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中共牡丹江市委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侧记

2013年11月20日09:0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簸箕村,是宁安市江南乡最偏僻的一个村,俗称“裤裆尖儿”——进村和出村只有一条蜿蜒的山路。最近,为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他们正在筹划注册蜂蜜、白瓜子商标的事儿,而开启村民们致富思路的是来自牡丹江市委组织部的下派干部何宪阳。

半年来,何宪阳在簸箕村蹲点——干农活、访民情、解民忧,脸晒得黑黢黢的,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认可。

得到村民广泛认可的远不止一个何宪阳。今年5月,牡丹江市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开展了以“接地气、连民心”为主题的“千名干部下基层” 活动,收效颇丰。迎着初冬的寒风,记者走访了一些城镇、社区、乡村,感受着牡丹江的发展,感受着半年来众多下派干部的成长。

基层:锤炼干部的“大熔炉”

近年来,牡丹江市委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选用优秀年轻干部等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创新,成效显著。随着大批年轻干部不断走上领导岗位,新形势下的艰巨工作和复杂局面对他们的素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年轻干部如何切实了解基层、切实了解民忧、妥善处理各类复杂问题,如何尽快提升相应的素质与能力,也就成为市委组织部门的重要课题。2013年,牡丹江市委审时度势,将“锤炼干部”作为全年十大重点工作之一。于是,“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应运而生。

“这项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基层锤炼干部,二是努力密切干群关系。”牡丹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文明介绍,在“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全市共选派1055名干部,统筹下派到9个县(市、区)的874个村和149个社区。“选派的干部主要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是在抽调的274名市直机关干部中,主要以处级后备干部为主,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为补充。这些下派干部一律到各县区的乡村、社区,大多是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二是在抽调的781名县级机关干部中,以科级后备干部为主,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为补充。他们下派到所在区县的村和社区。”

活动开展之初,组织者也曾有过担忧:怕下派干部“一走一过”,煞不下心来;怕群众埋怨“作秀”,不欢迎、不支持……为了使活动不走样儿,组织者进行了精心筹划。

针对下派干部“不知道干什么”的问题,市委将“积极开展政策宣讲、指导党建工作、深入调查研究、谋划产业发展、开展扶贫解困、调处矛盾纠纷、加强自我学习”等七项内容作为下派干部的中心工作。

为避免下派干部在下基层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扰民的现象,市委要求下派干部自带行李、自行解决交通问题,吃饭交伙食费,派出单位按出差补助标准予以补助。

“市委将被抽调下派的干部按行政区划分为10支工作队,队长兼任党组织书记,由‘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培养潜力大’的干部担任。”文明介绍说。

就这样,千余名领导干部投身到社区、乡村的火热生活中,在艰苦的环境中增长才干、改进作风,磨炼意志、提升自我。

务实:培养干部的“点金术”

6月初的一天,牡丹江市西安区扬帆小区的居民遇到一件麻烦事儿——小区的地下水管道年久失修,导致污水外溢,使一些一楼的居民家成了污水池。西安区审计局下派到该社区的年轻女干部林源得知情况后迅速来到现场,帮助居民清除污水,并联系有关部门进行管道整修。由于整修管道需要社区内60%以上的居民签字,林源就和社区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地做工作。

“我们只能每天晚上6点到8点这个时间段挨家挨户敲门。第一天,我们敲了几十户的门,手指都直不起来了。一些住户因为担心管道整修会给自己带来不便或是认为管道整修与己无关,不愿意配合……社区工作真不容易!”回顾这段经历,林源颇有感触,“从按部就班的机关工作到24小时待命状态下的社区工作,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

单文才,宁安市安监局监察大队大队长,下派到宁安市兰岗镇兰岗村。兰岗村是远近闻名的西瓜和香瓜种植村,今年收成不错,却遇到了运输难题。原来,夏汛期间,大水冲垮了田间的一座小桥,阻断了运输线。时令不等人,瓜果如果不能及时运出去,农民的收入肯定受损。单文才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协调了涵管、水泥等物资,并带着村民冒雨干了好几天,把桥重新架了起来。村民杨宗新看见过单文才一身泥水干活的样子,评价道:“这人行,不整虚的。”

林囿先,牡丹江市运管处口岸办年轻干部,下派到穆棱市马桥河镇跃进村。“下派的第一天,他就赶上我们上山量地,跟着我们徒步走了一整天。晚上回来后,我看他累得够呛,心想他第二天怕是不能来了。没想到,他第二天又来了,和我们一起干了一周多。”跃进村村委会主任彭玉坤说,“小林子有胆结石,有时疼得满头是汗也不告诉我们。后来,他做了胆摘除手术,我们才知道。可手术刚过一周,他又来到村里,组织木耳种植户到东宁学习棚栽技术……这小伙子啊,让人心疼。”

王天雷,牡丹江市农委机关干部,下派到穆棱市八面通镇清河村。他根据清河村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的需要,为该村研究大榛子的种植项目。同时,他还与镇里的其他下派干部张明宇等人指导清河村、太平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注册绿色有机农产品商标,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

“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像上述6位真诚付出、赢得群众认可和赞誉的下派干部不胜枚举。

“干部下基层就是要吃苦、受累、操心,就是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就是要在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过程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能力与素质。” 文明告诉记者,“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在锤炼干部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化解了许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作风:考核干部的“硬指标”

“随着活动的开展,下派干部们在思想观念、工作理念、责任意识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村民、居民与下派干部的感情更加深厚了。”牡丹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文明介绍,在活动期间,全市各级组织部门通过调查、暗访、座谈等形式,及时、全面、客观地了解下派干部们的思想状况和工作表现。

东宁县南山社区居民刘世刚说:“县妇联的王贵芬把我们当自己的家人。现在她要回去了,真挺舍不得的!”

宁安市江南乡簸箕村村民王丙义说:“何宪阳撇家舍业到我们村住了大半年。这是啥感情啊?前不久,听说他爱人也想来村里看看,我们是热烈欢迎啊。嘿,这真跟结了一门儿亲似的!”

11月份,“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进入考核总结阶段,下派干部也将逐渐回到原工作岗位,但他们和下派所在地的党组织、党员和群众建立起的浓浓感情将会延续,并将转化为促进当地发展、促进下派干部成熟的原动力。

“当然,活动开始时,也有个别干部存在着作风漂浮的问题,市委一发现就及时予以纠正。” 文明介绍,按照相关要求,活动考核不仅要评选优秀下派干部,对一些作风不扎实、工作不务实的下派干部也要进行问责,给他们“敲敲警钟”。

“那么,具体的考核标准是什么?”面对记者的追问,作为活动考评组副组长的文明介绍:“具体考核指标有很多,但归结到一句话,即百姓是否满意、工作是否务实、自身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下派干部的考评成绩将放入干部档案,成为干部选用的依据。”

文明还进一步介绍,在考评期间,组织部门成立了三个考评小组,会同当地组织部门、下派干部工作队队长,以乡镇为单位,实地踏查,综合考评。同时,下派干部所在的村、社区要召开村(居)民代表民主评议大会,“让下派干部当着群众的面述职,让群众当面评议。” 

(黑龙江《党的生活》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杨媚)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