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06日08: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同志:
近期,在做一个有关考试测评的调研课题时,我们单位对100名三年前通过竞争性选拔走向科级岗位的干部,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他们当年都是以考试成绩第一名的身份“入选”的,有的甚至是百里挑一的佼佼者。然而,时隔三年后,他们当中因不能胜任应考岗位而转岗的有43人,另外的57人中大多数在单位表现平平。这些干部在年度考核中优秀得票率不到30%,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公选不公认”的现象。
之所以产生“公选不公认”的现象,原因固然有很多,其中与公开选拔考试的方式方法有一定的关联。在现行考试中,一般采取统一考试的模式,存在有“千人一卷、千卷一面”的现象,在“考”的过程中,岗位特点体现不够明显,“用”与“考”结合得不够紧密,考试成绩不能体现岗位要求。虽然在“考”的环节上,有的地方采取了结构化试卷、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方式,但试题的结构和问题的角度仍然比较呆板,模式化、机械化倾向明显。在这种考试模式下,经过突击训练,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成绩,培养一批“会考不会干”的应试型干部。
解决“选得上用不好”的问题,要按照“以用设考、考以致用”的要求,坚持“干什么、考什么”,围绕岗位特征“量身定制”试题,不搞“一刀切”,实行分类考选。通过“一职一卷”,把选拔职位所需的核心素质能力体现到考试内容中,最大限度地解决公选考试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问题,实现从考理论向考能力、从考知识到考素质的转变,切实解决“笔试靠一支笔、面试靠一张嘴”的弊端,防止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马谡式”干部得利。
防止简单地“唯考取人”、“以分取人”,应通过完善考核内容、创新考察方法、延伸考察范围,引入比较分析机制,加大对干部德才表现和能力实绩的“全方位”考察,做到人职匹配、人岗相宜,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真正让用人单位满意、让群众认可。(江西上饶 胡军)
栏目邮箱:rmrbdylx@126.com
《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06日 17 版)
相关专题 |
· 党建周刊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