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这么晚了,李书记还来看望我们,为我们村的发展出谋划策。”3月26日晚9点30分,天色渐晚,而夜幕下的隆子镇麦莎村村委会却异常热闹。村组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共聚一堂,讨论得热火朝天,他们集思广益,共商麦莎村的发展大计,根本没有丝毫睡意……
夜谈话题从柴、米、油、盐到安居工程、新农村建设,从富民强村到兴家兴业。农牧民群众提出的问题,县委书记李育智都细心地一一作答。在短短的半个多月时间里,这样亲切动人的场景在隆子县已经出现了30余次。
这是隆子县在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中,利用晚上农牧民群众的空闲时间举办“乡村夜话”活动,与他们拉家常、讲政策、商农事、谋发展的一幕。
“话”变化
麦莎村位于隆子河谷沿岸,一直以来,村子的人畜饮水问题都未得到解决,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为此群众有些怨言。县委书记李育智在夜话中听到村民反映,当即给村民答复:“县里会及时筹措资金,由镇政府负责,村民出工,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麦莎村的村民高兴地说:“‘乡村夜话’没白说。”
“乡村夜话”还有效解决了麦莎村的村级道路维修、山洪冲沟治理、南北发展、加大人工种草和草场承包等问题,让群众心里暖暖的。
“我们县里的干部每周不定期抽出两个晚上,到农牧民群众家里坐一坐,大事小事谈谈心,不但不影响白天工作,还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贴近了农民的心。这样的夜话谈得越多,群众心里越亮堂!”说起几个月来在全县开展的“乡村夜话”活动,隆子县县委书记李育智感触颇深。
“话”发展
隆子县是山南地区的农业大县,也是边境县之一。加快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农牧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使得一系列的惠民政策深入基层、深入民心,让更多的农牧民能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隆子县要求全县26名县级干部、32个县级驻村工作队,每周利用至少两个晚上的时间,深入农村农户,与农牧民促膝谈心,同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讲解科技知识,传递市场信息,倾听群众呼声,化解矛盾纠纷。对于这种工作方法,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乡村夜话”。
“我在村里生活几十年了,县里的领导干部像这样来村里和群众聊家常、话发展还是头一次。我们打心眼里高兴,希望‘乡村夜话’能经常开展。”隆子县隆子镇麦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旦增告诉记者。
通过“乡村夜话”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还破解了制约农村发展的难题,找到村组发展的路子,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气顺了,村“两委”的信心更足、干劲更大了,全村呈现一派崭新的气象。
“话”幸福
哪一段路该修了,哪一片农作物长势不好,哪个农牧民群众急需农业科技知识,哪一位专业户缺少资金,哪一家困难户需要救助,从姓名、年龄、家庭收入等基本情况到技能特长、培训需求,甚至田地、山林界址等具体细节,干部们都清清楚楚地记在夜访日记中。
今年的收成怎样?盖新房的钱够用吗?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有什么难处?需要什么帮助?你最希望政府做的事情是什么……一连串的问题,每一位走访干部关切的话语温暖着农牧民的心。
据统计,仅2012年全县26名县领导干部及32个县级驻村工作队已开展“乡村夜话”120余次,收集整理民意3664条,投入资金3228.9万元,解决人畜饮水、道路维修、村容村貌整治等热点问题230余件,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为确保活动不走过场,县相关部门还发放了“夜访”民情日记本,制定了“夜访农户”监督检查制度,对夜访活动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并根据干部记录的夜访日记,进行回访、询问。“不干扰群众白天生产生活,利用晚上时间‘走走村、串串户’,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问、所求。贴近群众的好作风又回到了干部的身上,有这样的好干部,真是我们老百姓的好福气。”退休老党员白玛多吉说。
“乡村夜话”,话不尽鱼水情深。“乡村夜话”改进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搭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乡村夜话”犹如丝丝春雨,飘洒在希望的田野,滋润着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心田。(记者 马静 王雨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