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海南鹦哥岭大学生团队:烈日炎炎寻“桃花” 

2013年06月07日11:05   来源:中国侨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鹦哥岭保护区的大学生带领记者寻找桃花水母。 王子谦 摄

“不要以为只有海水里有水母,淡水里也有水母,名字很好听,叫‘桃花水母’。”海南省鹦哥岭保护区管理站科研科科长王合升站在鹦哥岭山脚下,收拾好装备准备进山。

这里是位于海南中部山区的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2007年,昆虫学专业毕业的王合升与其他27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组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负责保护区的管理和科研工作。6年来,他把青春和汗水洒在了这片土地上。

6月来到鹦哥岭,进入了名副其实的“热带雨林”:湿热的气候,火辣的阳光,茂密的丛林,还有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热带动植物。记者随王合升和他的同伴走进大山深处进行野外巡护,试图寻找那神秘的“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是一类生活在淡水中的水母,没有想象中海洋水母那般体型,它只有硬币大小,晶莹透明,需要仔细观察。”王合升出发后详细介绍起“桃花水母”。

顶着强烈的日晒,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越往上走路越来越窄,终于被半人多高的杂草吞没,只得用胳膊将挡在眼前的草拨开,勉强前行。

鹦哥岭保护区的年轻人每个月都要徒步走进大山深处,在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的情况下工作生活,他们每次进山都要把科研仪器之外的帐篷睡袋,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打包随身背,“早已习惯了在大山里的日子,没有锅我们就用竹子煮饭。”王合升说。

多年的丛林生活让王合升对大山里的动植物了如指掌,坡垒、鸟巢蕨、蛇足石衫,四线石龙子……他详细向记者介绍遇到的不同物种。

“注意蚂蝗。”在前面带路的管理站副站长刘磊提醒大家,在热带雨林,蚂蝗最为常见,稍不注意就会被沾上吸血,“把衣服扎紧,跟上队伍。”

美丽的热带雨林潜伏着很多危险,王合升说与毒蛇相比,蚂蝗算不得什么。“有一次跟同事来调研,我独自跑开做昆虫调查,发现前面的树枝上盘着一条大蛇正对着我吐信子。”

“第一次遇到心里特别紧张,跑也不敢跑就这么僵持着,好在几分钟后它爬走了。”

山路愈加狭窄,一边是陡峭的山崖,一边是望不见底的河谷,头上不时出现蜘蛛网,头一天的大雨让山路更为湿滑。刘磊告诉记者,这个时节的鹦哥岭每天下午都有一场大雨,做野外调查,队员们还要做好防雨和防雷的准备,大意不得。

大队沿着山间溪谷前行,终于到达了第一次发现“桃花水母”的南益溪边。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两边青翠的大山夹着一条汩汩的溪流,绕着岩石向山下流去。

“‘桃花水母’是一种环境指标性生物,对环境和水质要求极高。生长最佳环境是无污染、人为痕迹少的地方,要是水质受到污染,它们就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刘磊说,正因为桃花水母对环境的敏感性,才会在监测上有难度,“也正是说明海南出色的生态环境,需要悉心保护。”

局地性的暴雨让南益溪的水量在一天内变化很大,山洪暴发时整个河道充盈,雨过天晴后又恢复到静静流水,河道内的很多大石被水掏空,变成了一个个盛水池。

王合升选好了一个较大的盛水池,希望可以等到“桃花水母”的出现,“桃花水母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作为生物进化过程形成的一个物种,地位丝毫不逊于大熊猫。”他说,这一独特物种特有的基因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就在王合升等待“桃花水母”时,刘磊和其他几名护林员商量保护区巡查的详细计划。他告诉记者,每年都会有一些外来偷猎者进入保护区盗猎,保护区工作人员今年来通过教育附近村民,组建了一直百余人的队伍,有效地保护了鹦哥岭的动植物资源。

等待了多时,王合升没在这里发现“桃花水母”,“这两天雨势比较大,水母可能会随着溪水流向下游。”他告诉记者,过些天还要再到这里观察,他会守护这些珍贵的“水中精灵”。(王子谦)

(责编:杨媚、权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