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群众路线的忠实践行者——记陕西省安塞县包扶干部马志强

2013年05月17日15:18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马志强(左三)在医院看望患病村民。资料照片

在陕北,土生土长的“县官”马志强,时常与老百姓摸爬滚打在一起,家长里短,谈天说地,丝毫没有一星半点儿“官腔”和“官味儿”。

同事们说,自从马志强包扶了安塞县高桥镇刘塔村这个低收入村后,他就像上了瘾、着了魔似的,时常泡在山窝窝里。

一年来,在马志强的包扶下,刘塔村不但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村民们也变得“开化”了,掐算着咋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家致富了。

2012年,刘塔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了52%。村民们高兴地说:“共产党的作风就是好,马县长就是咱群众的贴心人。”

“包扶就得贴着老百姓的心窝子去想”

今年1月5日上午,刘塔村11名重病患者,在家属和包扶干部的陪同下,来到延安市人民医院接受免费治疗。“做梦也没有想到能够免费治病。”村民张塞平激动地说,“真是太感谢马县长了。”

原来,49岁的张塞平,20年前在乡镇卫生院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由于长期服用消炎药和止痛药,她全身关节畸形,连基本生活都无法自理。

像张塞平一样,这次接受免费治疗的全部是身患重大疾病而无钱医治的特困群众。面对近乎“天上掉馅饼”的免费医疗计划,有人怀疑,有人观望。可马志强就是铁了心——再难也得给这些贫病交加的乡亲们看病,“既然包扶就得动真格的,就得贴着老百姓的心窝子去想。”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过巨大贡献,在全国人民共奔小康、国力大大提高、延安市人均财力位居全省前列的情况下,我们没有理由解决不好贫困人口收入低这个问题。这既是还历史老账,也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一项政治责任。包扶低收入村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2012年3月,在延安市千名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动员大会上,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这番饱含深情的话,让安塞县副县长马志强心潮澎湃。

当天晚上,马志强失眠了。“现在,在许多农村,农民要么出去打工,要么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得过且过。要使他们实现市里提出的‘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得到基本保障’的目标,确非易事。”马志强思谋着下定决心,“作为一名土生土长、党培养了多年的党员领导干部,此时不搏何时搏?”

第二天一早,天刚麻麻亮,马志强就急匆匆地赶到刘塔村调研摸底。在包扶工作中,马志强分门别类,把全村30%的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包扶对象,进行“手把手”“心连心”的包扶。通过“扶心”“助学”“送医”“授计”等一连串卓有成效的工作,刘塔村群众心里迅速燃起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他们是‘真扶贫’‘扶真贫’”

“步履匆匆,吃饭草草,眼睛布满血丝,时常眉头紧锁,说话做事雷厉风行,总能耐心倾听村民心声。”这就是马志强留给村民们的印象。

马志强认为,解决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只是“权宜之计”,确定长期帮扶关系才是长远之策。因此,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切中要害开展包扶工作,就成了当务之急。

在刘塔村,马志强“烧”的第二把“火”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马志强协调来14万元资金,修缮扩建了4座蓄水池,解决了全村人畜安全饮水问题。他还争取到85万元,维修改造了7公里乡村公路,修通了9公里果园生产道路。

“这次包扶队到来后,群众开始并不看好。没想到,他们是‘真扶贫’‘扶真贫’,真心实意帮我们。”刘塔村支书陈春俊说。

不唱独角戏,避免“拍脑袋”

面对采访,马志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只想做些实事”。

刘塔村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群众生活困难。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为2870元,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为了解放村民思想,避免包扶工作由包扶队唱独角戏,马志强先后6次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和部分群众277人次,到本县、本市那些自然条件和刘塔村差不多、发展势头比刘塔村好的村庄“开眼界”“见世面”,帮助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为了避免包扶工作“拍脑袋”,2012年3月,马志强和10名包扶队员分成三组,带着由他们自己设计的7大类71小项的调查表,跑遍全村4个村民小组139户人家,走访群众367人,不仅掌握了刘塔村的实际情况和群众呼声,还理清了包扶工作的基本思路。

在马志强的主持下,刘塔村有了具体奋斗目标——一年上规模,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力争到2016年,使刘塔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赶上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