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李文:做个出色的“蓝军司令”

2014年01月10日09: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李文看来,知己知彼,或百战百胜,或不战而互存敬意,无论哪一种,都离不开“真演实抗”的专业军演

2013年某日,在集合了中央军委到地方大区政的解放军重大演习中,解放军某部代表的红方遇到了真正的对手。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战力和地区最有特色战力的“蓝军”,在“司令官”李文的指挥下,处处给“红军”“出难题”、“设障碍”,从信息战电子战的宏观环境到联合作战中单兵战能力的充分发挥,做到了神“似”形“像”,给红军做了一回“坚硬”的磨刀石。真实地作战感受和互有胜负的演习结果让所有参与演习的官兵心情极度紧张,最终,整个演习受到军委首长的高度赞扬。各方一致认为,“红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锻炼,这些演习是我军很多年来,效果最好的演习。

这样一支专业的“蓝军”是从何而来呢?

做个出色的“蓝军司令”

李文,国防大学战役部外军战役教研室主任,专业技术五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大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军事学学会国际军事学分会副秘书长,全军“外军教学研究”联席会副主任。李文选择以外军为研究为一生的事业,决不是逞一时之气,更不是长他人威风,而是基于李文对世界军事形势的长期观察和深入判断。

当今世界和亚太地区局势已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平稳发展,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中国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复杂的安全威胁。如防扩散问题、地区动荡与冲突、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等,这些全球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前所未有,关系着人类共同命运,考验着各国的智慧和胸怀。

“这就是和平时期军事演习的意义所在了”,李文觉得,和平时期的军事演习不仅是军事斗争的一个重要战略工具,更是我军在不断变革的现代军事环境中快速成长的阶梯。“每一次大型军演都有明确的指向,像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海防成为国防的重点,中央军委于1955年11月在辽东半岛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抗登陆作战演习;1973年10月北京军区在华北地区组织了主要目的是为了演练对抗苏联的坦克集群的大型军演;2013年7月底到8月中旬的中国和俄罗斯于车里雅宾斯克州切巴尔库尔靶场进行“和平使命-2013”中俄联合军演,目标直指国际合作反恐。2013年6月上旬,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时确认,中方将应美方之邀参加2014年环太平洋军演,更是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指针。”谈及历次军演的目的,李文如数家珍。

但怎样真正在演习中实现战略目标呢?为追求“形神兼备”的演习效果,李文在演习构想上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忘我状态,走路在想,吃饭在想,睡觉时也在想,甚至在梦里也会梦到演习的情况。到底外军作战程序怎样?文书格式如何?指挥机构如何设?都没有现成的东西。他接受重大演习任务后,每每都组成班子搜集资料,认真研究,制定构想。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李文平时的学术积累的作用就初显出来了。此前他着眼学校外军研究需要,提出搭建外军研究平台,在国防大学的支持下,建立了《外军快讯》和“外军前沿问题系列研究”两个外军研究专有“外军研究”学术平台,其成果在学校甚至军队其他单位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到校首长、机关以及广大教员和学员的好评。

为了更进一步地知己知彼,了解外军“思维”,李文经过广泛的调研和充分的论证,根据国防大学外军留学生的特点,2008年向学校提出要尝试“外军讲外军”。即邀请在国防大学学习的外军高级军官或是外国驻华武官,在国防大学讲台上向我军学员介绍外军的作战理论,并进行交流互动。这一提议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更成为大受学员和外军直接对话交流的“阵地”,成了国防大学最受欢迎的品牌课之一。

为加强对外军作战理论的了解,李文还提出了在学术和教学中,以外军指挥官的身份做外军作战理论的想定模式。通过反向思维和换位思考,不仅提高了学员学习的兴趣,为国防大学增加了一项优秀教学成果,也使对外军研究与时俱进,极大贴近了军演和实战的需求。

在李文看来,知己知彼,或百战百胜,或不战而互存敬意,无论哪一种,都离不开“真演实抗”的专业军演。

“用在一时”还需“养兵千日”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上局部战争不断。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唯一一个近30年没有打过仗的国家,但这不但不能阻止别人给我们贴上“中国军事威胁论”的标签,更不能成为我们在军事研究中有所懈怠的理由。

以外军研究为己任的李文始终感到时不我待。他从教23年来,几乎每天加班加点,没有休过完整的假期,也没有休过完整的周末。多数晚上都会工作到11点以后。每天早上通常是他第一个到办公室,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

