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履新甘孜州刚一年的甘孜州委书记胡昌升,在全州启动实施“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大会上,用《吕氏春秋?求人篇》中的一句话,道出了他对人才的渴求。
甘孜的发展渴求人才,甘孜的和谐呼唤人才,甘孜的幸福需要人才。胡昌升说,直面现实,人才是甘孜发展稳定的第一要素。
去年12月26日,甘孜州委召开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确立了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的发展定位,描绘了生态环境越来越美、优势产业快速成长、社会事业和谐发展、依法治州深入推进、党群干群鱼水情深、社会风尚至淳至善的大美画卷,这是110万康巴儿女的家园之梦。
“到2020年,甘孜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甘孜人民与全国人民一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110万康巴儿女的幸福之梦。”
任何梦想的实现,人都是第一要素。然而甘孜的现实却是,目前甘孜纳入统计范畴的人才为8.9万人,这个数据涵盖了所有的公务员、所有的事业人员、所有的初级以上工人和所有的企业管理人员,公职人员占了“大半壁江山”。这个数据中,仅有7名博士研究生、110名硕士研究生,没有一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更没有一名院士,正高职称仅32人。建州60多年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共17人,且有16人已经退休,下月还有1人退休。
具有博士学位的胡昌升谈到甘孜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时不无忧心地说,甘孜已经打响了交通三年攻坚战,但全州交通技术员仅341人;已经吹响了旅游全域化的号角,但全州有导游证的仅298人,且全部在州外就业;正在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但每万名农牧民中仅有158名懂一些基本技术;正在倾力打造中藏医药产业,但南派藏医学传人仅8人;正在倾情创办藏区一流教育,但全州专职教师仅10594人;正在全力推进健康甘孜2020,但医务人员仅5800余名,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仅1.38人,意味着每100平方公里才拥有1名有资格开处方的医生。
如何破解制约甘孜跨越发展的人才难题?这位曾在成都市、雅安市等多个基层岗位历练过的领导干部,带领遂宁成功实现从“切薯片”到“切芯片”跨越的市长,举全州之力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力破四川最大藏区发展难题的书记,这一次再次找准支点,以启动实施“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撬动全局,财政将投入6亿多元,计划5年引进高端人才200名、优秀中端人才2000名、优秀基层基础人才20000名,聚全州之智,集全州之力,纳全州之才,推进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建设。
“甘孜梦的实现,需要一大批有远见、有谋略、有胸襟的领导干部为之倾注心血;甘孜幸福的家园,需要一大批有才华、有激情、有勇气的优秀人才为之奋斗不息;甘孜美好的未来,需要全体甘孜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去共同浇铸、建设和创造。”
胡昌升说,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高寒缺氧,地域辽阔,人口分散。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市场经济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州情决定甘孜必须走一条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强州之路,用非常之举,育非常之人,成非常之事;必须在特殊政策、特殊举措、特殊机制上寻求突破,让每一个在甘孜奉献的人都能释放价值,让甘孜经济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从今年起,甘孜州财政将整合各部门的人才培训资金,打捆使用,提高效益;允许事业单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兼职兼薪、创新创业;引进的高端人才,可不受编制和岗位限制,优先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可按规定低职高聘或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对引进的、急需的专业技术类高端人才,只要与用人单位签订10年以上聘用(劳动)合同,将一次性给予硕士每人20万元、博士及副高级职称每人25万元、正高级职称每人30万元的安家补助……破除障碍,创新举措,尽显甘孜引才育才之道。
胡昌升强调,有些人才非常急需,可现在甘孜没有,短期内又培养不出来,只能搞“拿来主义”;引进人才要胸怀宽广,不能“武大郎开店”,比自己个子高的都不要;要让甘孜州的产业和事业大军,拥有一批良将,一批中流砥柱;要依法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当好维护企业合法利益的“保护神”;必须善待人才,铲除“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算的、算的不如捣乱的”等人才成长不良土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给予同等的政策、同等的环境、同等的机会;在人才评价和使用中,用事实说话,用业绩评判,让人才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用当其长,让人人竞相成才,人人皆愿成才……
中华之复兴,人才是第一资源。甘孜之跨越,人才是第一要素。胡昌升坚信,甘孜未来将因人才的支撑而美丽,甘孜人民将因人才的奋斗而幸福!
来源:四川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