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老百姓的贴心人

——记青海省高速交警一大队教导员马成彬

2014年02月20日15: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无论在基层工作,还是在一线处理事故,他始终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践行着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并在2010年9月荣获西宁市“我最喜爱的十佳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他像一缕阳光,把温暖洒向了基层百姓的心间。他就是青海省高速交警一大队教导员马成彬。

为民解忧 真诚为民

从警以来,马成彬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仅在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默默奉献,还坚持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他一心为民,心系群众,努力做好一名党的忠诚卫士和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爱人民的庄严承诺。

2008年12月13日,湟源县日月乡小茶石浪村发生了一起8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的特大交通事故。接到报警电话,马成彬迅速赶到现场抢救人员,冒着零下20℃的严寒,连续工作到第二天凌晨。第二天,马成彬带领民警一家一户走访遇难者家庭,看到遇难者家庭都很贫困,马成彬当即掏出身上的钱,并向周围同事借助,共筹到四千多元,帮助遇难者亲属办理丧事。即便这样,仍是杯水车薪,丧事办完了,还要将遇难者遗体拉去火化,这对于家徒四壁的遇难者亲属来说,又是一道难题。马成彬顾不上连日工作的疲惫,东奔西跑,最终联系到县医院的救护车,免费将遇难者送到殡仪馆。就在车子准备出发的时候,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没有人愿意坐上救护车去送葬,因为车上拉了五具遗体,村民们心存顾虑。面对这种情形,马成彬毫不犹豫地跳上了送葬的车,村民们大为感动,更多的是惊讶和惭愧:怎么能让非亲非故的马警官为死者送葬?对于马成彬来说,老百姓就是亲人,群众的疾苦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铁骨铮铮的汉子,至今提起这件事,仍然痛心疾首:“太惨了,他们的生活太苦了!”

服务百姓 无怨无悔

一起重大交通事故,让小茶石浪村的百姓记住了这位高个子的警官,也让马成彬和这个村结下了不解之缘。车祸中生还的罗海林母子,一直是马成彬的牵挂。由于车祸,罗海林身体落下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其母亲也无法从事体力劳动,这对于原本贫困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马成彬得知这一情况,在工作之余多方联系,找民政局、找残联、找村委会……有时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为母子二人找到了一份看守大门的工作,有了落脚之处和经济收入,并为他们办理了低保。每逢节假日,马成彬总要抽出时间去看望罗海林母子,送米、面、油等一些生活用品。罗海林的母亲总是拉着马成彬的手,一遍一遍地说着感谢,眼中是止不住的泪水,道不完的感激。

小茶石浪村的每一位村民都不会忘记,是马警官为他们解决了行路难的问题。2009年,在全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马成彬又想到了地处脑山、交通不便的日月乡小茶石浪村,全村140户村民仅靠一条山路出入,当地有一句顺口溜:“行路难,路难行,有路要走三道湾”。特别是在冬天,这条路有两公里的路面被冰雪封冻,人、畜、车都难走,老百姓出行很不方便。该村唯一的一座桥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而今已成了危桥。马成彬与村委一班人协商沟通,将解决群众出行作为学习实践活动中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主动承担起了争取项目、落实资金的“硬头活”,四处奔波,到省、市、县有关部门跑项目、要资金,争取到省民委10万元的道路建设资金,完成了109国道至村的道路维修改造、1000多米的泉水引流管道建设工作,解决了冬季“冰水漫路”的老大难问题,并对村里的危桥也加固修缮,消除了安全隐患。

爱洒故土 情系家园

马成彬出生在湟源县寺寨乡西扎湾村,这里地处脑山,交通不便,大多数群众生活贫困。走出大山的马成彬,多年来一直关心着村庄的发展,经常利用节假日、周末,来村里走访慰问,想方设法为村里争取项目、资金,为群众办实事。

2009年5月,马成彬个人垫付1万多元,发动群众集资2万多元,在西扎湾村修建了一个600多平方米的健身广场。为了跑资金,他磨破了嘴皮;为了省钱,他亲自带领民警安装健身器材;为了让乡亲们早点用上健身广场,他放弃了休息时间,一有空就来查看施工进展。广场建成了,西扎湾村的乡亲们终于有了一方娱乐之地。

西扎湾村有一位“五保户”叫李尔林,今年80岁,两个儿子患先天性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仅靠政府的救济维持生活。马成彬多年帮扶这户人家,雪中送炭,先后资助现金1400多元、面粉7袋、大米1袋、化肥1袋,解决了他家的燃眉之急。

对于智障残疾人李录林来说,他可能无法理解一个警察的职责,但他知道这个高个子的警官,经常出现在他的生活里。十六年如一日,马成彬一直照顾着这个家庭。不仅送米、面,过年时还送去新衣服、鞋子。这些年,他自己都不知道花了多少钱在这个家庭。但李录林的嫂子知道:“我们家老人在世的时候,马警官就帮助我们,给老人送医药费,家里的生活用品,吃的穿的,要不是马警官,我们真不知道怎么过。”

在西扎湾村,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马成彬可能已经忘了,但百姓们心里却记得清楚:西扎湾村出了这样一位好警官,好儿子。村民们时常想表达对马成彬的感激,但不知如何表达,只能亲手为他缝制一双鞋垫,只能在他来到自己家时端上一碗热饭,只能在他离开时紧紧握住他的手……

恪尽职守 倾情服务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马成彬用实际行动,在基层百姓中树立起了人民警察爱人民的良好形象,拉近了同百姓的距离,也为今后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2008年,一辆陕西的车子在途经湟源县日月乡莫多吉村时,不慎将村里的一头牛撞死,村民们得知情况,立即赶来将车子拦住,索要赔偿。车主认为村民们要价太高,没有采纳,双方僵持不下,找来民警处理。民警到达现场后,对村民进行劝说,但村民们不答应。聚集的村民越来越多,现场气氛十分紧张,稍有不慎,会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民警连忙联系当时在湟源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马成彬,马成彬赶到现场后对村民们说:“大家不要着急,我们坐下来慢慢商量,一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结果。”人群中一阵阵躁动,这时村委书记站出来,指着马成彬对大家说,“这位就是帮助了小茶石浪村的马警官,既然马警官来了,他说怎么解决,我们就怎么解决,我们大家听他的”。村民们渐渐平息了愤怒的情绪,最终心平气和地解决了这件事。

2008年9月,在国道315线,和平乡曹家沟村董某和申中乡立达村李某驾驶的摩托车相撞,双方驾车人当场死亡。死者李某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他的哥哥长年瘫痪在床,母亲因病半身不遂,家里很困难,李某父亲面对儿子的死讯,情绪十分激动。马成彬得知此事后,主动化解矛盾,认真做好双方家属安抚工作,他先为李某父亲送去了500元现金、4袋面粉和其它生活用品,又为董某家属送去了200元现金、2袋面粉,对双方家属给予精神上的安慰、生活上的帮助,圆满解决了此次交通事故。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权娟)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