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锻造科学发展中坚力量

云南昌宁县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科学发展纪实

2013年11月28日09: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命题和任务,是提高治党治国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履行执政使命的根本要求,也是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党建的重大战略举措。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始终把提高党的建科学化水平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适应“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的总体要求,用文化的理念谋划,用创新的方式推进,用发展的成果检验,使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互相推进,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中,锻造推动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

用文化的理念谋划,党建工作“活”起来

每月的固定时间里,翁堵乡立桂村党总支下设的各个党支部的党员们都会像“赶集”一样,准时集中到一起,开展不同内容的活动。针对对下设党支部活动不经常、活动内容不丰富、党员参加活动不主动的“三不”问题,立桂村党总支积极探索采取支部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的“三定”方式开展支部活动,有效解决了农村党员流动性大,人员难集中、活动时间难统一的问题,并通过在烤房群、茶所开展活动,实现了活动开展正常化与推进工作常态化的有机结合。

与立桂村一样,昌宁广大农村党组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开展着同样的活动。在2010年全面完成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后,从2011年开始,在无上级政策补助的情况下,昌宁县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规范建设、综合利用”的原则,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自然村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并充分整合各类项目,同时利用农村撤并的小学校点,改建自然村党组织活动场所。目前,全县共完成132个自然村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这些活动场所,既成为了当地党员的活动中心,也成为了当地群众的文化中心,成为了党建工作与群众文化有机融合的有效载体。

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及活动常态化发展,只是昌宁以文化理念谋划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昌宁县积极探索党建文化发展的方向,大力创新党建文化发展模式,高标准、系统化推进党建文化建设,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激活党建之水,有力增强党员的价值认同感、归属感和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11月1日,昌宁两年来新提拔的147名领导干部,赴善洲林场及保山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保山监狱,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正反结合”,用楷模先进事迹的正面典型引导、激励领导干部勤政廉政,用反面典型案件警示、教育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与这次活动一样,昌宁在党建文化建设中,坚持以“史”励“志”,以榜样为“镜”炼“心”,着力提升党建文化自觉。各级党组织结合“四群”教育等主题教育实践深造以,以“学党史、知党史、用党史”活动为载体,在熟知党史中激荡思想,在学习先进中找到标杆,砥砺奋进,增强党建文化的自觉自信,增强党建文化的渗透力。

在培养文化自觉的同时,坚持以“魂”固“本”,以“神”强“基”,强化党建文化核心,全力守护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推动党建文化内涵式发展。坚持旗帜鲜明树精神,深入开展挖掘、提炼和弘扬昌宁精神、机关精神、基层精神,以健全的精神培育体系为动力,推进党建文化快速发展;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党组织,分门别类立标准,提炼先进和优秀的标准,增强和发挥党建文化的思想凝聚、情操陶冶、品格砥砺和行为规范等功能;坚持以党建主题集中教育活动为契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唱响党建精神主旋律,激发党员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2013年,看到其他党组织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与村民的文化活动融合在一起,温泉乡松山村崔家寨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罗政美化羡慕为行动,在村里仅补助3000元的情况下,通过“一事一议”,组织党员带头,带动村民自筹资金2万余元,投工投劳建起了6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每到党员活动日,他都会带着党员到这里学习、活动,平时则每天对群众开放,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罗政美开心地说:“有了这个地方,党员有了一个‘家’、群众活动有了一个‘会所’,这里已经成为了寨子谋发展、话和谐的中心。”

