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明峰
2013年10月08日08: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灾后重建还有哪些困难?灾后补种的种子和肥料到位没有?”近日,四川安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赵奎到海拔近2000米的茶坪千佛镇德胜村,与当地群众商议洪灾过后的重建事宜。
这是四川绵阳开展“纪委书记下基层”活动的一个镜头。“我们开展这项活动,就是要用脚步丈量民情,和群众坐在一起、干在一起,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绵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杨娟说。
下基层,身到更要心到
下基层,身到更要心到。只有真正了解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才能把群众的心事当成大事来做,把群众的难事当作实事来抓。
在北川羌族自治县,49岁的王鹏由于桂溪镇供销社体制改革,1996年下岗。10余年间,他和同事为桂溪供销社体制改革遗留问题频繁奔走在各部门之间“讨说法”。然而,桂溪供销社体制改革历时已久,许多证据已难寻源头,同时又涉及多个职能部门,“讨说法”成了他的梦魇。
针对信访工作中的疑难杂症,北川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平安牵头,抽调县纪委、检察院、公安局、供销联社有关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全面展开信访调查。在基本事实查清后,刘平安带领10余个部门负责人深入信访发生地,公开听证处理这一信访积案。听证会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明处,能解决的当场明确表态,新提问题及时安排布置。
“以前追着找干部,现在纪检干部上门为咱解难题,有理公开摆、是非大家说,咱的这口气顺了!”王鹏很是满意。
“接地气才能增底气,动真情方能知实情,也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刘平安说。
解民忧,不开“空头支票”
花架子不摆、白许愿不要,为群众解决困难,是绵阳开展“纪委书记下基层”活动的目的。
江油市六合乡小池村地处偏远山区,村民们祖祖辈辈都喝着山涧水,住在山上的村民挑一担水要跑几里路。夏季雨水多,挑回的水混合着泥土,要沉淀很久才能喝;干旱时,附近的山泉干涸,只能跑很远的山路去寻找水源。接到群众的求助信后,江油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陈伟立即前往小池村实地察看项目建设情况,多次联系、协调供电局和水务局,帮助解决电缆架设等问题。在各方努力下,小池村聚居点的村民喝到了甘甜的自来水。村民王海龙说:“纪检干部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把事办到大家的心坎里去了。”
涪城区杨家镇云林村村民陈仕清的房屋在去年暴雨洪灾中倒塌,为了新建房屋,他欠下了债务。为了让陈仕清尽快还清债务,杨家镇纪委书记张柯自掏腰包借给他3000元钱,让他购买果苗和肥料,发展多种经营。陈仕清心存感激:“纪检干部真是咱群众的贴心人啊!”
转作风,不作秀不刮风
工作到基层开展,作风在一线转变。绵阳市纪委监察局明文规定: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机构)在“纪委书记下基层”活动中,要轻车简从,不事先踩点,不层层陪同,不搞特殊接待、不走马观花。要认真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不给基层和群众增加负担。
“干部下基层,纪律要严明。”绵阳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钟正军表示,纪检监察干部更要模范遵守各项纪律,自觉维护纪检监察干部的形象。
日前,梓潼县纪委组织机关干部前往“挂包帮”联系点卧龙镇栏杆村帮助村民何仕雄种花生,为了不给基层和群众增加负担,干部们自带口粮,切实做到只帮忙、不添乱。
“活动来了一阵风,活动结束无影踪”是群众对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最大的担忧和诟病。纪委书记下基层如何保持常态?
为建立健全“纪委书记下基层”活动长效机制,绵阳市纪委监察局规定,市、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机构)的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至少下基层3次,并要逐步建立领导定期下访、定点联系基层、解决信访问题等工作制度。
《 人民日报 》( 2013年10月08日 18 版)
相关专题 |
· 党建周刊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