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鹦哥岭成名之后……

2013年06月10日14:05   来源:海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鹦哥岭青年团队与周边社区村民亲如一家。记者 武威 摄

  车子在盘山的312省道上奔跑,什隆河淡淡的溪流在脚下静淌。山径的微风,溪涧的流水,一路陪伴我们赶赴鹦哥岭。

  这是中国华南地区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6年前,一群青年的到来,擦亮了大山岑寂的底色。

  来自全国9个省区的27名大学生,组成青年团队,将自己的青春梦想扎根在大山岭、溪流旁,2012年他们的事迹为全国所瞩目后,生活和工作都悄然发生了改变。“他们的心还会如过去那样从容淡定吗?”一路上,来访者的脑海里几乎都划着问号。

  他们成长成熟,生活中多了新的责任

  对这群年轻人新的探访,从麟麟和浩浩两个孩子开始。

  5月31日,五指山牙胡小学39个小朋友和一个黑瘦叔叔玩成一团,儿童节快到了,王云鹏代表团队送来了文具和他们自己编写的“乡土教材”。王云鹏特别喜欢孩子,这样的日子在村小度过,他也有“私心”:可以少些时间想念麟麟。

  鹦哥岭青年团队一年多的时间里,多了5个“小鹦哥”。他们都是团队成员的小宝宝。李小玉的宝贝9个月,廖常乐和王慧颖的孩子11个月,许碧果的3个月……团队“壮大”了,团队中的不少人要为生活做出新的选择。

  对王云鹏来说,为人父的转变,痛多于快乐,因为1岁多的麟麟见不到他的爸爸。

  麟麟眯眯的笑眼很可爱,已经会“拔、拔”地试图喊出“爸爸”的声音。出生4个月,王云鹏和钟玉珍欢天喜地把麟麟抱回了鹦哥岭。

  可半年不到,两口子工作愈发繁忙,孩子实在顾不上,狠狠心,他把麟麟抱回了老家。

  “周末哪怕只一天,我也很想回去看看他。”王云鹏说。

  麟麟已懂很多话,周末要回鹦哥岭的晚上,小家伙看爸妈要走的神色就哭了,狠抱着爸爸脖子不肯下来。

  “在门口硬把他放下了,我们就听着他哭,没回头,那种难受……”王云鹏大多时间留给了大山,面对与孩子的分离。

  同样情形的还有浩浩。5月30日,李之龙赶来参加儿子浩浩幼儿园毕业班的最后一次家长会,老师都觉得惊讶。几年来,李之龙在儿子的幼儿园里一次也没出现过,浩浩想让班里小朋友看看“黑猫警长”爸爸的愿望,当父亲的,没能帮他实现。

  人生的不同阶段,他们多只做了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

  他们坚守大山,绿色梦想痴心不改

  6月1日清早,鹦哥岭南坡布伦村脚下,李之龙、王合升、刘磊、周薇带着9名护林员进山监测。

  艰难的山岭雨林之路,王合升用鹦哥岭“水母眼泪”的传说为大家解乏。他太熟悉这里了,4年前,在南坡小水潭里发现了淡水水母,给剔透晶莹的小生物起了好听的名字———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有力印证了海南中部山区生态的完好和水质的清纯,也坚定了我们保护好雨林的信心。”王合升说,一年多来,外界对他们的关注增多了,但他的生活没有太大改变,他仍定期坚持到南益溪畔观察记录桃花水母,“只要看到这个可以反映生态指标性的小生命,心就很踏实。”

  “为一个个小生物爬山奔波值得吗?”记者问。王合升说,他想让山岭里的每个生命都好好活着,他觉得父亲远远地在看着他,考验他是否重信践诺。

  4年前,同在这片山岭,王合升研究国家I级保护植物伯乐树,3月是伯乐树一年一次的花期。

  那个月的一天,合升突然接到了山东老家哥哥的电话,哥哥几乎哭出声来。父亲确诊癌症半年多,合升一点儿不知道,说这事时,合升的心又像被碾过一般。知道了消息的他崩溃般地纠结,可他谁也没告诉,选择留下来,守在伯乐树旁。

