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宁市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入推进各类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引智引才力度,努力打造人才发展高地,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成立了西宁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加强对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管理。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西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西宁市人才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完成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用技能人才等5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对西宁未来人才发展重大问题进行了顶层设计,形成了上下衔接、覆盖全面的人才规划体系。市人大、市政协充分发挥理政督政、参政议政的职能,积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题调研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对人才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开展视察,利用代表建议、委员提案等多种形式建言献策,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工作的发展。注重发挥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联系人才、团结人才、服务人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运行体系日益完善。市人才办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积极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认真研究制定年度人才工作要点,进行任务分解,督导落实。通过规划引领、载体推动、考核促动、服务保障等措施,统筹推进各项人才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强化服务支持,优化人才发展新环境
市委、市政府坚持服务优先的原则,不断完善人才保障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相继出台了《西宁市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若干意见》《西宁市人才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人才评选奖励办法》等制度,每3年从全市各领域推选一批人才工作先进集体、优秀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对5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给予每人10万元的重奖,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了“四个尊重”的良好氛围。市政府每年划拨2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工作开展。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经常性地开展走访慰问和关爱服务活动,征求意见建议,积极协调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市人才办在每年安排优秀人才赴外疗养、专题培训、观摩交流的基础上,今年又组织开展了“百名优秀人才健康体检”活动,对全市150名各领域、各行业优秀人才进行免费体检。同时,积极落实向引进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发放住房补贴等政策,着力营造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
强化制度改革,探索人才开发新机制
积极创新人才选拔机制,通过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公开招聘等系列人事制度改革,使一批学历层次高、业务技术精、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聘用到关键岗位。注重在重点工作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针对西宁火车站综合改造项目、南川综合开发项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点工作需要,选任28名熟悉相关业务,具有一定专长的技术型干部到以上各班子中任职。打破身份界限,首次从市属国有企业调任5名干部到国土、建设、水利等部门任职,从市直机关单位选调5名县处级干部到市属国有企业任职,从市属国有企业生产一线职工中公开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7名,安排4名市属国有企业管理层干部到市直单位挂职,先后选派8批54名具有城建、规划、供热、自来水、档案、物业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赴玉树支援灾区重建。在政府部门开展了政府雇员招聘试点工作,目前已招聘建筑、规划、财经等专业的中、高级雇员43名,着力破解人才引进与编制、职数限制的难题,开创了人才引进使用的新途径。出台了《关于在市政府部门设置“总师”的意见(试行)》,目前在市规划、经委、农牧、林业等部门设置了11名“总师”,政府部门专家型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技术决策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强化交流合作,搭建引智聚才新平台
西宁市把借才引智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点,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努力吸引和集聚人才。先后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知名院校引进城市规划、植物病理、经济管理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专业人才7名。依托承担的国家、省级30余项城市规划、卫生医疗、文化旅游、特色农业等领域科研项目和重点课题,柔性引进各类专业人才320余名。借助“青洽会”、“城洽会”平台,与科技部中国交流中心、新加坡华鼎集团、上海同济大学签订了10项有关引进智力技术及培训协议。组织开展了首批市级人才“小高地”创建活动,对评选出的市蔬菜研究所、市教科所等6家人才“小高地”进行了命名授牌,并分别给予了5万元人才经费支持,进一步打造人才工作“品牌工程”,切实发挥了引才聚才、示范引领作用。举办了以“两新·两城与人才高地建设”为主题的人才发展论坛,邀请4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到会作专题演讲,并聘请为市政府顾问。与上海陆家嘴金融城人才发展中心签订了“人才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进“青海·西宁人才金港”建设,构建人才引进、孵化、教育、培训、认证服务平台。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联合组织开展清华博士生服务西宁发展社会实践活动,与同济大学创建了“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基地”,同济大学以委派教师、博士来宁脱产挂职,担任总规划师、总景观师等形式,对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市人社部门积极建立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和户籍管理制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站建设,2011年以来,先后开展37场人才供需洽谈活动,入场单位达2803家,提供岗位5.89万个,约2.98万人达成就业意向。
强化教育培训,促进人才素质新提升
坚持从西宁实际出发,调整思路,完善机制,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先后与北大、清华、同济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展望学院以及广西南宁、上海浦东、山东青岛等12个省市的28所培训基地、高等院校建立了委培协议,紧贴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管理、社会管理创新等中心工作,先后组织2800余名各类人才赴省外培训。2011年以来,先后在美国、德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活动, 100多名党政领导干部和专业人才参加了培训,开阔眼界思路、学习先进经验,提升管理、经营、服务城市能力。充分利用夏都品牌,相继组织了“上海明德大讲堂”、专家博士服务团、优秀旅游人才评选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21人来宁讲座。通过业务进修、技能比武、学术交流、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着力加强教育、卫生医疗、文艺等重点领域人才专业培养。依托湟中县“八瓣莲花”文化产业基地,培训民间艺术人才1980人,有81人取得了工艺美术师专业技术职称。启动了“企建工程远程公益培训”项目,近80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通过远程教育形式接受培训。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教育发展,三年来,全市8所职业学校共培养全日制毕业生1.96万人,涉及信息技术、财经商贸、医药卫生、旅游服务等14类近50个专业方向,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西宁市委组织部 王刚)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