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新铁人 新征程——记李新民和他的“中国梦”(上)

2013年06月24日10:34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李新民这个名字,近几年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他是中国石油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哈法亚项目部经理兼钻井二公司DQ1205钻井队队长、党支部书记,是铁人王进喜带领过的钢铁队伍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的第18任队长,是为了向祖国献石油而艰苦战斗在海外前线长达8年的硬汉子,是怀揣“中国梦”的“大庆新铁人”。

走出国门 续写辉煌

“把井打到国外去,是老队长王进喜毕生的梦想。中国石油实施‘走出去’战略,为圆梦打开了希望之门。”当记者见到李新民时,这位获得了无数殊荣的石油“钢铁战士”,脸上挂着腼腆的微笑。

“‘大庆新铁人’这个荣誉不属于我一个人,它属于中国石油百万员工。我要像铁人老队长那样,扎根基层,带好队伍。宁肯历经千辛万苦,也要为祖国献石油。”李新民真诚地说。

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50年里,1205队始终是“有排头就站,见红旗就扛”,可谓成绩辉煌。从一名普通钻工到技术员,到党支部书记,再到第18任队长,李新民太明白这支队伍的意义,太清楚扛起这面旗的压力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多,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60%。从大庆到苏丹,再到拥有全世界65%石油储量的中东,中国石油以保障国家能源需求为己任,积极参与到国际石油市场竞争中去。”大庆油田党委书记姜万春介绍。

李新民义无反顾地肩负起老队长未竟的事业,踏上了投身海外的征程。2006年2月21日,一架空客A380跨过千山万水,徐徐降落在苏丹喀土穆机场。李新民和5名队友的到来,让辉煌的历史从此续写: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走向了世界。

“一走出机舱,一股巨大的热浪扑面而来,身上的毛孔像溃堤的水库,汗迅速向外涌出。”对于当年的情景,李新民仍念念不忘,50℃最高温度,78℃的沙漠地表温度。

然而,接踵而来的困难让李新民无暇顾及非洲的“热情”。先不说工作环境有多恶劣,最犯愁的还是设备的老化、损坏。“跟我上,以最快的速度清关!”顶着五六十摄氏度的高温,李新民带着队友24小时坚守岗位,饿了啃口饼,渴了喝口瓶装水,困了就靠在设备上打个盹。6天,他们完成了上百部设备、上千吨钻具的清关;17天,102车设备运到相距1600公里的井场。他们创造了苏丹港同类钻井设备清关人数最少、时间最快的纪录。没有发电机,李新民不顾当地流弹袭击的危险,驱车几千公里,找遍了所有的中国井队,终于找来一台正准备大修的发电机,靠自己的双手修理完善。

“天像着了火,站着喘口气都难。工服湿了干,干了湿,磨破的皮粘上汗里析出的盐渍像针扎一样疼。到了晚上,蚊虫密密麻麻的,扑得人睁不开眼睛。每天早晨,井场上光死了的蚊虫就能收上几大桶。”李新民用平常语气描述的画面,震撼了所有人。

“我当时没别的想法,就是想打下1205队在海外的第一口井。这是我们老队长未完成的梦,也是我最大的梦想。”说到这里,李新民激动起来。

2006年4月30日,1205队在海外打的第一口井成功了。“老队长,我们赢了!您的梦终于圆了!”完钻的那一刻,黝黑的石油汉子再也抑制不住男儿泪。

发展不丢根 创新守住魂

走进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从一群统一穿戴、行事整齐划一的年轻钻井队员身上,仿佛还能看出当年转业部队战士的影子。“我们队现在有42名队员,35个都是‘80后’,但我们的老传统不能丢。平时队上都是军事化管理,每个队员来到队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铁人’事迹和精神。”30岁的1205钻井队党支部书记王迎春说,队上的每名队员都能清楚记得自己加入1205队的日子。“当时每天看着队长李新民为工作任劳任怨,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一个像队长一样优秀的钻井工人。”

正当记者们在1205队上参观采访的时候,李新民却偷偷把王迎春拉到了一边。“这地怎么不平?这样可不行,不符合工作标准啊。细节一定不能忽视,为了工作必须要面面俱到。有铁锹不?给我一把,我把这地铲平。”李新民的话让王迎春瞬间红了脸。

事后采访时王迎春道出的这个小故事不仅感动了记者,更引起了王迎春的深思。“新民队长在国外工作那么辛苦,每次回来都会去队上转一圈,给我们说说海外的事儿,讲讲先进的技术。他也会像今天一样,直接指出我们的不足,帮助我们进步,这就是‘铁人精神’。跟他一比,我们的差距太大了。”

发展不丢根,创新守住魂。李新民把弘扬铁人精神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品格,融化在血液里……

在一些常年战乱的国家,很多急用的配件买不到,个别配件即使能买到,也比国内贵好几倍。为了节省费用,李新民就自己背着急用的高耗易损的设备配件去国外。为此,队友们还给他起了个时髦的名字——“背包客”。

李新民的老同事李建国向记者说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李新民拎着个袋子走进了会议室,把袋子里的东西哗啦一下倒在桌子上。大家仔细一看,是几十管用过的黄油皮。在钻井队,黄油主要用来润滑设备,一管也就十多块钱,每天井队用个七八管,也不过百十来块钱,能有多大个事儿?李新民举起一支黄油皮说:“大家看看这管里的黄油,还剩这么多就被扔掉了。”说着,他当着大家的面用刀把黄油皮一个个割开,一点点把黄油刮出来,最后竟刮出半小桶。“老队长当年组建铁人回收队,修旧利废,连一个螺丝钉都不舍得丢,难道现在条件好了,勤俭节约的精神就过时了?我们丢的不是一点黄油,而是老队长勤俭持家的好作风,是1205队50多年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啊!”

“熔入一块铁,就能煅出特种钢。”这是大家对1205队的评价。可队友们说:“新民队长让我们理解了什么是‘旗帜’,当了队长,他没有忘记自己还是一名钻工!”(记者 祝君壁)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相关专题
· 人物事迹
· 【时代先锋】“大庆新铁人”李新民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