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忠(左一)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
3月25日,在沧州金丝小枣核心产地——— 沧县崔尔庄镇东村,一位年近六旬、个头不高的老人穿行于枣林之中,向枣农传授着枣树剪枝和施肥知识,与大家探讨小枣行情。全村3100亩枣林,他整整走了一天。这位老人,就是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今年59岁的东村党支部书记张振忠。
建交易市场:促进枣农增收
“去年雨季过后,村里小枣大面积浆烂,枣农损失不小,今年春天大家种枣的劲头都不高。”张振忠说,“现在要做的事就是把枣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红枣交易市场发展得更红火,这样才能保证枣农持续增收!”
在东村枣林中,一座仿古牌坊掩映其中,这就是沧州红枣交易市场的大门。这个市场,是张振忠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为解决卖枣难、促进村民增收办的头一件大事。说起建市场的过程,还有“三部曲”呢———
1996年初,张振忠忍痛卖掉了自己经营红火的枣厂,租了50亩地建起了一个小市场。没想到这上任之初的“投石问路”,竟然“一石冲开水底天”,一年后,市场日上市货车达2500多辆次、成交额达900万元。
紧接着,他抓住307国道改建将在村南穿过的机遇,利用新路北侧近200亩未承包盐碱地和坑塘,先后投资7500余万元开发完成了二期、三期工程,建设了大型红枣批发市场。
为了规范管理,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张振忠又着手打造红枣交易市场的“升级版”:沧州红枣交易市场成功改制,成立了沧州崔尔庄枣业有限公司,实行股份制,全体村民持股。
如今,沧州红枣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7亿公斤,交易额达到40亿元,在全国干鲜果品批发市场中排名第一,不仅解决了沧州近百万枣农的卖枣难问题,还带动周边发展小枣加工、包装、配货、餐饮等相关服务摊点500多家,为3万余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东村村民陈方贞说,东村以前是有名的穷村、乱村,自从红枣交易市场建成后,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如今,村民年均收入达到13000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6500万元。
民主议事:让群众参与决策
3月13日,农历二月初二。在东村村委会议事厅,张振忠召集全村党员及村民代表共90人,召开了民主议事会。会上,张振忠提出了在村主干道两侧建设商业街,发展百货、枣产品经营的想法,请大家一块商议。
每月农历初二下午,东村一般都会召开民主议事会,商议村里的大事小情;如遇特殊情况,民主议事会随时召开。村里的重要工作、重要事务通过民主议事决策,进而实现议事程序规范化、议事决策民主化、议办结果公开化,是张振忠上任后定下的雷打不动的规矩。
“以前村民经常会因为对一件事看法不一争得脸红脖子粗,有时候还会产生矛盾。民主议事会制度建立后,议事时大家有啥意见都可以发表。在会上表决通过的事儿,谁也没二话。”东村村民来克明说,多年来,村里大到建红枣市场、搞村庄规划、修路打井、殡葬改革,小到路灯几点亮、哪些事要急办等等,都是通过民主议事会商量决定的,大家都服气、都顺心。
据了解,张振忠上任18年来,东村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也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通过民主议事,张振忠带领群众建成了全镇第一所村办幼儿园;投资200万元硬化了村内街道,投资30万元修建了村内公路两侧护坡墙;修建了10个公厕、24个垃圾池;投资110万元打了6眼深机井,使严重缺水的东村全部实现了水浇地,村民还用上了免费自来水……
廉洁奉公:不能让群众戳脊梁骨
早在20世纪80年代,张振忠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枣大王”,个人收入颇丰,可他富了不忘乡亲。他个人的轿车成了全村人的“公车”,谁家有事找上门,他开车就走,不但不要一分钱,还为那些有病住院、婚丧嫁娶的村民搭进不少钱。村新班子上任的前五年,干部一分津贴补贴没拿,月月打“白条”。
村民们说,张振忠是个“赔钱”支书。有人为他算过一笔账,当村党支部书记这些年,他个人的生意往少里说也少赚了几百万元。可张振忠却说:“钱这个东西,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按一般人生活标准够花就行了。当干部,就要走得直,行得正,清清白白,不能让群众戳脊梁骨。”
“百姓心中有杆秤”。这一切,大伙儿都看在眼里。村民们议论说:“在张书记眼里,东村的父老乡亲都是他的亲人,他对咱东村人似乎有尽不完的义务。”这话,张振忠也听到了,他感到欣慰,更感到了作为共产党员、村党支部书记的责任。
目前,东村已经投资1600万元,建起了全国红枣储藏量最大的冷库。接下来,还要和职能部门合作,投资2800多万元,建设一个速检系统。“这个检测系统能很快检测出小枣农药残留是否超标。”张振忠说,把沧州金丝小枣的品牌叫得更响,让枣乡人生活更甜蜜,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通讯员 戴绍志 记者 张近情)
|