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我希望写一首能表达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的歌曲。因为我希望有那么一首歌能够进驻到人们的心灵”

王丽达:为生命而歌

2014年02月20日14:5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是你春天的一枝花蕾,我是你长河里一滴水,我的梦想从你怀里放飞,生来就为把你追随,我的生命因为你无比尊贵……我的生命都属于你啊……把一切交给你, 我无怨无悔……”一首宛转悠扬的《祖国之恋》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浓烈而深沉的爱,生命在和煦的阳光下绽放出华彩。

她的歌声荡气回肠,优美的旋律在生命的长河里荡漾。五线谱在血液中穿行,音符在身体里跳动……

她在追求音乐梦想的道路上,从未松懈前进的脚步;在坚持歌唱的途中,历经坎坷,顽强拼搏;她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摘下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奖的桂冠。

她,就是著名歌手、总政歌舞团演员、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王丽达——一个有着率真性格,爽朗笑声,地地道道的湖南“妹子”。

结缘音乐

王丽达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镇上,从小就喜欢唱歌、表演,而且绘声绘色。小学时,她就表演出异于常人的天赋,被老师推荐到株洲市的专业学校去学习唱歌。那时候家里虽然并不富裕,但全家人都很支持她,父母申请调动工作,哥哥转学,一家人为了王丽达的音乐梦想,迁居到了市郊,租借在一间民房里生活。

到了新学校,王丽达很争气,每天早上上课之前坚持跑去菜地练声,练完声再去上课。有一次,王丽达听说市少儿艺术团招生,爱好唱歌的王丽达当然不会错过这次一展歌喉的绝好机会。她向父母要了3块钱,谎称自己买东西,却跑去报名参加了考试。王丽达唱了一首《南泥湾》,唱完,监考老师问她:“你父母来了没有?”她摇了摇头。“你唱得好,条件也好,回去跟你父母说,要重点培养。”

虽然很开心,但是清楚家里实际情况的王丽达和妈妈商量:“我不要买单车了,我可以走路上学,把买车的钱省下来,凑半年的学费,请李(李执中)老师教我唱歌。”因为刚搬家不久,花销很大,母亲哪能一次拿出半年的学费。看着女儿期盼的眼神,一向不愿求人的母亲,战战兢兢找到李老师,吞吞吐吐表示希望分期交学费。孰料到,李老师没有任何犹豫,当即答应。

王丽达没有辜负家人对她的培养,在1993年,她考取了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花鼓科表演专业。谈到这四年的学习,王丽达一直认为:这期间对唱、念、做、打四项花鼓戏的基本功的苦练,为之后自己在歌唱道路上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临近毕业时,解放军艺术学院到湖南招生,王丽达又尝试着报考了声乐和音乐戏剧表演专业。初试时,她赢得了众多考官的青睐。当考官们返京时,一再嘱咐:“王丽达你一定要到北京来!”之后,王丽达思绪万千,下定决心,对母亲说:“我要考北京。”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1997年3月,王丽达毅然决然来到北京参加了军艺的复试。二试三试都顺利通过,名次排前,体检也合格。可只有王丽达自己最清楚,她那时最大的梦想是报考中国音乐学院,拜金铁霖老师为师。本来没有抱多大希望的她却在中国音乐学院的专业考试中,一路过关斩将,冲到了最后。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的8月,王丽达不但被中国音乐学院录取了,学习民族声乐,而且还幸运地被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中国最有声望的教育家金铁霖教授收为弟子。得知这一消息,王丽达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金老师是音乐大家,又是那么德高望重的名师,培养了像彭丽媛、阎维文、宋祖英、张也等一大批全国著名歌唱家和歌手,现在自己也是他的弟子了!”之后,王丽达便拜在金老师的门下,潜心学习音乐知识。

“十年一剑”

大学期间,王丽达悉心听取金老师的教导,心无旁骛地学习音乐知识,一心一意练好唱歌技能。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就是过着琴房、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外面的人没有人认识她。

2000年,王丽达第一次参加了青歌赛,金老师也很支持。但是,这一次的参赛经历却让她刻骨铭心。参赛那天,天气炎热无比,一直为参赛忙碌准备着的王丽达身体开始吃不消,嗓子出了状况。比赛时,她又由于过度紧张,发挥失常,结果没能进入个人决赛,而被“淘汰出局”。这样的打击对首次参赛的王丽达来说,一时难以接受。赛后的3天,她没有踏出宿舍门一步,眼泪不停地流,一个想法不停地在脑中打转:金老师,我对不起你。而金铁霖得知王丽达的情况后,打电话给她,不但没有批评她,还一个劲儿地鼓励她:“老师不怪你,你还年轻;我给你100次失败的机会,你还有99次。”这让王丽达感到无比的宽慰,也给了她勇气,迅速从失败的痛苦中走了出来,投入到更加努力的学习、训练中去。

2002年6月,已经毕业的王丽达来到第十届“青歌赛”的现场一展歌喉。这次她不但准备充分,更幸运地是,她的参赛作品是由著名作曲家王佑贵老师和作词家张太旗老师量身为她定做的一首《沂蒙山,我的娘亲亲》。这首歌曲难度大,对她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作品本身很有感染力,当她唱到“娘啊、娘啊……”心泉一阵涌动,眼泪“唰”地一下就流了下来。歌曲丰富的情感,加上王丽达的动情演唱,得到了观众的阵阵喝彩。因为王丽达的功课做得深入,很多听众都误以为她是山东人。最终,王丽达以99.15分的优异成绩夺得专业组民族唱法银奖。虽然不是金奖,但它给予了王丽达多年辛勤的付出一个很大的肯定。她在音乐的道路上看到了希望,从此更是加倍努力。

