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海外情 石油魂——记李新民和他的“中国梦”(下)

2013年06月25日09:34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6月20日下午1点45分,在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视频会议室里,一场特别的视频会议即将召开。在半圆形会议桌的对面,是一整面由几十块显示屏组成的视频画面。画面上,一群身穿中国石油蓝色工服的人正在交谈着,其中还有几名外籍人士。

  下午2点,与中国石油伊拉克公司哈法亚现场作业区视频会议正式开始。作业区副总经理韩飞透过视频向北京会场内的参会人员介绍了他身边的同事,他们都是中国石油伊拉克哈法亚项目的工作人员。

  “大家能不能说说你们印象中的李新民是什么样的?在他身上发生的最让你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记者透过桌上的话筒,向远在异国他乡的中国石油人提出了问题。

  只见视频上,一个外国人主动打开面前的话筒,一串英文随即从北京会场的音响中传出。“我叫穆罕默德·巴沙尔,在哈法亚项目钻井监督管理部工作。Mr.李就像我的兄弟一样,我们的感情很深厚。他始终在工作现场和大家一起工作。”

  正当北京会场的参会人员聚精会神地透过视频,听穆罕默德用缓慢的语速描述着李新民时,视频中一位眼尖的中国员工突然兴奋地发出声音,“新民!是新民来了!”北京会场内的人这才发现,同样身穿工服的李新民正悄悄步入会议室,脸上挂着腼腆的笑容。

  “伊拉克的兄弟们,你们好啊!很想念你们!”拿起话筒,李新民的第一句问候就传递出他和队友之间深厚的感情。

  在工作中,李新民称呼队友名字,可在8小时以外,他喜欢叫他们兄弟。

  在苏丹的时候,每逢李新民轮转回去,他都会采购一批电子表、小工艺品发给当地雇员。

  “想当初,这些雇员前一天还握着羊鞭子,第二天便进了井队。”一位和李新民一起在苏丹工作的同事告诉记者,“李新民安排中方人员为他们培训,手把手教会他们打井、干活。年底表彰先进,这些雇员中的佼佼者被请上了奖台。他们从来没得到过这种鼓励和肯定,一个个激动得手舞足蹈。”

  在苏丹的5年里,李新民把150多名毫无经验的当地人带成了合格钻工,有20多人还走上了井架工、副司钻的岗位,越来越多的雇员愿意来1205队,愿意跟着李新民干。

  无论在苏丹还是在伊拉克,李新民有一个习惯,每天早晨都坚持到现场监督住处拜访,和他聊天。有的监督喜欢吃中餐,他就关照食堂每天都特别做几样送去。就这样,他和每名现场监督都建立起了深厚友谊,彼此信任、支持。

  不仅如此,在时局不稳的苏丹、伊拉克,李新民为了和周边百姓、部落维持好关系,不仅会在当地节庆时送去礼物、常去慰问,还会为当地的小学生购买学习文具,帮助百姓解决困难。

  李新民的努力付出,换来了当地雇员的信任和爱戴,也使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在苏丹,由李新民带领施工的37口水平井,创造了23项当地钻井纪录,两次获得苏丹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奖PDOC杯。

  说到梦想,李新民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当一名合格的石油工人。“我们国家现在还是缺油,大家伙儿这么拼搏,走出国门,就是为了多找油。每个石油人背后都有故事,真希望外界能多了解我们石油人。”李新民说。

  李新民的梦想又并不简单,“除了继续学习、不断进步以外,我还有个梦想,就是把国内还没‘走出去’的队伍,也带成国际化的队伍。”

  这个一心扑在事业上的“钢铁战士”,心里念的都是工作,对家庭他只有亏歉。

  “前几天儿子高考,他才抽空赶在考试前回到家。一进家门,他就一刻不停地守着儿子,看儿子复习,连吃饭的时候都让儿子背书给他听,直到高考当天也不放松。”妻子王伟这些年受的苦,不比李新民少。“他总说自己亏歉这个家太多,每次回来都想尽可能弥补,怎么做都嫌不够。”高考结束后,一家三口本来说好一起吃个饭,但最终李新民还是跑去为前往伊拉克的同事送行了。

  李新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钻机的轰鸣声里度过,无怨无悔地追逐着他的钻井梦、石油梦。这就是李新民,一名石油工人的“中国梦”!(记者 祝君壁)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相关专题
· 人物事迹
· 【时代先锋】“大庆新铁人”李新民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