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两江开发拓荒牛 群众利益守护人

——记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人民政府

2013年12月16日16:3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位于中国第三区——重庆两江新区核心区的龙兴镇,是一个历经600多年具有鲜明巴渝文化特色的历史古镇,更是两江新区万亿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和主战场。全镇幅员面积104平方公里,辖20个村、社区,常住人口8.2万人。近年来,龙兴镇秉承“开发民为本,万事民为先”的工作宗旨,把“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开创了开发建设快速推进、镇域经济迅猛发展、群众收入大幅增长、干群关系和谐融洽的良好局面,更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被外界普遍称誉的“龙兴奇迹”,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新干线特色旅游试点镇、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镇、重庆市经济百强镇、重庆市魅力小城镇等50多项市级以上殊荣。

拆迁安置护民利

按照“拆迁为民、安置富民”的总体思路,创新安置补偿模式增加老百姓财产性收入,工作中做到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爱心化解民怨,用实干赢得民心。

征地拆迁感化于民。作为两江新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和最前沿,龙兴镇承担着81平方公里的征地动迁任务,广大干部充分发扬“5加2、白加黑”的“铁人”精神,克服群众期望值过高、过渡居住房源紧缺、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等困难,做细做实群众工作,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任务在一线落实;主动挨家挨户走访,耐心倾听群众诉求,真诚帮助解决问题。三年来和谐征地8万亩,安置群众3.8万人,共计19个村214个社,创造了两江新区开发建设的“龙兴速度”和“龙兴奇迹”,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征地工作先进单位。

安置补偿惠泽于民。高度注重增加老百姓财产性收入,创造性推出龙兴和合家园“一改六好”定销商品房安置模式,“一改”即改划拨地为出让地,业主拥有完全产权,可自由交易买卖;“六好”即确保定销商品房“地段好、户型好、质量好、配套好、环境好、物业好”,在总建筑面积达135万平方米共计1.5万套逾3万人居住的小区内,学校、医院、社区、养老中心、运动场、农贸市场、超市、商场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同时两次顺利分房9400套,创下重庆直辖以来一次性分配安置房的新纪录。和合家园安置模式不仅群众满意,也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开创了以民生为导向的开发建设之路,被外界称为农转城安置房建设的“龙兴模式”。时任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同志评价和合家园为:“重庆农转城和谐安置的标杆,达到中国特大城市市民宜居的标准,是中国城乡统筹安置房建设的典范,是中国未来一轮城市发展的方向!”

培训就业解民忧

突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一主题,按照“劳务输出一批,镇内消化一批,园区企业招收一批”的总体思路,通过“一张网、一封信、滚动屏、培训班、双月会”等具体举措狠抓农转城人员就业。

创新就业平台。依托高校技术支撑,在全市率先建立起网上城乡劳动力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平台涉及农转城人员38000余人、13000余户,包括基本信息、就业状况、技能水平等50多项指标,此举极大地方便了政府掌握辖区劳动年龄段人员现状,有效实现了用工企业和就业者之间的信息互动。同时通过慰问信、LED显示屏等方式详细传达就业、培训、招工等信息,畅通就业渠道。

狠抓就业培训。采取定向培训、订单式培训等方式切实帮助农转城人员就业。3年来,累计举办征地农转城人员就业培训及园林绿化、叉车、月嫂、家政、美容等职业技能培训近30余期9000余人次。许多学员在培训还没结束时,就已被辖区内的企业选中,提前签订了用工合同。

务求就业实效。固定每双月19日举行现场用工招聘会,积极协调园区企业优先招工。仅2012年,就联系30余家企业进行现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3200余个,新增就业近1800余人。部分村民甚至还进入韩国SK集团等企业工作,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一员。开发三年来,全镇共提供就业岗位18000个,新增就业12000人,有效达到了“迁得出,稳得住”的开发目标。

统筹推进谋民生

按照“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开发区域和未开发区域的协调发展,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真正做到服务群众同标准、同待遇。

