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海宁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四千“穷亲”

2013年04月27日11: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日前,海宁市周王庙镇荆山村民沈林珍家迎来了两名特殊的“亲戚”——海宁市委办公室党员干部封叙坤和张明。他们不仅送来了慰问金,还根据他家实际困难,帮助拟订了一份脱贫计划。这是海宁市正在开展的“两富同行、温暖海宁”行动的缩影。

和沈林珍家一样,这段时间,海宁市所有低收入家庭都结识了两名党员干部作“亲戚”,1万余名党员干部与4000多户低保、困难家庭,建立起“一对一”全覆盖、长效化的结对帮扶机制。

让困难家庭一起幸福起来

“这些困难家庭不幸福,那么幸福海宁就是一句空话。”在日前召开的海宁市委全委会上,市委书记林毅通过电视向全市人民承诺:通过万名党员干部帮扶千户困难家庭,让他们一起幸福起来,一起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海宁市全市共有低保家庭3000多户、困难家庭1300多户。如何让这4000多户困难家庭一起幸福起来,是近年来海宁市委、市政府重点探索实践的课题。

去年,针对多数困难家庭看病难题,海宁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低保户全年住院医疗总费用在4万元以下的,基本医疗费用自负部分可申请全额免单”为主要内容的医疗救助新政。到2012年底,累计救助困难群众9472人次,救助金额804.7万元。

让困难群众“看得起病”,仅仅是让困难群众“幸福起来”的举措之一。林毅表示,这次“两富同行、温暖海宁”行动,是希望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机制,切实改善困难家庭的生活。

不仅“输血”,更要“造血”

因为父母去世,许村镇永福村18岁的曹金其失去了生活依靠,外加80多岁的爷爷奶奶需要照顾,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

“送上慰问金仅是权宜之策。”作为结对党员的许村镇镇长祁建强和永福村党委书记许卫明认为,让这户家庭生活好起来,关键是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在几次征询曹金其意见后,决定帮助曹金其创业。他们帮助联系村里的金永和纺织公司,为其制订了两个脱贫计划:一是由金永和公司提供两台织机,产品由企业包销;二是在附近家纺市场“零租金”提供一间门店,做产品代销。

“只要你用心去做,肯定能行。”金永和家纺公司董事长姚惠标拍着曹金其肩膀鼓励说,如果肯吃苦,一年下来两三万收入肯定没问题,而且会越做越好。

海宁市民政局局长刘纪清说,此次帮扶政策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更注重长效。以前主要是“输血”,侧重资金帮扶,这次重点是“输血”,帮助制订长效化的脱贫增收对策。

鼓励全社会参与

然而,并非每户困难家庭具备“造血”功能。

周王庙镇荆山村的范春宝家庭就是其中之一。65岁的范春宝,聋哑、文盲,家里还有一位85岁的母亲,仅能生活自理。

“类似的情况,我们通过推行‘虚拟岗位’来解决。”刘纪清说。

虚拟岗位由企业自愿认领,方法是企业以本市最低工资额为一个虚拟岗位认领基数,按照虚拟岗位认领个数捐赠爱心款,再由市慈善总会将捐赠款转给帮困虚拟岗管理中心专户。

海宁宏达高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认领“虚拟岗位”的企业,在媒体发布公告的当天,一下认领了10个“虚拟岗”。

“由党员干部带头,再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帮助低收入者增收的队伍中,就是要在全市营造一股扶贫帮弱、助人为乐的好风气。”林毅说。

(约记者 李迪刚)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责编:杨媚、权娟)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