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15日08:4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民网雅安5月14日电 (记者刘裕国)目前,四川雅安在全市1029个集中安置点建立临时党组织275个,组建党员抢险队、突击队、服务队、助耕队3400余支,组织市县乡8600余名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特困群体9300余户3.6万余人次,“帐篷党建工程”服务覆盖了受灾群众20余万人,初步形成“党的组织建起来、党员作用发挥出来、群众组织起来”的新格局。
做到组织全覆盖,更好地凝聚群众。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安置点制度,1000人以上的落实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1000人以下的落实科级领导干部联系;临时党组织委员联系“篷长”,“篷长”联系群众。加强组织建设,按照临时安置点群众安置规模分别建立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和党小组,1000人及以上的安置点建立党委,500人及以上的建立党总支,500人以下的建立党支部,100人以下的建立党小组,并采取“地名+党组织”方式进行规范设置;加强班子建设,按照与临时安置高度对接的原则,在各临时安置点设立安置、卫生、后勤、治安、宣传、纪检“六大委员”,在每个委员下面建立相应工作班子;加强队伍建设,在各安置点临时党组织普遍建立党员抢险队、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党员助耕队、治安巡逻队、消防队和宣传队。
在各临时安置点显著位置亮出党旗,让党旗高高飘扬。亮出党员服务队、党员抢险队、党员突击队和党员助耕队“四支队伍”队旗;“亮牌子”,在各临时安置点显著位置亮出临时党组织标识牌;“亮承诺”,亮党员抢险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抢险必胜”的承诺,亮党员服务队“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的承诺;“亮职责”,亮出临时党组织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主要任务和工作区域等;“亮电话”,亮出临时党组织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联系电话。
针对过渡安置阶段群众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及时跟进受灾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和联系服务工作。党校必进,重点培训党员防止次生灾害和做好群众工作能力;“夜话”必进,及时了解民情和安抚受灾群众;电影或录像必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艺演出必进,宣传群众身边典型,形成正面舆论和导向;司法调解必进,创造良好治安环境;“党员示范岗”必进,促进每名党员发挥作用;特困对象帮扶必进,实现党员干部对“五保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四类对象的“一对一”帮扶;表扬激励必进,每个集中安置点每天推出不少于1名身边的好人好事,弘扬正气。
监督全覆盖,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公示临时安置点的组织架构;公示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人姓名及电话;公示卫生防疫责任人姓名及电话;公示消防安全责任人姓名及电话;公示司法调解责任人姓名及电话;公示“四类特困”对象“一对一”帮扶名单;公示干部作风监督和救灾物资发放监督电话;公示好人好事,宣传身边先进典型,弘扬传播正能量。
相关专题 |
·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