听取政法民政信访部门意见等方式,逐村摸底,最终将问题最突出、群众满意度最低的95个村列为后进党组织。在此基础上,采取基层党组织自查、群众查、上级党组织帮助查等方式,对后进村党组织集体“把脉会诊”、综合评估。经过认真查摆,全市95个后进村党组织中最突出的问题有五类:35个领导班子软弱涣散,占37%;13个矛盾纠纷问题较多,占14%;30个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缓慢,占31%;6个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占6%;11个制度不健全、管理不民主,占12%。
(三)因村施策,分类指导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病因找准后,宝鸡市市县镇三级坚持对症下药,“量身定做”整改措施,“一村一策”制定整顿方案,有针对性选派整顿工作指导组,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切实增强了整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对领导班子软弱涣散的村,选派组织、人事、民政等部门领导同志担任指导组组长,着重抓好组织调整,在选优配强上下功夫;对经济发展缓慢滞后、集体经济薄弱的村,选派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领导同志担任指导组组长,着重抓好“造血”投入,在发展增收上施气力;对财务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的村,选派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领导同志担任指导组组长,着重抓好管理监督,在制度建设上定规范;对矛盾纠纷问题比较突出的村,选派政法、司法、信访等部门领导同志担任指导组组长,着重抓好综合治理,在社会管理上树规矩。整顿方案形成后,各村及时公开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上下联动,狠抓落实
一是领导带头抓落实。市委把集中整顿后进村视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头戏”,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整顿工作,市委分管领导亲自动员部署。市委组织部将整顿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主要领导同志先后多次深入镇、村检查指导。各县区委及时召开常委会研究整顿方案、审定整顿对象,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同时明确每个后进村由1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包抓。各镇党委主要领导更是将整顿工作作为份内职责,帮助后进村查找“病因”、制定方案、明晰思路、解决问题。根据工作需要和部门职能,各县区向每个后进村选派了整顿工作指导组,由县级部门负责同志担任组长,抽调3-5名精兵强将,驻村开展整顿工作。二是强化督查抓落实。市委组织部抽调力量组成3个督查组,由县级干部担任组长,不打招呼、不听汇报,明察暗访,督促落实,并对工作不力、进展不明显的及时通报。各县区普遍建立后进村整顿工作台账,对整改事项推行销号动态管理。为使整顿工作落到实处,市委把整顿工作纳入2013年县区党建工作考核,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三是严格考核抓落实。整顿工作结束后,各县区专门组织力量,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满意度测评等办法,严格考核验收,切实做到“三个决不撤离”,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的工作组绝不撤离,整顿方案未落实到位的工作组绝不撤离,群众满意度低于90%的工作组绝不撤离,确保整顿工作不走过场。高新区建立整顿工作专项资金6万元,对验收合格的后进村党组织给予一定经费支持,推动工作落实。
(五)聚焦问题,重点突破
一是选干部、配班子,着力解决班子软弱涣散的问题。各整顿工作组紧紧抓住领导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突出选、育、派,通过选派“第一书记”、从镇街机关干部选派、组织“两推一选”等方式,调整充实村级班子,着力解决班子不健全、村两委不协调、凝聚力不强等问题。千阳县南寨镇闫家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关系不协调,包抓的县教体局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反复讨论研究,通过“两推一选”方式重新调整了村党组织书记,迅速扭转了服务能力不强、工作推进不力的局面。金台区对矛盾纠纷突出的陈仓镇进新村、李家崖村2名党组织书记进行了调整,选派2名镇机关干部兼任村党组织书记,确保村上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抓调处、促和谐,着力解决信访矛盾突出的问题。各整顿工作组在建强班子的同时,下大气力,深挖根源,妥善调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维护了农村发展稳定的大局。岐山县蔡家坡镇龚刘村针对群众对班子意见较大、上访频繁的实际,及时调整更换村党委书记,并制定出台八项惠民服务举措,向群众发放补助资金213万元,使村上大多数矛盾纠纷得到化解,群众对新“两委”班子的满意度明显提高。陇县采取“初诊”定诊、“复诊”核查、“对症”下药的办法,查清了“乱”村的症结问题,实行“一村一法官”进行化解。三是明思路、办实事,着力解决经济发展滞后缓慢的问题。各整顿工作组坚持一手抓整顿、一手抓发展,一方面帮助村上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晰发展思路;另一方面把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切入点,争资金、跑项目,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好评。渭滨区神农镇冯家塬村整顿工作组积极协调市、区部门,为村上争取资金140多万元,帮助村上解决了群众吃水问题,硬化了村庄道路和排水渠,使村上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变。凤翔县南指挥镇西指挥村工作组帮助村上争取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协调资金150万元,建成水厂水塔1座,完成了8个组自来水入户工程,硬化村组道路1200米,安装路灯70盏。四是建制度、严管理,着力解决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各整顿工作组在下工夫强班子、优服务、促发展的同时,坚持既治标又治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帮助村上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村级组织行为,促使后进村各项工作走上正轨。凤县黄牛铺镇东河桥村整顿工作组帮助村上修订完善村规民约23条,建立民主监督、信访回访制度,有效解决了群众信访上访频繁的问题。麟游县九成宫镇岭西村、崔木镇花园村针对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组建清财小组,对财务进行清理公开,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还群众一个明白。
二、主要成效
