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过后的哈尔滨,天格外晴,也异常冷,冰面路滑,在汽车上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记者来到李凤山生前工作过的绥化肇东市黎明镇长富村。虽然他已经走了7个多月了,但在当地百姓心中,正像老支书周恩所说的那样:“凤山没死,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我家里有他的照片,想他的时候我就看看。”
长富村,村如其名,是一个富村,现有集体固定资产6200多万元,存款58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1.6万元。村民说,长富村的富是李凤山带头干出来的。
“支书‘李大干’事事抢在前。在担任村支书的37年里,他啥时候都没落后过。”长富村现任支书李俊龙说。
20世纪90年代,黑龙江省农委搞玉米种植大垄双覆试验,亩产过吨。因为试验有风险,许多村都犹豫不决。李凤山认为这是改造低产田的好机会,便把这个试验要了下来。那年,长富村的玉米亩产达到1700多斤,并在随后几年创造了亩产2500斤的历史纪录,这项技术也由村里推广到全省。
从推广新技术到发展养殖业再到办企业、组建合作社,在老村长王洪义眼中,李凤山行事果敢,对环境发展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王洪义记得李凤山有段时间像着了魔一样整天琢磨:“农业发展能不能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他想,李书记一定又有新想法了。果不其然,2004年初,长富村对原有集体资源进行整合,34户村民以土地经营权量化入股,长富村以原谷子加工厂入股,成立了肇东市长富米业有限公司,终日和泥土打交道的村民放下锄头成了股东。
公司集中1017亩土地,依托村农机合作社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种植,并在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大干牌有机小米”商标,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体系,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纯利润140万元。
依靠米业公司的拉动,全村形成了“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新模式,形成小米产业链条,年加工销售有机小米4万箱,实现产值480万元,村集体纯收入96万元,入社农户户均收入达到两万元。
村民白中华告诉记者,李书记不仅有市场经济意识,而且做事公道正派,讲究民主。村里的大事小情,他都要征求群众意见,召开村民代表议事会和党员议事会。在李凤山的动议下,村里成立了纪检监督小组,配备了2名民主监督员,凡是村里研究的大事大项都接受他们的监督。
2008年初,听说村里要修水泥路,有个包工头给他送来10万元钱想承揽施工工程,被他当场拒绝:“道路施工要由村里公开招标,由村民代表和村委会共同参与研究做底价,要由纪检监督小组和民主监督员审核,我一个人说了不算!”李凤山在任30多年来,长富村没有一个上访户,没有一名村干部违法违纪。
这两年,李凤山的雄心越来越大。2012年,他代表村里与省内三家大学达成了小米深加工合作协议,由大学投资3000万元建设优质谷子种植基地;融资建设金色米业加工项目,落户省绿色食品产业园,预计总投资三亿元。然而,伴随着项目的紧张推进,李凤山却日渐消瘦。今年年初,170多斤的他在两三个月内体重骤降了近50斤。
原来,早在2011年7月,李凤山就被诊断为甲状腺癌。“控制烟酒,能活三五年,为防癌细胞转移,建议住院。”听到医生的建议后,他将诊断书偷偷锁进了家里的抽屉,直到去世后,才被家人发现。在他病逝的前几天,村干部到医院探望他,都被他轰走了:“赶快回去,你们有时间多想想村里的事儿,别总来看我。”
现在人们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李凤山最近两年这么拼命,他这是在与时间赛跑!(记者 孙明泉 本报特约记者 张士英)
相关专题 |
· 致敬基层好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