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来实践的惊人成就世人公认,但对其发展呈现的突出矛盾和未来走向,则众说纷纭,议论很多。这里涉及的问题,首先是要将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呈现的主流趋向和多元表象置于全球人类文明进程的视野下,客观认识充满矛盾的现实中国的情势和走向,做一个理论的梳理和综合考量,才能在执政党内确立起真正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这里,我力图以此思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的文明属性和发展前景做些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第一,中国道路确实显现出社会主义新文明要素的时代倾向。从属性上讲,它应该是十月革命开创的人类新文明的伟大试验的继续,是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大国里走一条新的非资本主义新文明道路。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新文明,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我想这个问题虽然众说纷纭,但是最经典的马克思阐释现在大家基本上达成共识,就是在共产党宣言里面的一句话:“代替那存在着阶级以及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条件的联合体” ,也就是变“物支配人”的旧文明为“最终脱离动物界”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新文明。这是经典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新文明本质和根本要素的概括,将其展开,就意味着社会主义新文明在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的基础上人与自然、社会、自身关系的全面和谐的新关系。今天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趋势呢?这个问题很大,但是我想简单用一句话来说,今天世界总的发展、世界历史方位,理性来看总体上仍然是处于资本主义时代。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过渡开始了,但是今天统治这个世界的体系和主导的东西还是没有超出资本主义时代。但是在资本主义时代下,现在的世界总体是什么样的趋向呢?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开辟新文明道路呢?我想借用西方著名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美国福斯特对当今世界的一个判断,他说“世界面临以气候变暖为标志的全球生态危机,以经济停滞金融动荡为特征的经济危机,以美国追求全球霸权与反对美国霸权的斗争激化为象征的帝国统治危机等等,表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核心实际上已经处在由工业文明向更高的文明的转型期。” 马克思所揭示的新社会文明的基本要素,正在当代世界历史条件下的现实世界中孕育成长。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它是作为旧文明内的新社会因子或否定旧文明的因素而萌发成长着;在反映时代要求和国情特点的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社会主义新文明核心要素重获生机,并以新的富有活力和时代气息的创新形式,日益展现日益茁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对中国道路的发展前景和改革开放未来总目标的设计,是很鲜明的:“真正够格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较具有明显优越性和优势的社会主义,充分汲取人类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极大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开放经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一系列社会变革,到目前为止,可以说一直在沿着邓小平的设计方向走,至少从八个方面已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振兴和革新,正铸就着社会主义新文明要素的时代趋向。这就是:第一,在开放和交融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第二,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倡导代表着与资本主义和旧的发展方式不同的新发展观和发展方式,追求社会创新增长的活力和确保经济发展可持续性两者的统一。第三,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初步形成,体现着生产资料社会化占有的新社会制度趋向在当代中国具有的主导地位。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绝大多数人的参与民主和代表绝大的社会控制,总体上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和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党和国家体制。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护社会公正,在国民财富分配和社会收入分配上,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第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努力实现市场机制与社会控制机制的有机结合。努力发展体现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社会自身发展的先关系。第七,在精神文明和闲暇时间的支配上,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不断增强,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增加,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和权益得到足够的尊重。第八,就是奉行独立自主开放的对外政策,尊重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坚持对外关系的平等、互利、共赢和和平发展的方针。这是第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目前的制度和道路的实践证明了它是新文明的属性趋向。
第二点,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以政治和战略的定力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明制度的初步“定型”。
在当代中国,我们既要承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涵的社会主义新文明时代趋向是现实的客观存在,同时也必须看到,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处的国际大环境以及历史传统等不可超越的条件所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新文明要素成长同资本主义的文明体系和世界体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交结,还有同前资本主义传统剪不断理还乱的相互纠缠。当代中国呈现着、充满着不同文明和不同发展模式的矛盾和纠结,甚至于胶着的状态。这也带来了人们正确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性质、乃至确立理论制度道路自信的困难甚至困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始终是在同国际国内多样化文明及其影响的多重作用下前行,社会主义新的文明要素存在和发展也始终是同资本主义、前资本主义的传统力量作用相互纠结的,这种纠结,在今日中国,几乎无处不在,从大的方面看集中表现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同以资本和财富为本的利益趋动发展方式的并行与纠结;人民共享社会财富逐渐走向共同富裕的制度和政策取向同两极分化加剧、资本与劳动关系失衡的现象普遍的现实反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倡导生态文明下的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普遍改善与单纯追求GDP、继续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破坏生态和环境的强势行为并存;在社会财富的占有和支配上坚持社会控制占主导与出现少数利益集团垄断和攫取更多资源和财富的倾向并存;广泛的人民民主确保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制度被不受人民监督的特权、专权、官僚主义和严重多发的权力腐败现象所胶着纠缠;精神生活、闲暇时间、居住和活动及消费方式等自由支配空间空前增大,与金钱拜物教和消费至上、享乐至上主义的空前猖獗并存。如此等等。
这种多元的社会图景、不同的发展趋向、不同动力趋动、不同的文明走向共同交汇于当代中国,搅动着国计民生。这不仅给中国的新文明道路的特色构成和多元获取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丰厚滋养并提供了独特舞台,也给中国有特色的新的社会主义文明要素的成长设置许多有形或无形的障碍,并使之始终面临被贬低、被拉回和被同化的挑战和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认识以上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面临的特殊矛盾,我们为此需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区分几类问题和情况。:一是现阶段难以超越、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在相当一段时期必须容忍和接受的;二是在改革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历史形成的、目前已经同人民根本利益相背的必须加以改变的;三是利用转型的体制漏洞和不规范的市场环境,通过权力腐败发展的、与中共性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背的;四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密不可分又同市场经济相结合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再生产的,中国目前已有条件超越的、同中国特色新的文明道路形成相背的;五是与中国封建传统密不可分或与革命战争条件相联系的严重弊端,现在已具备条件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改革开放的新经验新基础去加以改变的。
这里需要的是科学的和合规律的分析与战略策略,还有更重要的大胆探索、反复实践。为此,不仅要有科学的理论和战略指引、坚定的信念和智慧的驾驭,还更需付出长期艰苦矢志不渝的实践探索和努力。习总书记最近在今年毛泽东诞辰的讲话中我认为说得非常好,他说:“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特色的新文明的健康成长和初步定型,是21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成功走出一条“既不僵化封闭”又不“全盘西化”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文明发展之路,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和历史使命,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对人类文明进步应做出的贡献。当前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已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性的认识,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完善和制度创新已展现了更加广阔的光明前景,“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明的走向和创新定型充满信心。
(辽宁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省政府参事、教授)
相关专题 |
· 第一届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