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小康路上,不让一户掉队——刘义新毕生奉献诠释党员本色

彭小萍
2013年06月03日14:49   来源:湖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编者按

有一种情怀叫“为人民服务”,朴素而真挚;有一种称谓,叫“共产党员”,神圣而光荣。党的92岁生日到来之际,本报再次聚焦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通过回访老典型、挖掘新典型、走近基层干部等方式,讴歌时代精神,凝聚发展能量。今起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刘义新,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建设村党支部书记。5月8日,他在为村民办事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本报曾连续报道)

39年前,21岁的刘义新从黄陂六指高中毕业,回建设村担任农技员。前不久,昔日同窗好友聚会,发现当初的近200名同学,只剩下他和另一同学扎根农村。是什么力量让他拒绝多次外出赚钱的机会,选择坚守乡村?

干部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

1999年,刘义新当选村支书。村里路不通、水不畅、电不稳,还负债12万元。“要致富先通路。”刘义新召集当时10个自然塆的年轻人,挖沟渠、撒石子、拌砂浆。一个月时间,将3公里长的土路铺成石子路。

2001年,农村试行电网改革,六指街56个村子都没动静。街道推出政策,第一个电改的村奖励1万元。刘义新一听,“有戏!”发动村民支持电改,并带头装了村里首块电表。

路、水、电都变好了,村集体经济依旧负债。建设村该走什么样的致富路?刘义新四处求教,反复思索。“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业,招商引资发展村级工业”,思路明确后,他带头联系村里外出能人,并发动群众,合力“物色”项目。“他悄无声息地引进了6家企业,村集体每年增收8万元。”街道组织委员熊文华回忆。

走了一个多月,有人还在等他

“我等刘书记。”“他不在了。”“他什么时候回,我要他帮我收油菜。”刘义新走后的一个多月里,这段对话,每隔两天,就会在他家门口上演一次。

等他的人,是村民周德厚。

周德厚智障,是刘义新的帮扶对象。6年来,刘义新待他如同亲兄弟,夏天送电扇、冬天送棉被。慢慢的,周德厚产生依赖,天天粘着刘义新。“这样游手好闲不是办法。”刘义新拿出农技员的本事,手把手教周德厚。眼下,周德厚家3亩油菜要收了,他却找不到刘义新了。“小康路上,不能让一户掉队。这是刘书记的原话。”村主任刘显元说,村里47名党员一一结对帮扶村里的低保户、残疾人、贫困户、孤寡老人,“最困难的村民都得到了关心、帮扶,最难化解的纠纷都得到了调解,村里这多年,没有一起越级上访。”

算好明白账,没人不买账

给村民算账,表面上是加减乘除,反映的却是村干部对政策的熟知程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土地流转,碰上钉子户,那是求爷告奶也没辙。刘书记来了,事情就有了转机。”乡域传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方建利介绍,2011年,公司准备在六指街的6个村流转土地3000亩,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其中,建设村需流转152亩。流转价格较高,村民很支持,唯独83岁的刘爹爹坚决反对。无奈之下,方建利求助刘义新。

“土地是咱们的命根,流转土地就是不孝!你来劝我,是没良心!”刘爹爹把刘义新赶出了门。晚上,刘义新提着酒、花生米、小干鱼再上刘家,给他儿子算账:你家这3亩荒地,每年颗粒无收,如果流转,每亩可获补偿300元。以后,村与村之间田成块、路成网、水灌通,发展好了,大家都受益。如果不流转,村里一直落后,你们不是成了村里的罪人?”两天后,刘爹爹在合同上盖了章。

“没有不讲理的群众,只有不会算账的干部,换位思考,帮群众算好明白账,没人不买账。”村副主任刘耀威说,这是刘书记在世时经常说的话。

村干部公道,村里就稳定

连续5届,刘义新均高票当选村支书,靠什么?“做事公道,做人廉洁。”采访中,村民回答。

2008年,刘义新得知自己的一位亲戚怀孕,想再生一胎。刘义新连夜上门,劝她打掉。“我们指望你当书记帮一下,没想到,你还要拿我们开刀。”他被直接推出了门。“你们是我的亲戚,我要是允许你们生,那村里不是乱套了。”刘义新在门口苦心劝说,却无人理睬。次日起,他天天来敲门,直到亲戚放弃超生。“做的事多,得罪的人多。”74岁的村民周四货说,村里有的干部挨骂挨打,但村民遇事再愤怒,也没人跟刘义新动手。“他做事公道,脾气温和,别人骂他,他从不还嘴,等村民气消了,再慢慢讲道理。”

刘义新的突然离去,除了留下几本《群众说事(调解)记录》,剩下的就是3.5万元的外债。“他当上村支书后,一年工资、补贴加起来1万元左右。”妻子周冬贵说,自己除了种田,料理家务,还在附近的工地打工,落下一身病痛。“刘义新用生命,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本色。”黄陂区委书记胡洪春动情评价。(记者 彭小萍)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