走进昌宁县检察院,到处都能感受到以党建文化为统领的“精品小院”文化氛围,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下,尽管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全院上下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和谐的传统却依然能不断发扬光大。近几年来,昌宁检察院先后被高检院荣记“一等功”,被中组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三届蝉联“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被高检院命名为“全国基层检察院‘四化’建设示范院”,连续三届蝉联“云南省文明单位”。谈到这一系列荣誉的获得,检察长李茜都会说:“应该级党建文化统领的检察文化记‘头功’。”的确,党建文化的应用转化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凝聚思想、集聚智慧、汇聚力量的重要前提。昌宁在党建文化建设中,注重将文化从写在纸上、画在墙上变化体现在党员的行动上,做到以“文”化“力”,以“行”增“效”,在服务大局中发挥党建文化的引领力,在改革创新中发挥党建文化的创造力,在党员队伍建设中发挥党建文化的亲和力。关爱也是一种文化。多年来,昌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村干部待遇问题,在县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提高村干部岗位补贴,村干部副职岗位补贴最低1000元,正职最低1020元,“一肩挑”最低1220元; 2013年,在“村改社区”工作中,农村社区干部岗位补贴参照城市社区执行,村干部再次提高。同时,建议了村(社区)干部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制定了完善的激励先进典型、关心生活疾苦制度,让村干部体会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作为党建工作的“中枢”,昌宁县委组织部始终把组工文化建设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围绕“品格文化立部、行为文化正部、能力文化兴部、情感文化活部”,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通过“四对照四查找四树立”把昌宁县组织部塑造成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形象窗口;在学习、工作、服务三个方面规范组工干部的从政行为,培养组工干部的良好职业习惯;以张口会说、提笔会写、遇事会办为基本要求,创造机会,搭建平台,提高组工干部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做好干部职工思想工作的重要手段,并把对干部职工的关爱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力所能及为干部职工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干部职工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

用创新的方式推进,党建工作“靓”起来

“以前每到放水季节,哪个想放就去放,你争我抢,既跟寨邻寨舍争,也约起一起去跟纸厂争,吵架那可是经常有的事情。自从2010年村里跟纸厂协调后,固定了一个‘放水员’来统一协调用水,这种争吵才少了。”说起农田放水的事,漭水镇共裕村高寨村民小组长林子华滔滔不绝。

共裕村地处昌宁至耈街公路沿线,便捷地交通优势吸引了一些企业在这里建厂。2010年以前,先后建起了建星纸业公司、盛吉硅业公司两家较大的企业。企业建起来后,因为环境问题、用水问题,当地村民与企业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面对矛盾纠纷的压力,村党总支书记于思琦与“两委”一班人暗下决心,要做好村民与企业之间的“联络员”。经过积极与企业协调,深入做群众思想工作,变群众与企业直接面对为村“两委”代表村民与企业面对,有效解决矛盾。针对村民和企业之间最突出的用水矛盾,于思琦带着村“两委”成员进企业协调,下村组听取意见,最终采取选择一名在建星纸业公司上班的当地人作为“水务管理员”的方式,解决双方用水矛盾,既不耽误企业生产,又能保证农田灌溉。 2011年实施后,农企争水、农户之间争水的矛盾再未发生。谈到这个成果,于思琦说:“做任何工作,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有如在矛盾纠纷发生时当‘消防员’,不如事前当预防矛盾纠纷发生的‘防疫员’,只要肯动脑筋,什么事情其实都会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的。”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翻开汉语词典,对“创新”的解释是这样的。口语上,经常用“创新”表示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共裕村党总支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的方法,是一种创新,但绝非是昌宁党建工作创新的唯一。翻阅昌宁的党建工作文件,不难发现,在昌宁党的建设工作中,创新始终贯穿于其中,成为了推进党建工作重要法宝。2007年,在勐廷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中,创造出了“支部建在产业上”的先例,为全县乃至更多大范围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从2008年开始,昌宁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对基层组织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有利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开展村级党组织设置调整工作,到2010年完成了所有村(社区)的党组织设置调整。目前全县124个村(社区)有122个村(社区)设党总支,2个农村社区设党委,并按照产业发展模式、从业情况、地理区域等分类,采取纵向整合、横向联合、分类组织等方式,设区域型、产业型、经济型和特殊型党支部513个。

创新,在党建示范点建设中体现明显。昌宁把项目化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引入基层党建工作,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支持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切实发挥项目对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多出务实的成果、多出管用的经验、多出可学的典型。2012年,采取项目化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批复立项基层党建示范点项目12个、创新项目6个,涵盖农村、社区、非公等各个行业党组织。2013年,采取建设基层党建示范点,开通基层党建示范路的方式,选择县城周围5个乡镇党委的部分行政村(社区)党组织进行重点打造。各党组织按照地理位置、产业发展等特点,深入挖掘党组织的优势,将党建工作与以“一教育五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四群”教育充分结合,各有侧重,党组织特色更加鲜明。柯街镇华侨社区党总支,抓住社区改制前后巨大变化这一实际,抓好感恩教育,激发群众感恩意识,推动社区经济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如今,华侨社区村庄规划整齐、房屋建设漂亮,水泥路四通八达,实现人人有低保、人均居住面积由过去的11平方米增加到29平方米,人均收入从改制前的1750元攀升到现在的7000多元。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德寿说:“党员带头致富,带领广大居民积极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现在我们广大居民家家安居乐业,有归属感,幸福的生活到处可以见。”

