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教育实践活动典型推介

赢得生前身后名——追记肇东市黎明镇长富村党总支书记李凤山

□ 张立君 薛研波 □ 本刊记者/韩建平
2013年07月26日14:0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2013年4月17日凌晨,冷雨猛烈地敲打着病房的窗户。李凤山侧着脸,最后一次瞅了瞅窗外的春雨,倔强地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享年67周岁。

这是一个干啥事儿都想拿第一、从来不服输的倔强人,就连死都死得刚强、死得硬气。“我不怕死。早点儿死,上那边儿我照样当书记!”临走前,李凤山曾开过这样一个玩笑。

敢想敢干,亩产过吨

在当地,有很多人不知道“李凤山”是谁,但一提起“李大干”则家喻户晓。这个绰号源于李凤山对事业、工作的“大干”精神。

1966年,刚满20岁的李凤山在长富大队第五生产队当“领工员”。所谓“领工员”,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干活儿打头的”。他朴实肯干,加上一副好身板儿,很快就赢得了社员们的认可。两年后,大队派他去第三生产队当队长。

那时,三队是个破烂队,吃粮靠返销,人不合心,马不合套,没人愿意当队长。李凤山到三队的第二年,玉米亩产就“过黄河”——达到600斤。这在当时算是高产了。因为三队的地都是岗头地,十年九旱,能有这样的好收成,全是李凤山领着社员硬干出来的。

李凤山并不满足,又带着三队的社员风风火火地在村南的草甸子、盐碱地里筑起了水坝、种上了水稻——整个肇东,他是水稻种植第一人。年底,三队社员家家吃上了大米饭。那年月,大米可是个稀罕物,村里人过年能吃上一顿大米饭就算过上好日子了。一时间,各大队都来三队“取经”,学习种水稻。至今,很多老人儿还记得当时的一句口号:“远学大寨陈永贵,近学长富李大干!”

“李大干”的绰号由此而来。

1974年,李凤山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月,他担任长富大队党支部书记,撤乡并村后改任党总支书记。在外人看来,在担任长富村“领头雁”的37年里,李凤山一直就是扛旗的,啥时候都没有落后过。

村民们说:“他认准的事儿,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20世纪90年代,省农委要搞玉米种植大垄双覆试验,亩产过吨。因为试验有风险,许多村都犹豫不决。李凤山合计了一番,认为这是改造低产田的好机会,便把这个试验要了下来。那时,村里没有覆膜机,他领着村民硬是用铁锹给几千亩地覆上了膜。一天,老天爷突然刮起狂风,刚覆盖在地上的薄膜都被刮上了树。这时,村民都瞅着李凤山。李凤山就说了一个字:“干!”

那年秋收,长富村的玉米亩产过吨,被称为“龙江产粮第一村”。

接下来的好多年里,李凤山又带领村民搞奶牛、肉牛养殖。为了筹措养殖资金,他甚至闯过省委大院。原来,时任省委书记的徐有芳去肇东考察农业生产时与他合过影,他就带着这张照片来省委找徐书记。徐书记不但接见了他,表扬他“敢想敢干”,答应协调有关方面给村里划拨20万元资金,临走时还把他送到门外。

身正行端,赢得信赖

2000年,长富村人均收入2000元,2012年则达到1.58万元,增长近七倍。其中,长富米业可谓功勋卓著。

长富村种植小米的历史悠久。20世纪90年代,省里倡导村里办企业。李凤山乘势办起了米业公司——村民以土地入股,村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十多年过去了,大多数村的企业都破产了,有的甚至给村里拉下不少“饥荒”,但长富米业却越长越大,生产的“大干牌小米”获得了农业部的有机食品认证,成为畅销的“省名牌产品”。

长富米业成功的诀窍在哪里?村民们说:“大干书记正派,不祸祸(浪费)!”

李凤山有四个儿子,都在肇东市工作。朋友们知道他们是长富米业董事长的儿子,常和他们要“大干牌小米”尝尝。哥四个没有一个人敢去长富米业要米,全都是自己去商店买了送朋友。

“大干书记脾气大,要让他知道谁白拿了米,不管是谁,准保挨收拾。”

一次,李凤山在核对产品数量时发现少了一盒米,就下令细查,最后查出是四儿子李延飞拿走的。原来,李延飞那天带朋友来米业参观,朋友要了一个包装盒回去作参考,并没有拿米。可是,李凤山照样不依不饶,把儿子叫到村部,好一顿审。“开始,老爷子以为他拿了一盒米,冲儿子动了手。”一位村民说。