一是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村级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在整顿工作中,各级党组织调整充实村级班子,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使村级领导班子进一步加强,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焕然一新,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新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二是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和谐,一大批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各级党组织对近年来久未解决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认真梳理分析,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下大气力逐一调处解决,有效化解了干部与干部、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关系理顺了,隔阂消除了,形成了互帮互助、团结和睦、安居乐业的新风尚。
三是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科学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各级党组织结合村情实际,坚持“一村一品”,重新修订完善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四是进一步服务了农村基层群众,农村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各级党组织着眼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跑项目、争资金,下大力气美化农村环境卫生,改善农村基层基础设施,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了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五是进一步规范了村级组织管理,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目标,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认真清理整顿村级财务,进一步规范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切实加强村级组织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村级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工作启示
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集中整顿后进村党组织,必须坚持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配强班子、建好队伍,选好“领头羊”。“支部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后进村问题固然众多,但核心是班子问题,尤其是村党组书记的能力问题。整顿后进村党组织,首要任务是整顿村级班子。我们坚持班子不齐的配齐班子、村党组织书记能力不行的及时调整更换、班子不团结的加强谈心教育,配齐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使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因班子加强而得到彻底解决,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实践证明,班子是关键,人是第一生产力,只要把班子选好配强了,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好,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必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拧成“一股绳”。 后进村大多集体经济薄弱,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依靠自身力量一时很难解决,必须借智借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帮扶。我们充分发挥组织优势,针对后进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派市、县机关部门实行结对帮扶整顿,落实帮扶责任,积极在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向后进村倾斜,有力推动了后进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践证明,发展是第一要务,帮助后进村解决发展难题,只要注重调动发挥好上级有关部门单位的职能作用,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整顿工作就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必须解决问题、服务群众,与群众“一条心”。 群众是基层的主体,更是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对象和力量源泉。后进村长期以来因诸多因素积累了许多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对此群众意见较大。我们认真践行“三问三解”联系群众工作法,坚持向群众问需、问政、问计,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意见最大的地方做起,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使一大批矛盾纠纷得以妥善化解、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切为了群众,充分依靠群众,自觉服务群众,整顿工作一定会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四)必须建章立制、扩大民主,打好“组合拳”。制度带有根本性和长远性。后进村大多制度不完善,工作不规范,管理不民主,随意性大,群众对此反响强烈。我们坚持教育、整顿与制度并重的原则,在配强班子、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注重从源头抓起,及时帮助建立健全村“两委会”工作职责和各项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理事,该公开的公开,该集体研究的集体研究,较好地解决了一个人说了算、处事不公正、随意性大等突出问题。实践证明,健全的工作制度是基层党组织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基层党组织只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基层党建工作才会更加科学、规范,让群众信服。
开展后进村集中整顿是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项长期任务。今年,我们将按照倒排10%的比例要求,确定170个后进村党组织进行重点整顿,要求各县区以后每年重点整顿一批后进村党组织,集中解决一批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建立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工作长效机制,着力提升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相关专题 |
· 全国党建案例库 · 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典型案例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