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31日16时许,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的老乡们正忙着收割烟叶。
听说记者来访,66岁的村民邹金进放下手中的农活,赶到村部。“李彬是我们的第一好书记,为了让大伙过上好日子,自己的身体却累垮了。”说起李彬,邹金进不禁哽咽。
“李彬书记多主见,为民着想少睡眠。谦虚朴实人实在,甘心无私做奉献。村部道路自来水,鲜水一切都在变。有了第一好书记,鲜水一定能争先。”这首题为《第一好书记》的诗,是邹金进为李彬写的。朴实的字眼,表露了村民对李彬的深情。
李彬驻村三年,鲜水村村民年人均收入翻番。在现任驻村第一书记洪山带领下,鲜水村又发生了新变化。
“村里长3.1公里的烟田路硬化好了,现在车子可以直接开进去,肩挑手提运烟叶成了历史;新平整的土地让村里添了300多亩耕地;村口的柳树塘危桥也改造好了……”村民李杜华说,没想到省里派来的两位驻村干部,让鲜水村几年内大变脸。
和李彬一样,前后到柘荣县东源乡山场村、周宁县玛坑乡紫竹村“驻村”的吴景星也是村民心中的“第一好书记”。在山场村,他引导村民种植板栗大获成功,从此多了一个“板栗书记”的绰号;在紫竹村,他帮助村里筹集基金,把该村唯一通向外界的3.5公里公路改成了水泥路,又被亲切地称为“筑路干部”。
在德化县汤头乡吉山村,驻村第一书记董立开也用实干,书写着自己的“第一好书记”故事。他让这个常年以佛手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乡村有了农业部“绿色食品标志”,并与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合作,对佛手瓜进行酱菜和蜜饯深加工,提高了佛手瓜附加值。2012年,仅佛手瓜销售一项,村民人均增收1500元。
9年来,我省先后选派三批1.2万多名党员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许多派出单位把驻点村作为“编外处室”,在项目、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百姓拍手称快。
近期,我省大力推进领导干部“四下基层”,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带着深情、带着责任深入群众,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认真细致地做群众工作。洪山说,自己会和李彬一样,用心把每一件小事抓好,让鲜水村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