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云南弥渡:“四个创新”力促合作社成服务型党建新引擎

2014年01月13日10:2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云南省弥渡县积极探索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以“四个创新”为载体,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力促合作社成基层服务型党建新引擎。

创新管理机制,科学规范运作。把保障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作为突破口,以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运作,让合作社走上了科学化、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一是指导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制定章程和建立机构,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按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新建标准,根据各乡镇农业结构调整现状和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制定组建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并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强化民主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在注册过程中,县上积极协调民政、工商等部门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开辟“绿色登记通道”,为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提供便捷服务,并对申请者实现“零收费”制度,确立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和市场主体地位,为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各项服务活动提供法律保障,促进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二是理顺村级党组织、村委会和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三者间的关系。村党支部主要发挥政治引领、组织协调和倾力服务职能,村委会主要发挥辖区自治的综合管理职能,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主要依法依章从事自主经营。真正做到村“两委”成员与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关系是搭台不唱戏、支持不干预、帮建不包揽、提供服务而不发号施令。

创新组建模式,突出组织引领。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按照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采取“单独式”、“联合式”、“挂靠式”或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连在致富链上,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党组织的有效覆盖。采取以“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社组建模式,先后组建了中药材种植、农田合作、奶牛养殖、水果种植,蔬菜种植等专业合作社党支部6个,40多名合作社党员找到了自己的“家”。形成了村党总支引领,合作社党支部帮带党员种植大户、党员种植大户帮带群众种植大户、群众种植大户帮带农户的组织网络,逐步实现农村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合作社党组织通过引导合作社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依法促进了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创新经营模式,着力壮大规模。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推进农民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不断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一是注重宣传,教育引导。借助广播、宣传栏、悬挂横幅等方法,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让农民充分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特点和扶持政策,了解登记条件、程序和要求,引导和鼓励农民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之路,形成组织化、产业化、集成化的经营业态和规模效应。二是注重培育,加大扶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积极争取上级产业发展技术培训指导,邀请农技部门专家到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和实作指导,先后组织奶牛养殖、葡萄、中药材种植等技术培训140多场次、6000余人次,社农技术水平普遍提高。2004年至2013年累计争取上级财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农业部门从阳光工程项目中安排专项经费培训合作社负责人及财会人员300余人,积极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短缺的问题,提高了合作社规范管理的能力。同时在项目资金、土地租用、农机配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命力”。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已达151个,合作社成员达4776户,有州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4家。各类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市场连接机制,为会员提供技术服务、产品供求信息,组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合作社规模逐渐壮大,竞争力不断增强。

创新服务形式,打造特色品牌。整合农业、科技、扶贫等职能部门,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把科技服务作为主要工作,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引导农民种植有机产品或绿色食品,培养农民的市场营销理念。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积极引导合作社在“特”字上做文章,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在特色产品、特定技术、特殊市场方面下工夫,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开发名牌产品和特色产品,提高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在当地党组织和合作社党支部的引领下,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民主、自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着力在特色产业上下功夫,业务范围涉及手工编织、种植业、养殖业及农资经营等36种,涵盖了啤大麦、马铃薯、泡核桃、花卉、中药材、香酥梨、水稻、美蠊、奶牛、肉牛、黑山羊、珍禽、仔猪等特色种养殖业,初步建立了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2011年成立的红岩镇三毛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加工、统一交售的方式,种植市场前景看好的续断、桔梗、板蓝根、茯苓等中草药,种植中药材500余亩,年产值达400多万元,快速形成了协会加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密祉乡中药材协会以灯盏花特色产业为依托,由中药材协会党支部充当种植户“经纪人”角色,积极引导中药材协会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产品供求信息,组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灯盏花种植面积达 5000多亩,产值达2000多万元,1500多农户走上了致富路。密祉乡中药材品种灯盏花也得到了省级部门的认可,被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批认定为“云药之乡”,中药材党支部被中国科协表彰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集体”。(雷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权娟、杨媚)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