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拔与任用干部过程中,要把“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落到实处,首要地,在于准确把握德的基本内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做好干部德的考察和评价。德是一个宽泛的哲学与社会学概念,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对于干部而言,善良、公道和正派则应是其德行修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对于干部德的考察,应该妥善处理好“多”与“少”、
“大”与“小”、“往”与“今”、“内”与“外”、“言”与“行”等五个关系,才能更有效地选拔出得到多数群众赞同和拥护的干部。
妥善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将多数人的原则与少数人的方法相结合
干部的德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大多数人”的评价最为客观。考察干部的德应当坚持“群众公认”,真正赋予“大多数人”评价干部德的权利。
公开竞聘答辩是我校中层干部选拔和任用的重要环节。在答辩评议团的确定上,我们注意吸收来自全校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代表,组成具有广泛代表性、评委总数在100人上下的答辩评议团,其中由基层推荐的教师、职工和民主党派代表占到了一半以上。在考评范围环节,除了上级人员、同级人员、下级人员外,我们还特别注重听取工作对象、服务对象和周围群众的意见。这样,“大多数人”的意见使得对干部德的考察相对客观,较好地体现了群众公认的原则。
与此同时,我们注重听取少数真正知情人的意见。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大多数群众对干部德的评价,往往因为没有深入的接触,而停留在点滴之间或大概印象上;另一方面,干部德的“庐山真面目”,往往只有在长期工作中与其密切接触的少数知情人才真正清楚,这时候就需要考虑“知情度”的不同,听取少数知情人的意见。
妥善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将重大时刻表现与平时小的细节相结合
客观公正地考察干部的德,一般而言集中在平时表现,主要是从干部一言一行的细微之处来考察和把握。从评价的群众来看,大家对一个干部的认识和了解,也主要来自于平时接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从而形成总体感觉或大致印象。所以,要全面考准干部的德,除了从平时的细节之处着手,还要看其在重大时刻、关键节点的表现。重大事件、复杂问题、紧急任务关系全局、影响广泛,在这些工作中的表现,集中反映出干部的政治立场、思想素质、工作态度、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风,是考察和鉴别干部德性水平的试金石。只有将二者较好相结合,才能真正考准、考清楚干部的德。
妥善处理好“往”与“今”的关系,将一贯表现与现时表现相结合
通常,个体的德行修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外界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也会使得干部德的表现处在发展和变化之中。因此,考察干部的德,要注重“往”与“今”相结合,从干部“成长的轨迹”中全面把握和评价。一方面,要了解其以往的一贯表现,不能只看一时一事,更不能揪住一两个缺点,将人“一棍子打死”,要从整体上把握,看发展变化的趋势;另一方面,要全面考察其现实表现,看其在得失之间、升迁前后、名利之中、诱惑面前,能否保持淡定的心态,能否真正淡泊名利,抵制得住诱惑,尤其是在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面前,能否正确对待、坦然面对,始终保持一颗公心。要由“往”及“今”,“往”“今”结合,力求从时间轴的推移中获得客观、全面的评价。
妥善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将八小时内的工作与八小时外的生活相结合
在考察干部的德时,通常主要集中在其工作表现上,评价对象也基本上限定在本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中,重点关注其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如工作态度、责任意识、敬业精神、投入程度以及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勤政廉洁等,如此易于考察,操作起来难度也相对较小。但是,干部工作表现和真实的德性水平之间,往往并非完全一致。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和“社交圈”,应当成为考察干部德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现实情况是,有的干部“生活圈”很大,“社交圈”很广,一些干部的腐化变质,往往正是由此而起。只有把干部的德放在生活中、社会上进行全面考察,才能避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因此,考察评价干部的德,应当将其“生活圈”和“社交圈”纳入视野,从其“圈中人”的身份、爱好、交往、情趣、作风等方面切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考察干部的德。
妥善处理好“言”与“行”的关系,将“听其言”与“观其行”相结合
客观地说,“言”的表面色彩较强。正如孔子所言:“巧言令色,鲜矣仁。”有的干部善于言辞,往往凭一言一语就能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能打开一扇成功之门。更有的干部或出于现实利益考虑,或出于对名、利、权的追求,乐于做表面文章,言语中“水分”较大,经常言行不一,言似正人君子,行则欺世盗名。所以在考察评价时,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先听听其说了什么,然后着重考察其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无关紧要,做的怎么样才至关重要。
(作者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18日 15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