创新,同样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手段上体现。近年来,昌宁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树立“率先突破发展,干部培训先行”的理念,以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政治素质、执政能力为重点,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在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等方面取得实效。2009年至今,县财政共预算1000多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以“走出去”、“请进来”和“送下去”的培训方式上,广泛开展富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培训。2010年来,先后“请进来”,开展了“云南农村干部学院2010年昌宁培训班”、“旅游开发与城市发展”、“项目管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县域经济”、“村干部能力提升专题示范培训班”等专题培训、讲座。在“请进来”的同时,积极组织“走出去”:2011年,依托浙江省委党校,分6个专题组织268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6批赴浙江省委党校培训;2013年选派全县102名35岁以下的副科级领导干部分4批次到腾冲县经济部门和发展较好的乡镇挂职学习锻炼;2010年、2011年分别组织全县124个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到昆明等地学习;2013年,“组织44名优秀大学生村官到大理、玉溪等云南省先进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坚持“走下去”,依托县委党校和农业、林业、畜牧、科技等部门组建“流动课堂”,深入13乡镇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每年对全县1万余名农村党员进行轮训。在参加第四批赴腾冲培训学习结束后,昌宁县纪委干部穆华平深有感触:“到腾冲挂职学习期间,我深切感受到昌宁县的干部与腾冲县领导干部相比,思想解放不够,创造性执行上级政策、把握机遇、促进发展的能力存在不足。个人认为,昌宁的干部要切实增强危机、人才、发展、服务、创意、自强六种意识,自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地推进昌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创新,也体现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落脚点是“服务”两字。昌宁县围绕做好“服务”这篇文章,从服务平台、水平、内容以及机制四方面下功夫,着力构建多元的服务平台,努力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创设务实的服务内容,健全长效的服务机制,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服务体系。田园镇关庙社区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立足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把便民服务收拢为“一站式”,管理服务下放成若干“小网格”,用“一收一放”紧密了干群联系,细化了便民服务,居民们只要到这一个大厅里,就能把所有该在社区里办的事项全部办完,让他们少了东奔西跑的怨气,多了方便快捷的舒心。 “网格化”管理服务在居民小组的下边又细化了若干“小网格”,并选出了“格长”、制定了管理服务的目标要求和管理机制,让社区居民们都找到了归属。退休干部刘金邦说:“刚开始时候,自己连这地带属于那里,需要搞点公共卫生、公共建设,还有发生邻里纠纷都要到社区去,非常麻烦,现在搞起了网格化管理,自己属于哪个小单元,联系人是哪个、清清楚楚,有什么事都好问、好找、好组织,方便多了。”与网格化服务一样,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企业服务团、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务公开、党员承诺制度等的实施,让更多的党员亮明身份,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中,成为了一面面鲜艳的旗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用发展的成果检验,党建工作“实”起来

初冬时节,正是小麦播种的关键时期。漭水镇共裕村高寨村民小组的农田里,许多村民不是忙着在田里播种,而是在忙着淘田中间的深沟。“现在把沟淘好,等明年养稻田鱼的时候,就方便多了。”正在淘沟的村民王丕恒的话,回答了他们这么做是为什么。原来,今年,村党总支经过与县农业局水产站协调,到这里办了50亩的稻田养鱼示范样板并获得了成功,让涉及的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也让周围的群众看到了希望,大家都在忙着为来年养鱼提前做准备。

“刚开始村里来发动的时候,我确实不想搞。那个时候他们请了挖机来帮我们开沟,我不但不支持,还跟干部们吵了架。没想到一年下来,我家的三亩半田养的鱼除了送亲戚朋友,还卖了210公斤,实现收入4200元,现在想起来,怪不好意思的。”王丕恒笑笑说,“据说明年村里和水产站规划了100亩,现在早做好准备,明年就能争取得着。”除了稻田养鱼,让群众最信服的还有村子后面山洼里那片涉及5个村民小组300多的水田的变化,原来因为农户离田远,水源小等原因,种植水稻产量一直不高,两季种下来毛收入也就1500元左右。2012年,村里协调民生种业公司到这里进行包谷制种试验5亩获得了成功,并于2013年扩大到250亩,仅制种一季,就实现亩产值2500余元,比原来两季的收入还高出1000多元。党员鲁凤德家只有1.3亩田,因为许多群众不想种,他抱着“要失败也是自己先失败的”的心态,与其他村民租了2亩,秋收一算帐,制种产量达到了1200多公斤,实现总收入8400多元,扣除各种成本实现纯收入5000多元。看着鲁凤德和其他村民获得了好收入,许多过去不接受的村民开始抢着报名。鲁凤德说:“明年可是想租也租不到了。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得出,只要党员一带头,什么事情都会变得容易起来。”