李文毕业于石家庄陆军学院、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和国防大学,获军事学博士学位。除教员外,还担任过排长、干事、集团军司令部参谋、援外军事专家组组长和军区情报部副部长等职。一路过关斩将,不论科研、教学还是部队实职他都以优异成绩全部“拿下”。就算是大学时他最不重视的英语,当他一旦确立以外军研究为考研目标后,就立即利用课余时间抓紧学习,练听力,练口语,练翻译,短短几年时间,他不但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搜集资料,进行翻译,还能进行学术交流和英语授课。多年来,李文搜集整理了大量英文资料,其中仅出版(或下发)的著作、条令和论文等就达350余万字。

在李文承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军事问题的研究工作中。他根据我国军事斗争准备和学校教学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选题,并注意跟踪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开设相关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他紧紧抓住外军作战的最新发展,以战例和数据为支撑,提出了大量让学员耳目一新的观点,深受学员好评。仅近三年,就有五个大课获得学校优质大课奖,获奖次数在学校名列前茅。除了“外军讲外军”和“想定作业”等授课模式的创新,他还将案例作业引入战役课教学,让学员们在课堂上亲身推演战争进程,深受广大学员欢迎。

活跃的课堂后气氛、扎实细致的信息分析、深刻深入的理论研究,不仅让李文在国防大学内收获了“国防大学杰出中青年专家”、军队“育才金奖”获得者,入选全军“拔尖人才”,更为中国的国防安全实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用在一时’还需‘养兵千日’”,在日复一日默默的学术积累、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李文觉得自己务实不辍的性格,完全融化在书桌与课堂之间,目送一批批优秀的军官走出校门,李文感慨万千:“看到学生和学员们的成长与成熟,你收获的不只是使命感和荣誉感,更多的是内心的平安——我们没有辜负国防大学,没有辜负党和国家、人民交给我们的使命。”

军魂军威,世代传承

说起自己务实的个性,李文首先归结于自己的父亲。这位内蒙赤峰的农民,一辈子没做过官,却因为处事公平实在,在邻里之间有很高的威信。当李文作为村里的首位大学生准备离乡时,父亲只是低声嘱咐了他两句话:做好人不需要高智商,有性格不需要高嗓门。

进入国防大学学习后,李文的老师盛聚林教授是北京外国语学院许国璋教授的学生,看到李文的英语听力差,什么话也没说,亲自为李文录制了大量英文文献朗诵磁带,从基础开始一点一滴地培养他。李文的博士生导师崔师增教授,不但在日常学习中经常启发学生们用自己的视角分析问题,更是以身作则,在六七十岁的年龄上仍就不断创新、督导后进。

老一辈的带领让李文深切地感到了肩上担子的分量。当今世界,各国军事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作为42岁就升任教研室主任的国防大学“杰出中青年专家”,李文从自己成长的历程中,本能把品性培养与知识的传承放在了教研工作的首位。他根据教研室新老交替的实际情况,注意发挥教研室集体力量,从教授方法、提供机会和加强帮带等方面入手,加大对年轻教员的培养力度。在学校第一次中青年教学比武中,外军教研室三人参赛,两人获奖,是全校教研室(所)中获奖比例最高的单位。该室年轻教员通常都在同龄人中最先走上国防大学主流班次讲台的人。针对年轻教员成长的特殊规律和学校的实际,李文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开题式备课法”,在提高年轻教员教学能力方面收到良好效果。现在整个教研室形成了“给任务就是给机遇,没活干就没提高”的氛围,大家聚在一起免不了唇枪舌战,分开来个个能独当一面,工作紧张而有序。

李文的这种传承思维还是发散型的,其中包含的强烈的祖国意识和军魂意识,在国际军事就突然以一种温和的方式“爆发”出来。2005年在李文担负我赴津巴布韦教官组第一任组长期间,处处以党、国家和军队的利益为重,在从事军援工作这一特殊的环境下,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严格要求,率先垂范,我方军援人员做到了在各种场合展示中国军人的优良品质和风采,而且主动和当地军政官员、社区民众开展联谊,圆满完成了援外任务,为祖国和我军赢得了荣誉。津国防军司令亲自给梁光烈总参谋长写信,高度赞扬教官组的优异表现,并称“李文激励其所领导的教官组的每个人都做到了最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负责援外的领导将该教官组评价为“团结做得最好的教官组!”我驻津大使馆和武官处也通过多种渠道对教官组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一些与外军交流的细节还写进了后续的军事外交规程。

每当国防大学的学生们看到李文在讲台上那方正的脸庞、听到那浑厚的声音,在学校的外事活动中看到他忙碌的背影,听到他流利的外语,都会暗自点头,这就是李文,一个出色的“蓝军司令”,一位值得依赖的良师益友。

《中华儿女》杂志 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杨媚)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