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吕绪兰同志事迹

2013年12月16日15:4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吕绪兰,女,中共党员,1964年6月出生,1984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民政事务办公室主任,29年来,她始终坚守基层工作第一线,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视人民群众为亲人,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铸就了新时期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

2011年6月被表彰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2月被评为“山东省爱国拥军模范”、2012年3月被授予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等荣誉称号。2012年当选为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以民为本 心系百姓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对基层工作的客观理解,基层工作连着千家万户,关乎百姓生活。 作为基层民政工作者,每天面对的主要是困难群众,日常经手的都是些繁杂琐碎的具体事,但这些“小事”却关系到无数个家庭的冷暖安危,对每个困难家庭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把困难群众的事情办好就是她最大的责任。吕绪兰所在的八陡镇辖17个村、19个居委会,人口4.2万。现有城乡低保户938户、1220人,持证残疾人773人,90岁以上老人126人,重点优抚对象94人,三无、五保对象81人。她始终把群众利益挂在心上,做群众的贴心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群众因病致贫,她主动上门为其申请救助;刮风下雨,她首先想到的是困难群众的房子是否安全;逢年过节她都自己掏钱买些点心水果到孤寡老人家中去看望。

从事民政工作十多年,她经历了党的民生政策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真切的感受着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的欣喜。党和政府相继出台的“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扶残助残、优待抚恤、五保供养”等一系列利民、惠民政策,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共享改革红利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政策落实的过程却需要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因此,她对民政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肩负责任的重大!

福山村70岁的村民苏宗文,有个不幸的家庭,两个儿子先后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每当发病时就会狂躁不止,有几次甚至对村里人造成了人身伤害,无奈之下,一家人搬出居民区,住到了村外的几间破旧的老房子里,由于年久失修,房子透风漏气,她想方设法为苏宗文的家庭申请危房改造资金修缮了住房,把他的大儿子送到了专业医院进行免费治疗,并帮助他一家5口人办理了农村低保,使这个家庭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她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心里装着老百姓,爱民为民,把服务群众看的重于一切,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意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无论是低保户审核上报、大病救助家庭资格确定,还是对优抚对象、弱势群体的走访慰问她都亲力亲为,细致入微。一年365天她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奔波忙碌在村居和户下的,足迹遍布全镇,她几乎走遍了所有的低保户和特困家庭,更是优抚对象和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家中的常客。先后为1000多个家庭申请低保及其他救助,切实让困难群体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在多年的工作和生活中,她曾耳闻目睹过许多令人痛心的不幸,但她都尽心竭力的做好民政工作,传播着社会的大爱,让每一个不幸者走出阴霾,享受生活的阳光。件件实事,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提起吕主任,百姓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是八陡镇人民群众的“好女儿”、“贴心人”。

立足本职 工作细致

吕绪兰同志常说,如果民政工作是在“党和政府与困难群众之间”搭起的一座连心桥,那么,她就是这桥上的一块砖,就要用真心、爱心、细心和恒心,把党和政府的每一项好政策送到千家万户,诚心诚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在一次走访中,她发现北河口村的陈其顺,因车祸造成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妻子也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病,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他家门前有五级台阶,因上下台阶多次磕倒、绊倒,看到这一情况后她立即向区残联申请了一辆轮椅车送到他的家中,并在他家门前帮助修建了一个坡道、安上了钢管扶手,保证了陈其顺出行安全。

她把民政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追求,真正用“心”来做,练就了过硬的业务本领,全镇民政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她都能了如指掌做到“一口清”。她的抽屉里整齐的摆放着20余本工作记录,这是她从事民政工作十几年来积攒下来宝贵“财富”,翻开每一本记录,没有讲究的格式,没有漂亮的字迹,记的多是一些琐碎的事情,哪个人、什么事、啥困难、咋帮助,优抚对象生病住院了、低保家庭的孩子考上学了、残疾人需要帮助找工作了、敬老院需要购置物品了、谁家的百岁老人过生日了......。事情办好了或困难解决了,就在记录的后面画个对号,没有办好或没有解决的,就想方设法为他们寻求帮助,令人欣慰的是,她每一笔记录的后面都画上了一个个坚强有力的对号,可以说,每一个对号后面都洒下了她辛勤的汗水,凝聚着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和厚爱,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援助!