李凤山特别在意长富米业的“有机食品”品牌。有一年,村民李旭勉拉来一车谷子。谷子进入脱粒机,李凤山听见机器声发脆,就抓起一把谷子,见谷子比别的谷子亮,使劲儿一攥像沙子一样,断定这是化肥谷子,立刻命令停机,甩出那些已经脱出粒的“化肥小米”,让李旭勉把谷子拉回去。“这不是村里的谷子。” 他说。

米业收购村民种的绿色谷子是每斤五块多钱,比化肥谷子高出两三块钱。他反复向村民们讲这样一个道理:“想赚钱,就不能自己砸自己的品牌。”

正是基于这种强烈的品牌意识,但凡遇到砸自己牌子的,“大干逮着谁收拾谁”。

随着村集体积累的增加,李凤山和党总支一班人在逐年扩大生产的同时,还把钱用在了改善与民生有关的公益设施上,修路、装有线电视、交农村医疗保险,全是村里拿钱。2006年,村里修硬化路,每公里投资近40万元。发包结束后的一天晚上,承包商来到李凤山家,送给他十万元钱。李凤山黑着脸把他撵走了。

第二天一早,他召开“两委”会,说:“这工程不能包给他干!给我送钱无非是想偷工减料。”于是,工程重新发包。他给再次发包设立了许多新条件:水泥、石子等建材由村里进,承包商只管建;承包商带机械设备、技术人员,工人必须用村里的……李凤山给当工人的村民下了死任务:一搅拌罐必须倒进四袋水泥。“这老爷子,你甭想糊弄他。如今,一些村的路早都坏了,而我们村是全县第一个修硬化路的——比他们早四年,现在还好好的。”

正是因为行得正、做得端,李凤山赢得了村民的信赖与支持。

不屈不挠,难舍“本色”

2011年7月,建党90周年之际,长富村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李凤山去北京领奖时,顺便查了查身体。体检结果:甲状腺癌。李凤山问大夫:“还能活几年?”大夫说:“控制烟酒,能活个三五年,就怕癌细胞转移,建议住院。”

李凤山拿着荣誉证书和化验单回了村。荣誉证书,他摆到了村部,村里人谁看见谁高兴。跟荣誉证书摆在一起的,还有2009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村里调研时的照片。而那张化验单则被李凤山锁进了办公桌的抽屉里。在欢笑声中,村民们谁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李大干”即将走到人生的尽头。

“村里得干几件大事。米业得发展,农机合作社也要扩大规模……”这两年,李凤山的雄心越来越大。2012年,他代表村里与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达成了小米深加工合作协议,由大学投资3000万元建设优质谷子种植基地;融资建设金色米业加工项目,落户省绿色食品产业园,预计总投资三亿元。然而,伴随着项目的紧张推进,李凤山却日渐消瘦。今年年初,170多斤的他在两三个月内体重骤降了近五十斤。

3月底,村里备春耕,他忙得厉害,可实在拗不过几个儿子——把他架到肇东医院体检。结果出来:肝癌晚期。李凤山不信:“北京大夫说是甲状腺癌,还能活四五年呢,指定是大夫看错了。”直到这时,家人才知道老爷子早就知道自己身患绝症了。紧接着,一家人去了哈尔滨,他再次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儿子马上联系了上海一家有名的肝病治疗医院,准备带他直接去上海。可李凤山说啥也要先回村里。回村两天,他主持召开了四个会,分别布置了项目推进、春耕生产,并与农户签订了谷子种植合同……

十多天后,在上海医院里的李凤山非要回村不可。家人拗不过他,租了一辆救护车,将他从上海送回长富村。这时,村民们才知道他们的“李大干”病了,不约而同地奔向他家,屋里屋外站满了人,揪心地等着他回家。救护车开到家门前,村民们想把他抬进屋,他硬挺着抬起脑袋,说:“我要走回家。”

村民小心翼翼地把李凤山搀下车,搀进院,搀进屋。李凤山躺在炕头上,瞅瞅满屋的人,对跟前儿的“两委”成员说:“马上种地了,都守着我干啥?你们得干啊……”听着他的话,屋里屋外的人都泣不成声。

弥留之际,李凤山对来探望他的领导留下了遗言:“我死以后,各项费用不用组织承担一分钱,不给组织添麻烦。村里有些人提议,让我二儿子接替村书记,我认为他不胜任,请组织不要考虑。长富村目前没有任何外债和需要处理的账目,我的家属和子女无权处理长富村的财会账目。”

……

终其一生,李凤山不舍东北男人的刚强本色。

 

(黑龙江《党的生活》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杨媚、权娟)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