几年来,昌宁县立足于解决农村发展不够快、不平衡,部分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等问题,进一步深化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先锋工程,推动农村党员率先实现收入倍增,通过设立创业基金,采取重点保障的方式,扶持农村党员创业,帮助农村党员率先实现增收致富。2013年县财政预算50万元设立创业基金扶持农村党员创业,每个扶持对象扶持标准为2万元,资金无息使用1年,在下拨满11个月后收回。为确保资金切实发挥效果,在确定扶持对象时,先由党员个人申请,乡镇党委在做好农村党员创业致富需求调查基础上,召开党委会议确定扶持对象,重点支持带富能力强、创业热情高、项目风险小的农村党员创业。2013年,扶持田园镇党委、翁堵乡党委、珠街乡党委共21名农村党员、4名大学生村官党员创业。通过长期努力,树立发一批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典型,培育一批“双带”先锋、致富先锋和脱贫先锋,带领群众实现收入倍增,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为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昌宁县不断探索和完善基层党建考核体系,通过改革创新,建立起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层层推进管党责任的工作新机制。从2007年开始,昌宁开始探索科学评价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指标体系和激励措施,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目标同订、任务同下、责任同查、结果同奖惩,建立起基层党建责任制及体现科学发展观的领导班子综合评价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三位一体”的考核体系。2012年开始,实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目标考核风险抵押金制度,将产业发展理念引入基层党建领域,加大考核力度,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并重,精神感召和物质惩处并举,将考核结果作为争先进位排名依据、评先奖优推荐标准、干部提拔任用参考等,考核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完善。2013年,将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目标考核风险抵押金制度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扩大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目标考核范围,将13乡镇的乡镇长纳入考核范围。

在县委创新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各级党组织也大胆创新,用发展的成果检验党建成果,在推进发展中历练党员队伍。漭水镇明华村党总支针对往年核桃菜青现象严重,导致核桃质量不高,价格不高的问题,由支部及党员负责分片包干,成立由村两委班子组成的督查组,对核桃采青现象进行督查。多次召开户长会、群众会,宣传引导杜绝采青,并要求辖区一个泡核桃专业合作社、6个加工点,严格把好收购质量关。今年明华的核桃基本没有采青现象,质量明显提高。烟房村民小组村民瞿中军说:“我们上段气温低,比起下段核桃质量不算好。过去是认识不够,热地段打核桃了,我们也就开始打了,但就是不好卖,价格没有别人的高,核桃还有水皮现象,今年村上开会说不准提前下树,还叫党员监督。我们都按村上要求做,节令到我们才开始打,质量是明显提高了,价格也在去年基础上每公斤上涨了2元多。”

田园镇达仁社区党总支针对农村基层党建面临的学习难、服务虚、考评空的实际情况,实施覆盖支部、党员、村民组、村民组长两级两类的考核评比机制,落实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强帮带、结对帮扶的措施,建立了党员产业示范学习培训基地,并定期组织评比考核和交流观摩,激发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履职、服务、争优的热情。社区在年初就将各项发展指标分解到了各支部、村民小组及其负责人,建立了6个支部党员产业学习示范培训基地,结成了36对党员“双强帮带”对子,并先后组织了4次这样的考评观摩大会。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彩华说:“这样的机制没有什么奖金,也没有什么罚金,但作用确实明显,因为谁也不愿落在别人后,这对整个社区的发展真的非常管用,今后还要继续坚持完善的搞下去。”

“今后还要继续坚持完善搞下去。”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许多基层党员干部的心声。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相信昌宁的党建工作一定能在科学发展的大潮中结出更丰硕的果实,昌宁的党员队伍一定能在科学发展的潮头当好尖兵。(吴再忠)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权娟、杨媚)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