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建

莫当“懒官”

■文/沈小平
2013年04月27日10:1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官者,管也。” 干部二字,干字当前。但在如今的干部队伍中却懒惰之风盛行,少数干部戴着“乌纱帽”,拿着人民俸禄,当干部不干事,当官不管事,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其中,懒惰之风就在整治之列。

关于懒官,群众有许多画像:有的“混”字当头、得过且过,心懒、嘴懒、手懒、身懒,办事拖拉、相互推诿,不想作为、不会作为;有的只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为明哲保身;有的是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对工作敷衍了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只当和尚不撞钟;有的安于现状,从不考虑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办事老一套,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等等。因为不干事,少干事,所以无责,反倒无事一身轻。

懒惰之风和贪污腐败都会对党的事业造成危害。它虽然没有后者那么刺目,却范围更广,影响面大。在其位不谋其政,留下的是无人履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贻误的是发展良机;当作为而不作为,丧失的是群众信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瓦解的是执政根基。这些年来,一些地方矛盾冲突不少,群体性事件时有所闻,一些领导干部处置不当,甚至按下葫芦浮起瓢,其中既有贪腐因素,更有懒惰的影子。

邓小平同志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干事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希望所在,干事才能创业。一个地区的发展,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不是说大话说出来的,必须通过干部群众辛勤劳动,一件事一件事干,一点一滴积累。越是发展的任务重,越要苦干、实干;越是发展的困难多,越要多用心、多流汗。否则,经济社会就不可能发展,城市农村就不会“旧貌换新颜”,群众幸福指数就不可能提升。

干部队伍中懒惰之风盛行,与干部管理监督不到位有关,有的地方和部门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失之于软、失之于宽,责任不清、赏罚不明。有的在管理干部方面只重视抓两头,对表现优秀的干部强化激励、重点使用,对少数贪污腐化的干部严肃惩处、以儆效尤,但对那些表现既不“出色”、也不“出格”特别是对那些占着位置不干事,拿着俸禄混日子的干部,过于宽容、放任。既不敲木鱼、又不撞钟,但能轻松当和尚、吃斋饭,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懒惰之风。

古人云:“国家大事,唯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 整治懒惰之风,必须对干部从严要求,加强日常管理监督。既要制定和落实目标清晰的责任制,将每个岗位的责任具体化,切实解决各项任务“谁来落实、怎么落实、何时落实”的问题,又要制定和落实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真正做到功过分明,绝不能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只有这样,才能督促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对待工作争分夺秒、立说立行,以“等不起”更“懒不得”的危机感提速增效、勤政为民。

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对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整治懒惰之风,离不开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完善以事业需要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真正形成重实干重业绩、庸者下能者上、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不让那些踏实干事、作出贡献的人吃亏。只有以“为”定“位”,只认成绩不认人,只认条件不认人,谁有能力、有作为就让谁有位,决不允许以低能而据要职,以薄德而获厚任,以无为而掠殊荣,让那些“拿钱不干活,当官不作为”的 “懒官”没有机会、没有平台、没有市场。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杨媚、权娟)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