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山东乳山:构建党内“即时关爱”新机制

2013年12月02日13:1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兴旺不竭的动力,更是一个城市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和保持发展活力的重要源泉。山东省乳山市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城市,先后荣获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奖、全国创先争优典型案例奖;山东省乳山市也一个富有爱心的城市,是山东省最早建立慈善基金制度的县级市,在全国率先尝试认捐基金募集善款,并荣获中国爱心城市称号。近年来,由乳山市委组织部发起并创建的党内“即时关爱”新机制,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反响好,有效解决了社会救助针对性、时效性不强和群众满意度不高的问题,是社会救助工作理念、思路、模式、方法、机制的创新,对推动当前社会救助模式改革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创新背景。山东省乳山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端,因境内大乳山而得名,有“母爱圣地、幸福乳山”之美誉。是一座经济发达、社会和谐、风景优美、环境友好的滨海旅游城市。面积1668平方公里,人口57.4万人,辖2个省级开发区、15个镇(街道),601个行政村,65个基层党委、1329个党支部,42335名党员。2006年该市在全国率先采取认捐基金的形式,即除了个人捐款以外,还发动企业认捐慈善基金,把捐赠本金留在企业,利息交付慈善组织,这一创举使得没有大型企业的乳山一次性认捐慈善基金2.6亿元,目前每年用于社会慈善救助四五千万。利用这些善款,乳山先后开展了助医、助学、助困、助残、助孤、助老、赈灾等29项慈善救助项目,救助困难群众14万多人次。本来开展社会救助是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群众满意度应越来越高,但随着社会救助力度的加大、救助范围的扩大和救助人数的增长,群众满意度却不如预期那么高。这一问题,不仅在乳山,甚至在全国,已成为长期困扰基层党委、政府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二、创新起因。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市各级党组织在深入走访群众过程中了解到,当前群众对社会救助工作意见较大,主要原因是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救助不及时。对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救助往往安排在年底,集中救助多,平日关爱少,物质帮助多,人文关怀少,一些救助流于形式,时间相对滞后,群众不能及时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二是关怀不到位。有的基层干部不注重联系群众,对群众的冷暖疾苦漠不关心,甚至视而不见,对突发事故、遭遇不幸、急需帮助的党员群众,不能及时看望慰问,缺乏人文关怀,干群感情疏远,形成矛盾隔阂,影响党和政府威信和形象。三是群众不满意。基层弱势群体、困难群众千差万别,各地需要救助的情况各不相同,救助对象虽经民主评议、层层把关、公开确定,但是仍然存在较多社会争议,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有时不得不平衡照顾、分配指标,但又容易出现偏差、相互攀比,形成新的不公平,群众更不满意,结果往往社会救助力度越大、集中救助人数越多,越容易引起群众不满。

三、创新做法。为解决上述问题,努力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山东省乳山市从创新党内关怀机制入手,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探索建立了党内“即时关爱”新机制,深受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欢迎。其主要做法是:一是突出针对性,“即时关爱”对象具体。重点将突发意外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住院治疗的党员、突患重大疾病入院治疗的党员、突遇自然灾害导致家庭受灾严重的党员,纳入党内“即时关爱”范畴内,由基层党支部申报,经所在党委审核、市委组织部同意后,领取慰问金并及时看望慰问党员,慰问金从市管党费中列支,一般情况每人次500元,最高1000元。二是增强主动性,“即时关爱”渠道畅通。要求基层党支部书记要主动加强与党员群众的经常性联系沟通,时刻把党员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汇报、第一时间慰问、第一时间救助,力争发现一个救助一个,随时发现随时救助;对个别情况特殊的,也可在第一时间由支部向所在党委汇报,先垫付慰问金、看望救助党员,后申请领取慰问金。三是注重时效性,“即时关爱”时限明确。对符合“即时关爱”条件的党员,从意外情况发生到基层支部发现上报,明确要求在7天之内由基层党支部提出并实施,最长不超过15天,逾期纳入其他渠道进行社会救助,不再列入“即时关爱”范畴受理;非规定情形亟需救助的困难党员群众,亦从其他渠道申请社会救助。

四、创新效果。党内“即时关爱”新机制,要求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员干部要时刻关注党员群众的冷暖疾苦,变“年终关怀”为“即时关怀”,变“雨后送伞”为“雪中送炭”,勤下“及时雨”,不放“马后炮”,对遭遇不幸、急需帮助的党员,要及时主动给予物质救助与人文关怀,让他们第一时间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这一做法不仅有效解决了社会救助针对性、时效性不强和群众满意度不高的问题,赢得了党心民心,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提升了基层干部威信,树立了党委政府良好形象,而且有利于引导基层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基层党员干部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党员群众欢迎的好办法。很多受到“即时关爱”的党员都表示:感谢党和政府,一定要好好养病,回去好好干。这一做法之所以深受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关键是做到了三点:一是关爱对象明确,关爱渠道畅通,关爱情况具体,不能攀比,没有争议,也不必平衡照顾,救助及时有效,公开公正,又有针对性,党员满意,群众叫好,基层欢迎。二是坚持“雪中送炭”,不搞“雨后送伞”,变年终关怀、集中关怀为日常关怀、即时关怀,随时发现随时救助,把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爱送到了党员群众心坎上,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实现了社会救助效益最大化。三是强化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群众观念,调动了基层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关注群众、走群众路线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了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五、创新影响。山东省乳山市的党内“即时关爱”新机制,是社会救助工作理念、思路、模式、方法、机制的创新,实施办法简单,可操作性强,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效果好,具有较高推广价值,是新形式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典型案例。这一机制自2012年4月份正式建立以来,4.3万多名党员成为潜在直接受益者,其中已有300多名党员受到“即时关爱”,目前,乳山市正在将一做法由党内向党外延伸,由党员向群众延伸,重点向大病救助患者、低保户家庭大学新生等拓展延伸,进一步提高其他领域社会救助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群众满意度,全市57.4万群众将从中受益。这一创新做法得到了中组部、山东省组织部的肯定,2012年“即时关爱”做法已获中组部《领导参阅》、山东省委组织部《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简报》印发推广;2012年人民网组织开展的“走基层·访新政·庆盛会”大型宣传报道活动,以《山东乳山:党内“即时关爱”让雨后送伞变雪中送炭》为题深入报道了这一做法,全国40多家网站转载,产生了广泛影响;入选2012年度“中国地方新政”、2013“群众工作典型案例”;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任中平先生考察认为:山东乳山“即时关爱”这一创新做法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有针对性、时效性、开创性,对于推动当前社会救助模式改革,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研究和推广。

六、创新启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如何加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何如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的重大课题。近些年来一些突发事件如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等也使群众对社会救助、慈善救助等产生了许多质疑和不满,因此基层党委政府和社会团体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以期扭转这一局面,有的还比较成功。党内“即时关爱”新机制,通过理念、思路、模式、方法、机制的创新,以党内关怀机制创新带动其他领域关怀机制创新,对推动当前社会救助模式改革转型,提升各种社会救助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

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帮扶弱势群体是为民办实事、做好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是考验各级党委政府执政水平与能力的试金石。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到党的全部实践活动中去。但实际工作中,仅有做好群众工作的良好愿望还不够,还必须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探索适合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群众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乳山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要以创新的精神落实各级惠民政策,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秦华、闫妍)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