北河口村徐颖父亲意外死亡、母亲在张店打工时因车祸死亡,12岁时成了孤儿,一直与年迈奶奶相依为命。为了帮助她的生活,吕绪兰隔三差五的帮助料理祖孙两人的生活,在为她办理了城市低保,让她享受到了孤儿生活补助的同时,让孤儿徐颖享受到了难得的母爱。2010年考上了山东省中医药大学,为了保证她能顺利的进入校园,帮助她申请了4000元的孤儿大学救助金,并与辖区内山东宝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联系结成了一助一的帮扶对子,每年给予她1万元的资助金。

基层民政工作十分繁忙,不仅要入户走访困难家庭,每天上班也会不断的有群众来咨询,不论是在机关门口,还是在楼道里,看到来办事的群众她都会主动问问是不是来找民政的,认真倾听他们反映的问题,向他们讲解党和政府的民政工作政策,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她立足本职岗位,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以高度的责任心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吕绪兰同志就是这样十几年如一日,把群众的疾苦记在本子上、挂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16年来,她的《民情日记》在不断地累加着,它既记录着群众的疾苦、困难家庭的救助情况,更体现了党和政府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政策变迁,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怀与温暖,也见证着她从事民政工作的这十几年的艰辛与执著。她知道每一个救助对象背后都有一段心酸的故事,每当看到一个个贫困家庭走出困境,如孩子考上大学了、找到新工作了、病人病情好转了,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时,她心里总是感到无比的宽慰和幸福,感受到一名基层民政干部应该有的追求和回报。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在吕绪兰同志民情日志的首页有这样一段话:民政工作的服务对象有最可爱的人、最可敬的人、最幸福的人,也有最可怜的人、最痛苦的人、最难管的人,而每一类人都需要用真心去对待、热心去服务。

基层民政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加之乡镇人员配备少,有时,为了遣送流浪乞讨人员、送弃婴到市福利院,往往要工作到很晚。没有交通工具,她就时常骑着自己的摩托车,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都把每项工作落实到位,从没有向领导提出过任何要求,她不计得失,不图回报,淡泊名利,大公无私,乐于奉献。

2011年6月,吕绪兰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上级党组织奖励了5000元奖金。她用这5000元钱帮扶了10位特困群众,每户500元。2012年又把上级奖励的2万元、全部交到镇财政,用于救助困难群众。2009年以来她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困难群众,经与15家辖区企业联系,通过一助一的形式帮扶了16名困难学生,年帮扶资金达4万余元。

每当看到困难群众在得到救助时,言语中流露出的对党和政府的无限感念之情,眼睛里流露出的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她由衷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应该有的追求与回报,也更加坚定了她继续做好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一如既往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

十多年来,吕绪兰同志舍小家为大家,将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为群众服务的民政事业中,儿子上小学时,忙碌的工作时常让她顾不得照顾孩子,同事们就主动帮着她接送孩子、买饭、辅导功课。1989年她父亲病重,2005年她公公病重,都没能在老人跟前照顾,留下了她终身无法弥补的遗憾。2012年除夕之夜,敬老院有位老人病危,弥留之际老人在她悉心的照料下欣慰的闭上了眼睛……当人们欢天喜地团圆过年的时候,她却忙着为老人料理后事,因为她要让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们一样走的有尊严。先后送走了近20位孤寡老人,每次料理完后事,她都会伤心的在老人的住处静静的驻留良久,因为在她心里,那些逝者都是她难以割舍的亲人。

民政工作很平凡,看似琐碎却又是那么紧密地关乎着群众的幸福,虽然忙碌却又是那么充实而有意义,为需要帮助的人寻求帮助,是她的工作写照,也是她孜孜不倦的努力方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努力地为困难人群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工作中,是那些自强不息的残疾人;那些顽强与命运抗争的大病患者以及他们家庭成员间不离不弃形成的血浓于水的亲情;那些曾经为了共和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而今身居乡村、甘于清贫的优抚对象他们从不居功自傲的精神一直在鼓舞着她、激励着她、感动着她。

吕绪兰同志在民政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用她民生的坚守,爱的奉献,用真情和赤诚传递党和政府的民生大爱,以令人钦佩的敬业精神和执着的事业追求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保持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续写和谐的民生佳话,树立了新时期基层干部的良好风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杨媚)
相关专题
· 2013优秀公务员表彰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