约法三章维护群众利益。开发建设的快速推进,势必会给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了切实维护开发区域群众的切身利益,让老百姓的生活不因开发而受到影响,龙兴镇全面解决好涉及项目建设周边群众的水电气路讯房等一系列问题,并“约法三章”,始终做到三个不施工:群众的出行问题未解决好不施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未解决好不施工;影响群众安全的问题未解决好不施工。同时及时解决好因施工建设造成的道路破损、房屋炮损等问题,赢得了群众认可,同时也营造了群众支持开发建设的良好氛围。

切实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大力推进未开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三年来,先后投入450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其中投入2800多万元用于辖区农村公路和人行便道的修建、整治与管护;投入近900万元修建提灌站、人畜饮水池、整治山坪塘等,有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题;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完成农房排危及风貌改造220余户,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20余户。同时,大力改善场镇居住环境,投入2200万元对场镇道路、市政设施、休闲场所、农贸市场等进行全方位改造,有效改善场镇居民生活环境,满足了场镇人口因开发而猛增的需要。

管理创新顺民意

在两江开发的具体实践中,龙兴镇因时就势,顺应民意,大刀阔斧改革创新,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工作模式和社会管理模式。

创新工作模式。结合开发实际,将全镇工作分成征地工作与常规工作两大板块,干部比例分配约为1:1,征地工作具体设置8个工作小组,常规工作1个大组,干部分块分线作战,形成“8+1”工作格局。对征地工作实行差异化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双向转换交流,促进了全镇工作的整体推进,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创新社会管理。整合资源力量,形成“1+3”四位一体的社会管理格局,即龙兴镇和区政府龙兴办、龙兴工业园管委会、龙兴公司有机结合,统揽征地拆迁、公共服务、安全稳定、社会管理方面的工作,共同完成辖区社会管理,共同解决辖区发展面临的难题。针对开发区信访稳定实际,构建“区政法部门—龙兴工业园管委会—龙兴镇—村社区”四级政法联动机制,及时化解处理各类信访问题、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切实维护辖区安全稳定。

创新社区管理。针对大量农转城人员高密度集中居住的管理难题,创新实行“1+4+X”农转城社区管理模式。即“社区联合管理办公室+龙兴镇+龙兴公司+两江物业+社区居委会+若干群众自治组织”,组织引导和充分发动社区群众自管自治,有效破解农转城社区管理难题。全新的管理模式,极大的依靠了群众,也极大方便了群众,群众在社区管理中的广泛参与,使群众的意愿得到了最直接的反映和释放。

务实清廉得民心

始终坚守“开发民为本,万事民为先”的服务宗旨,坚决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做到“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受人民监督”。

重心下沉情系于民。在村居设立社区工作站和社情民意工作室,机关干部每月轮流到工作站现场办公2天,耐心倾听群众诉求,真诚帮助解决问题,根据工作职责和流程直接处理群众有关问题。同时大力开展大下访、大走访活动,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三年来,直接联系困难群众,调解处理矛盾纠纷,帮助解决群众就医、就业和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300多起。

扶危济困关爱于民。建立健全农转城人员失业、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并整合劳动保障、卫生、教育、民政及工青妇等组织资源,广泛开展慰问帮扶困难群众活动。三年来,通过实施“困难群体关爱行动”、“群众创业帮扶行动”等活动累计解决810名失地困难群众的就医难问题,筹集资金600余万元,帮扶困难群众400多人。

清廉作风取信于民。在全市率先探索实行“村务公开到组、组务公开到户”的阳光村务模式,特别是对征地拆迁补偿、低保资金领取、救助款物发放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全部公开。同时将部门办事流程、所需资料和联系电话等内容制成《龙兴镇便民服务指南》发放到每家每户,方便群众办事。工作中,强化监督审计、风险防控、专项治理和廉政教育;做到“强党性、转作风”,严守廉政纪律,自觉防腐拒变。开发三年来,全镇无一人因廉政作风问题被问责处理,干部队伍呈现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形象。近三年,全镇群众对干部作风的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

地处两江开发一线的龙兴,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美国CNBC、日本NHK等国内外主要媒体实地采访报道达50余次,迎接国内外参观考察、交流学习的有关团组达300余批次。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杨媚)
相关专题
· 2013优秀公务员表彰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