  完成任务赶回老家时,合升见到了枯瘦的老父亲。“我守在他床头,第二天夜里,他定定地望着我,几乎是一字一顿:‘明天回海南吧’。我对他说,‘你别乱想,病好一点我带你去海南,那里可好了。’可父亲却拉起我的手,好像用尽了浑身的力气:‘所有人,我只放心不下你。’”

  那一夜,老父亲带着不放心离开了他深爱的人,留下了小儿子对他永无弥补的愧疚。

  “我对父亲承诺过,多为海南的青山绿水尽一份力,有时我想,我爱这里,大山会知道,溪水会知道,父亲也一定会知道。”王合升说。

  合升和青年团队几年的努力换来了成果。雨林里庞杂动植物分布的脉络渐次清晰。在白沙工作总站王伟峰的数字化系统中,我们清楚看到了合升和队员们寻找到的苏铁、轮叶三棱栎、海南油杉等重点保护植物,被清晰标记在了数字地形图上;海南孔雀雉、山鹧鸪、水鹿、小灵猫等珍禽异兽被活灵活现地记录进了数字化档案。

  他们用心用情,对黎苗乡亲的心意从未改变

  2012年鹦哥岭成名之后,团队来了5名新成员,他们为像哥哥姐姐们一样守护鹦哥岭而来,瘦弱白净的王亚是其中一员。

  “她来了就要爬好汉坡。”骄阳下,王亚向她哥哥王伟峰和老队员挑战。“爬到终点的那一刻,她冲我喊‘哥哥你看!我能做到!我能跟你一样守着山,守着这里的人!’”听到喊声王伟峰差点掉泪了,他看到了妹妹身上山蚂蟥咬过渗了血印的衣裳。

  王亚做到了。

  一年来,牙胡、元门、番阳小学的孩子们喜欢她,南开乡、元门乡的乡亲们也喜欢她,青年团队与山区乡亲的深情,在新一拨来到大山的年轻人心中,如溪水般流淌。

  多年来,各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多是靠行政手段抢救性划建,未从根本上解决区内群众的生活出路,鹦哥岭的队员把帮助社区发展生产,放在了心头。

  王亚他们专跟农民打交道,一年来,帮农民推广养蜂的设想变成了现实,是她的最大收获。

  6月2日,元门乡红茂村支书王宏高带记者看了他家的20窝蜂,“养蜂成本低,可售价高,80元一斤,一年下来,20箱蜂蜜收入会有近万块,多亏这些大学生。”

  为提高水稻收成,队员们为农民引进“稻鸭共育”。去年推广中,900只鸭苗在红新、方什免费分发,每户15只。鸭子放养在水田中,吃虫促进水稻生长,鸭粪又是好肥料。到我们来的时节,水稻已抽穗,鸭子也长肥了,一派勃勃生机。

  稻鸭共育如今已在鹦哥岭山区周边的多个社区推广开来,元门乡红新村36户人家,家家都养鸭,村民算过账,除鸭子收购价每斤高出2元之外,节省下的土地和饲料,能让每户人家每年多挣1500多元。

  6月5日,王云鹏带着王亚、麦严、刘礼军又向山脚下的番阳中心小学进发了。山区孩子的“小书包”、农民的“钱袋子”是背在年轻人心上沉甸甸的行囊。

  在崎岖山路上,所有的平凡、琐碎和艰难,都不会阻挡住这群年轻人为美丽中国所做出的青春抉择。

  青年的选择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粲然于绿野的鹦哥岭青年团队,正一往深情地向大山走来。

  (记者 杜颖 单憬岗)

(责编:杨媚、权娟)


相关专题
· 特写·侧记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