时光流转到了2004年,7月22日晚,中央电视台演播厅,灯火辉煌,歌手云集。又是一届“青歌赛”的职业组民族唱法个人总决赛在这里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时隔4年的王丽达,更显老练成熟,满怀信心的她气势不凡,声音高亢,动作优美,表情丰富,以一曲《亲吻祖国》征服了在场的12位评委,夺得了本次大赛职业组民族唱法银奖,但一直心气很高,对音乐事业精益求精的王丽达并不满足所取得的成绩,她还想要向更高的水准冲刺。

王丽达说:“我知道,两次都是拿银奖,我自己有很大问题。我就开始反思,于是2005年,我就开始出了‘新招’,我出了一张发烧碟《500里》。”受莎拉·布莱曼的影响,王丽达颠覆了以往的民族唱法。“那时好多人都说我不走正道。但是,我认定我依然走我的民歌道路,只是想通过不同的方式使我的风格多元化。原因很简单,因为年轻,没有什么不敢尝试的。”王丽达说。之后,她又举办了一场演唱会,所唱曲目一半是她的《500里》,一半是她青歌赛的获奖歌曲。反响特别好。这次演唱会的成功举办也受到了她的恩师金铁霖的认可。

因为流行唱法的歌曲处理和民歌是很不一样的,王丽达如此大胆地挑战了流行和民族的结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使她在今后的音乐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广。终于,王丽达没有让自己的辛勤付诸东流,她再次走向人生的另一高峰:她在2010年第十四届“青歌赛”中一举斩获民族唱法专业组金奖。

这次的参赛曲目是《黄河渔娘》,赛前,王丽达得到了彭丽媛团长的“真传”,“我们每一轮的曲目,演员参赛的衣服都是她开九次会议才选定的。《黄河渔娘》是她的歌,她认真地一词一句的抠。“渔娘”的人物形象,全是彭团长亲笔画出来的,她亲自指导我们戴什么头饰,盘什么样的头发等等。等我真的在唱的时候,我已经信心满满了。”王丽达说。当评委老师宣布王丽达获得金奖时,这次她却显得很淡然;一起参赛的小姑娘在一旁也为她高兴地落下了泪,说:“王姐终于拿到金奖了,真的不容易,已经十年了。”是的,王丽达从上大学时第一次参加“青歌赛”到夺取金奖的桂冠已经整整十年了,正所谓“十年铸一剑”。

部队历练

如果说“青歌赛”的历练让王丽达在音乐上走向成熟,那么随总政歌舞团一起下部队演出让她的经历更加丰富。“那段和战士们在一起的生活真实、感情深厚。”王丽达说。

音乐学院毕业后,因为专业过硬,王丽达被总政歌舞团相中。那之后,她便开始了一个女兵的军旅生活。回忆起刚进团军训的经历,王丽达仍历历在目。

一次,部队驻扎在山西的一个小山沟里,气压非常低,加上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眼看王丽达身体一天天虚弱,只好靠输氧吃药维持。无论多么不舒服,她每天早晨坚持和其他战士一样,五点起床,用4分钟的时间叠好被子,然后是跑步训练,除了完成每天艰苦的训练外,王丽达每天还要为官兵演出,每次她都会全心投入,努力演唱好每一首歌,让官兵在训练之余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毕业典礼上,王丽达第一次穿上了军装,为战士们深情演唱了一首《报答》。唱得全场官兵都连连拍手叫好,真诚、质朴的感情融入每个战士的心中。

在总政歌舞团的这几年,王丽达多次跟随团里同事下部队慰问演出。这期间,她一次次经历着恶劣环境对她的严峻考验,又一次次感受着战士们的淳朴、深厚的感情。

一次,团里组织《重走光荣路》下海港。王丽达被派到了在烟台附近的一个海岛,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经历那么长的坐船时间,她晕船得厉害,连吃药都没起作用,但王丽达就是靠着坚强的信念,吃了吐,吐了再坚持进食,不断地坚持,硬撑了下来。“我知道这是我的职责。”王丽达说。

到了海岛,上面只驻扎着7名官兵,他们的职责是坚守炮药弹库。岛上只有一个简陋营房,自然条件恶劣,生存条件艰苦。这样的场面深深触动了王丽达的心。“他们很苦,你无法想象,好多都是同龄人,他们那种不求回报,艰辛的付出很让人感动。”为了这份感动,无论多么难受,王丽达都会咬牙坚持演唱。“我站在弹药库旁清唱了4首歌,每唱完一首就跟那七名官兵握手,他们也都十分感动。”王丽达觉得如果她的歌声能够给战士们力量的话,那就是她莫大的荣耀。

或许是来自挫折的磨练,抑或是来自军旅生活的体验,经历了这些年的音乐生涯和军旅生活,王丽达的思想得到沉淀和升华。如今,当了妈妈后,王丽达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步调放慢了,心态也平和了,少了一些浮躁,多了一些平和。有些人会想王丽达是否在追求音乐梦想的道路上停止了脚步。“音乐是我的全部,我是一个很简单的人,我热爱音乐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纯粹。”王丽达说,“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怀越来越少。我希望写一首能表达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的歌曲。因为我希望有那么一首歌能够进驻到人们的心灵。”                

《中华儿女》杂志 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权娟)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