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最美村官”王桂兰

2013年11月06日18:0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北镇市“十大女杰”、北镇市感动人物、锦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村干部、锦州市党代会代表、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三八”红旗手、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北镇市正安镇正二村党支部书记王桂兰的名字在锦州地区可谓家喻户晓。今年10月13日,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村官”大型公益活动评选结果揭晓,王桂兰从全国320多万名“村官”中脱颖而出,当选全国十大“最美村官”。

又是一个丰收季节。辽阔的田野一望无际,金黄的玉米摇曳生姿。辽西大地,秋色朴实而醉人。

王桂兰的身影奔走于田间地头,穿梭于街坊邻里之间。参加完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村官”颁奖典礼,一回到村里,她就又忙碌起来。村里的大事小情牵动着她的心:新一轮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千头万绪,近期修建的柏油马路急需做好通车准备,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选址事项正待启动……

驻足干净整洁的村通油路,举目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人们在惊叹正二村发生的巨变,欣赏着新农村建设的美景时,总禁不住会问:为什么王桂兰可以做到?

追求——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有多少人十几年与死神抗争,身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面临生死考验之时,所思所想却是怎样才能不亏欠他人,不给任何人打下“欠条”?有多少人三十几年扎根基层,不要钱不要命,无暇思虑个人得失,一心只为百姓造福,村民不富誓不休?有多少人五十几年人生中,始终把村民的幸福、村庄的富足作为人生的坐标和生命的支柱,无怨无悔地秉承“只要百姓过上好日子,再苦再累都心甜”的人生信条?

57岁的王桂兰是土生土长的正安镇人,1975年高中毕业后回到村上工作。2003年,她被选举为正二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面对集体账面上37万元的债务和村子一穷二白的现状,亲戚朋友都劝王桂兰别接手这个烂摊子,更有一些村民投来不信任的目光:“这么多年,几任村支书记都是留留走走,没有人能坚持下来。她一个女人家,能挑得了大梁?”

山一般沉重的压力“砸”在王桂兰柔弱的肩膀上。天生有一股不服输脾气的王桂兰没有被压倒。她在心里默默许下誓言:事是人干出来的,组织和群众选中了我,就一定要当好这个穷家,干出个样儿来。

正二村的出路在哪里?王桂兰想,要改变后进村的面貌,必须办产业,上项目。她集思广益,多方拓宽集体增收渠道,带领正二村走上一条“立足于农,取利于工,发展于商,以工促农活商”的富裕路。一项项兴村富民的举措,像阳光般照亮了正二村人沉睡的心,像火炬般燃烧着这片热土上创业的激情。

外向型产业和活力商贸业是王桂兰着力倡导的发展项目。正二村充分利用北阜公路、大高线从村里通过的优势,大力发展建材、农资、饲料、餐饮、修理、美发、中介等个体私营经济,向城市转移劳动力1250余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75%,年创收2500万元。

立足村庄实际,发展高效型农业,是王桂兰带领全村奔向富裕之路点燃的第二把火。以土地整理为依托,正二村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葡萄、花生产业和养殖业,共发展绿色无公害葡萄1000亩,开发绿色无公害花生3000亩,全村养猪达到2万头,养鸡10万只。

现在,正二村工业、商贸、农业并举,村经济与村民收入齐增,全村个体工商户达到60余户,仅此一项每年创收就达2000万元。

情怀——人的价值在于奉献

1998年,王桂兰被确诊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她没被可怕的病魔吓倒,在进行治疗的同时,一如既往地投身新农村建设之中。

下田割草、修路建厂,她始终是队伍的排头兵;披星戴月、栉风沐雨,她的足迹印满正二村的每个角落;送油送粮、问寒问暖,困难群体、低保之家,闪动着她关切的身影。

村民关宝合、李义海种植葡萄缺少资金,王桂兰先后借给他们6000元;村民宋世海的女儿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王桂兰得知后帮她交了学费,并资助她一直读完初中。正二村水源匮乏,王桂兰努力争取来专项资金,发动党员干部做义工,为村里安装上了自来水。村里还建起368个沼气池,修建环保厕所54个,修建文化活动广场700平方米,为村文化室购买各类书籍2000余册,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赤诚、敬业、奉献、为民,王桂兰以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情怀,诠释和注解着“最美村官”的深刻内涵。

《党建文汇》 杂志 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高巍、杨媚)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