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湖北宜昌:“微理念”化解城郊党建难题

2013年12月08日10:19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湖北宜昌:“微理念”化解城郊党建难题

  处于城乡“过渡地带”的城郊区域,是城镇化的“主战场”之一。但由于城郊地带人员混杂、流动性大,也成为党建工作的“短板地带”。湖北宜昌市伍家岗区从实处着眼、细处着手,创新开展城郊党建工作,探索借助“微组织”、聚合“微力量”、开展“微服务”、解决“微心愿”,受到群众欢迎和社会好评。

  “熟人村落”向“陌生人社区”过渡

  宽敞整洁的社区里,健身器材、居民书屋、娱乐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一应俱全;社区外,高耸的吊塔林立,一幢幢高层建筑正拔地而起。12月上旬,记者来到伍家岗区伍家乡,感受到了城郊地区的沧桑巨变。

  “城郊地带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但随着大量人员涌入以及‘村民’向‘市民’的身份转换,党建工作面临着全新挑战。”伍家乡党委书记龙会忠说。

  伍家岗区委组织部部长余峰介绍,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中对于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随着城镇化加快,城郊党建面临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

  城郊建设项目多,拆迁任务重,群众工作压力大,需要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外来务工党员和外出务工党员增多,农村党员与社区党员混合,人员复杂、流动性大,导致部分党员游离于管理之外,很难发动和组织;部分村庄转变为城郊社区后,原有党建组织和管理体系需要重新梳理,县(区)、街(乡)、社区三级党建工作的资源整合难度增大。

  “在城郊‘熟人村落’向‘陌生人社区’过渡过程中,随着经济成分、就业形式、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自主性大大增强,对党组织的直接依赖性大大减弱。”余峰说,基层组织的角色定位、工作方式都面临新挑战,亟须探索有效发挥作用的新党建模式。

  形成“微组织” 聚合“微力量”

  分析和针对实际问题,伍家岗区探索通过宜昌网格化基础平台,发动形成“微组织”覆盖各社区、村落,将基层党组织工作触角延伸,解决服务到户的“最后十米”问题。

  伍家岗区委书记张鹏说,习总书记强调“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学习贯彻党中央要求,伍家岗区在宜昌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从底层、从细处着力,以“微理念”开展工作,努力化解城郊党建难题。

  伍家岗区积极构建横向到社区、纵向到家庭的“党建链”,通过发挥骨干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以距离相近、行业相同、兴趣相似等共同点联系聚合身边党员,几个党员就可形成一个“微组织”,更深入地组织和发动党员,就近服务群众。

  很快,在社区、村落,一个个“微组织”应运而生,编织成聚合党员的“大网络”。许多能人受“微组织”的吸引和发动,成为积极服务群众、带动群众致富的“干将”。

  在共联村,当地泰丰粮油公司总经理蔡如密成了村党委“第一书记”。在“第一书记”的努力下,总投资4亿多元的共联商贸大市场项目正式签约,投运后可实现税收5000万元,解决约千人就业。

  “过去党委团团转,党员旁边站,群众巴巴望。”伍家乡乡长刘汉宜说,现在明显不同了,小区、院落里都有“微组织”张罗,党员干部凡事跑在前头,普通党员也都愿尽自己的一份“微力量”,齐心协力为大家服务。

  开展“微服务” 满足“微心愿”

  “微组织”立足社区、村落,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着手,开展“微服务”,满足群众“微心愿”。

  在伍家岗区共和社区,以61岁的老党员曾维松名字命名的“党员工作室”,成了联系党员形成“微组织”、开展便民“微服务”、帮助群众实现“微心愿”的重要平台。近来,60多名党员通过他的“党员工作室”,服务群众150余人次。

  帮助群众实现的“微心愿”,看似微小却是很有意义的事。比如,帮空巢老人清洗打扫、聊天解闷;照顾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在双职工下班前和寒暑假帮助代看孩子;为外来人员代办手续,帮新迁家庭熟悉环境;调解邻里矛盾纠纷……

  余峰说,秉持“微理念”,伍家岗区正在培育形成一批城郊党建“品牌”。共联村的“三联三增三转”、联丰村的“三带一促”、共和村的“金色童年、银色拐杖、绿色家园、红色帮扶”等党建活动次第涌现,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城郊区位特殊,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党建工作来护航,我们鼓励基层组织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以一束束的‘小花’辐射带动党建工作‘百花齐放’。”张鹏说,城郊党建的成效,最终要靠群众满意度来检验,要通过党建引领各项工作,起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记者刘紫凌 梁建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乔业琼、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