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专家视线)

拓展基层干群的互信通道

中央党校教授  高新民

2013年07月02日08: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基层干群关系是一个被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些年来,基层干部很委屈,说工作辛苦、工资不高责任大,常年在一线奔波,但无论在媒体报道中还是在百姓的街谈巷议中,基层干部负面形象多于正面形象;基层群众也抱怨,说自己的合理诉求没人理,办事不方便,没有关系不办事、没有钱不办事。干群之间彼此感受的巨大反差,折射出相互间认同度不高、互信不足。而互信不足是由社会转型时期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解决问题当然也需从多方面入手,从源头打开基层干部与群众相互信任的通道。

其实,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并不高,底线就是公道、公正。一是社会分配和保障制度要公正。在市场经济、利益多元时代,如果仅仅因为个人能力因素导致收入分配有差异,社会绝大多数人心理还能够承受。但由于市场体制不完善,或者某些权与商结合、钻政策空子,甚至违规违法或不明不白致富而导致社会差距拉大,却是大多数人心理不能认同的。二是政府职能部门办事要公道、公正。很多地方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或服务大厅,不需要群众到各部门跑了,是好事儿。但集中到一起办公不等于真正实现了服务职能转换。在某些地方,群众包括中小企业主与政府部门打交道,依旧会受到拖拖拉拉、遇事相互推诿等影响,“关系”远近、是否有“好处”等依旧是决定办事效率的重要因素。这与公权力运作方式、管理体制、作风等问题交织在了一起。

要做到公道、公正,首先需要加大社会分配与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特别是教育、医疗和住房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就没有各阶层之间互信、公权力与民众之间互信的基础。基层工作离不开这一基础性保障。

其次,需要从上到下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厘清政府与社会关系,真正实现政府服务职能转换,把服务蕴含在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中,改变工作作风,主动服务群众。基层党组织功能转换,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重点。

再次,基层办事公开、透明、规范化,是保证办事公道公正的前提。否则,即使公职人员清白做事,群众依旧怀疑干部是否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有些地方村和乡镇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政务财务公开了,任何人都可以去乡镇查阅、质疑村级财务情况。但时至今日,有些地方仍处在愿意公开就公开,愿意公开什么事项就公开什么事项的状态。如果不能做到真正公开,仅仅是摆个样子,群众当然不服气。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亟须建立社会协商对话机制。互信离不开干实事,但光靠干事不沟通也未必能够获得大家的理解,而协商对话是增强干群互信、经常性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协商对话的要义就是所有利益相关方平等探寻共同利益,为共同利益彼此平衡,找到“交汇点”。比如,不同层级的政府职能部门与群众的定期协商对话;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协商对话;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商对话;党委政府与群众的协商对话;本地重大社会公共事务的协商对话,等等。眼下的当务之急是确定哪些事务由哪一级组织、部门与群众协商对话,需要有明确的机制。

最后须注意的是,基层所做事项,有一些是执行上级指示,而上级指示是否符合基层实际,则决定着群众的人心向背。改革开放的大政策群众是认同的,但是,某些微观事务决策、具体决策,群众并不很满意或者不理解,有抵制情绪,而基层干部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强制推行,这往往成为群众对基层干部不满的又一因素。因此,决策过程多方征求群众意见,征求基层干部意见,是缓解社会矛盾、增强基层政权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02日 17 版)

(责编:乔业琼、权娟)
相关专题
· 党建周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